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召军 《物理教师》2005,26(8):4-34
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第一册第95页练习五第2题中提到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学生们对此深感不解,他们认为,月相的变化周期是29.5天,这就是一个阴历月,为什么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却是27.3天呢?难道这两者不等吗?鉴于学生们对此认识比较模糊,我就在此作一分析.图1为了便于理  相似文献   

2.
李一新 《物理教师》2006,27(2):55-55,57
本刊2005年第8期刊登了《为什么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不同?》一文,该文澄清了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并且在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365天)和月相变化周期(29.5天)的情况下,计算出了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对此表示赞同.但笔者对该文还有点小小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高一物理课本的阅读材料“月相”一文中提到: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这是一种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9.5天.有同学提出疑问:“我们在前面讲万有引力时,不是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27.3天吗?怎么这里却是29.5天呢?”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谈起.  相似文献   

4.
一、利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求地球质量月球距地球3.84×108m,周期为27.3天,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M1mr2=mr(2πT)2.整理得M1=4π2r3GT2.代入数据得M1=6.018×1024kg.二、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求地球质量某卫星的周期为5.6×103s,轨道半径为6.8×103km,将有关数据代入M2=4π2r3GT2得M2=5.928×1024kg.三、利用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求地球质量地球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9.780m/s2,其中地球半径R赤=6378km,周期T=24h=86400s.地球赤道处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向心力,于是有GM3mR2赤=mg赤+mR赤(2πT)2,即GM3R2赤=g赤+R赤…  相似文献   

5.
问 为何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答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月球的自转速度很慢,自转一次正好环绕地球一周,因此月球上的一天大约是地球时间的29.5天,巧球以固定面对着地球的状况,大概是月球诞生不久就已经这样,太阳系中地球以外其他行星的卫星,大多也如月球般,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样长,这是因为行星潮汐力使卫星自转周期延长到与公转周期一致。 问 以前月球比较接近地球? 答 现在的月球、地球间平均距离大约为38.44万公里。46亿年  相似文献   

6.
阿凡 《初中生》2012,(19):50-51
正我们每天看到月亮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类似于日出和日落。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运行,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升起落下。月球每次月相变化周期为29.5天。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平均晚50分钟。这可以解释月亮为什么有时升空是在夜晚,多数情况又是在白天升起。月球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因此月球每次环绕一周时,地球中心与月球中心的  相似文献   

7.
詹国荣 《物理教学》2012,(10):44-46,57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句子,在唐代,海洋潮汐随月相而变已是妇孺皆知。1400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将这一问题稍作拓展,问大家:"当农历十五之夜月到中天之时,我国沿海海面正处高潮,此时地球背面的美国沿海海面是高潮还是低潮呢?"恐怕十有八九的人会回答"低潮",原因是月球此时离我国近,离美国远,美国那边的水会被吸引到我国这边来。其实,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此时美国沿海也是"高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海洋面形状与海水受万有引力作用的关系说起。  相似文献   

8.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6,27(9):42-43
本刊2005年第8期《为什么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不同》一文,论证了月亮的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的区别与联系.对我有很大启发,促使本人对该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现将两种解释呈现如下.1常规解释图1首先,我们要了解:阳光照射下的月亮永远是半个亮半个黑的,月相的变化实  相似文献   

9.
1.根据月球的公转周期和月地间的距离计算地球质量月球公转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月,长度为27.32116d,即27d7h43min12s.月地间距离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教版新课程标准地理教材P9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叙述道: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如何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小”这一句话?昼夜更替周期不仅与自转周期有关,还与公转  相似文献   

11.
一、度日如月月球上和地球上一样,都有白天和黑夜。太阳光照到月球的一面为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为月球的黑夜。有趣的是,月球上的一天和地球上29天半即29.5天一样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月亮绕地球转一周,则月亮自己也刚好转了一  相似文献   

12.
1.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当天,日、地、月三者相互绕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月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27.3天,在公转过程中 B 半球始终面向地球(地球上的观察者只能看到月球的 B 面)。读图完成下列  相似文献   

13.
彭友山 《物理教师》2004,25(12):38-39
在复习“万有引力”时,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世界顶级跳高健将朱建华的最高记录是2.39m,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1/6,如果未建华到月球上能够跳起多高?  相似文献   

14.
以前,我们人类生活在方圆十公里视野的土地上,每天感受着日升月落,信仰着天圆地方。很久以后,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原来是在一个球形物体上生活,这个地球不仅围绕着地球公转,还在拼命自转,这产生了白天和黑夜;一昼一夜,我们计算着属于生命的时间……可是,地球为什么自转?太阳为什么自转?其它星球又为什么自转?我们却不多研究,一直视而不见。转动种种几乎所有的星球都在自转,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我们感觉很平常;水星的自转周期是58.8天;金星自转周期是243天,慢吞吞,比它的公转周期还慢;火星自转周期是24.…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球远离太阳现象,为讨论地球远离太阳与太阳自转变慢的机制,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渐变地日潮汐能耗模型。基于此计算出以前不同年代的地球和所有行星对太阳的潮汐能耗、太阳自转周期、地日距离、地球公转周期和太阳自转周期变慢率等并总结出它们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和太阳形成初期,潮汐能耗比现在要高;从46亿年前到现在,太阳自转周期改变了约182 s,地球的公转周期改变慢了2.193×105 s,地球远离了6.935×108 m,公转半径改变了0.46%。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174页:“(郭守敬)经过精密推算,得出一年天数为3652425天,同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差无几。”“他编成的《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实际上到底怎么样呢?这里涉及三个数据:1郭守敬推算出的一年的天数;2地球的公转周期;3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1郭守敬推算出一年的时间是多少?60×60×24×0.2425=20952(秒)(合5时49分12秒,此为郭守敬所推一年长度的奇零部分。)加上整数365天,可知郭守敬推算出一年的时间就是365天5时49分12秒。2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笼统地说,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但具体地说,由于…  相似文献   

17.
崔向华 《物理教师》2011,32(3):45-45
(2008年全国卷I,17)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相似文献   

18.
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Gmr12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而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2.在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B.它们的速度可能不同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可能不同D.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3.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黄雄 《物理教师》2009,30(8):45-46
[2008年理综物理部分第17题]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知道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且通常情况下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地面上的物体肯定会受到地球施加的万有引力,但能说地面上的物体肯定受重力吗?且看这样一道题:假如地球自转速度达到赤道上的物体能“飘”起来,那么可估算出地球上的一天等于h。(地球半径R≈6.4×106m)学生的解法主要有两种:法一:由GRM2m=mR4Tπ22,T=4πG2MR3,代入R=6.4×106m,M=6.9×1024kg,得T≈1.4h。法二:由GRM2m≈mg,有mg=mR4Tπ22,T2=4π2Rg(g取9.8m/s2,R=6400km),仍可得得T≈1.4h。二者结论一致,但学生对方法二有疑问,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