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报的时效性问题,一直是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企业报由于出版周期比较长,在新闻时效性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如果不想法进行“后天弥补”,可能会出现数月前的新闻还在登,夏天的照片冬天还在用的现象。这就会影响企业报的质量以及在企业职工中的声誉。企业报提高时效性,关键问题在编辑。首先编辑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因为企业报周期长,不能同地方日报比,就可以放松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企业报可根据自身条件,在“尽量”上做文章,尤其是要闻版的编辑,脑中时刻要有“时效性”这根弦。为了提高要闻版的时效性,一些周期比较长…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人配衣服,马配鞍”,其意思就是讲包装的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好的商品包装已成了一种促销手段。如果有哪家报纸只重视内容而轻视“包装”——即版面的美,就不可能调动读者的第一感觉。那么版面怎样设计才会更美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人口专业报如何顺应报业改革的潮流,走向市场,在竞争中求发展,已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笔者对此有一些看法。走向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口专业报应审时度势,选择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以便取胜。常言道,竞争场上强者胜。其实这个“强”不过是相对的,无所不强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骆驼山羊各有各的优势或强项。《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和浪里白条张顺的厮杀殴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今社会,企业竞争靠强项,体育竞赛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二十多家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的都市报,以“中国报林中一匹黑马”的态势,刮起一股强劲的报业改革旋风,带来了中国报坛的“全面性的竞争”,使传统晚报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冲击、挑战和竞争。可以预期,这个竞争还会继续扩大与深化。 说到底,都市报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晚报,是日报、机关报报系中的“城镇市民生活版”。用都市报的同志自己下的定义,就是“市民新闻报”,即“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都市报的崛起,一如80年代以来晚报勃兴的大背景,首先是党和政府政策好,社会舆论环境好,读者需求市场好,为新型…  相似文献   

5.
王炬 《新闻导刊》2005,(3):49-50
当今国内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新一代媒体还在趁势而上。在现实的竞争中,一个大型城市究竟可以容纳多少家报纸?在同城名报荟萃中又如何突破重围?答案见仁见智。研究过去的报业实践也就很有必要,其中,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报业的竞争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末 《新闻三昧》2004,(1):32-33
笔者结合自身近二十年的企业报实践,深深体会到当今企业报记者必须具有以下几方面素质。——企业报记者应具有较强的交际和接触能力。企业报记者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同企业的“血肉关系”。在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专业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专业报“更旗易帜”,盲目模仿综合报,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这种扬短弃长的办报思路,严重阻碍了专业报的发展。专业报之所以能立身于报林,笔者认为,是专业报不被综合报所替代的独特的优势所决定的。正确认识专业报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一)优势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信息优势。专业报多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关报”,信息源与信息传播媒体十分接近。一方面,专业报由于是行业发布信息的窗口,因而…  相似文献   

8.
企业报的“轻内重外”现象,说具体点就是,企业报人员对企业内职工写的稿件不用或极少用,认为这些稿子水平低,改起来费劲,而热衷于约一些所谓名家和“大手笔”的稿子,一篇几乎将近一版。企业报理应贴近职工,贴近生产经营,服务于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但尽刊登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违办报初衷。这种“轻内重外”的做法,是企业报的误区。 笔者认为,企业报还肩负着发现和培养本企业人才的重任。对于有些初学写稿的职工来讲,企业报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企业报必须牢记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切勿“轻内重外”,越办越空。否则,就会失去本企业职工,报纸的生命力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张春姣 《新闻传播》2010,(7):15-15,16
长期以来,许多经济报的工作者传统地认为,经济报发挥好喉舌功能,主要就是“你说什么我报什么,发生什么我写什么”。习惯于当“传声筒”、“加油站”,对于读者的需求研究甚少,新闻策划普遍成为弱项,而任其趋势发展,经济报的影响力只会渐行渐弱,退出主流话语空间,失去读者市场,这绝非危言耸听。放眼当今,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经济报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切实强化经济报的新闻策划工作。努力实现喉舌功能与传播效果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小报“大办”探新路肖水泉本栏责任编辑廖杰“小报小办”是企业报的经验之谈。笔者从1994年初担任《东电报》总编辑以来,在遵循这个原则的同时还探索“小报‘大办’”的新路子,并取得一些成效。这里说的“大办”,不是否定“小办”,而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把...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企业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讲好“行业故事”呢?笔者所论述的“行业故事”,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新闻事件是在企业里发生的,二是新闻事件与社会关联度强,三是新闻事件的行业影响力大.企业报报道好这些新闻事件,对提升企业形象、推进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石化报近期头版头条文章《危险的“大气包”瘪了——中原油田集中整治盗用井口天然气行动纪实》为例,谈谈企业报如何讲好“行业故事”.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靠竞争,而是靠联合”。在当今竞争白热化的传播市场环境中,一个报社或报业集团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学会利用内部与外部两种资源,将自己做大作强。可以说竞争是产生联合的最重要的动因。在这种背景下,一场以资源重组、内容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联合大戏正在中国报业市场上演。  相似文献   

13.
千年发端,世纪更替;媒体竞争,日新月异。处于众多媒体的最基层县市党报(以下简称县报),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21世纪占一席之地? 一、农村是县报发展的广阔天地 在四级党报中县报处于最基层,由于地域的限制,县报的发行量一般都很小,大多在2万份以下,有的小县还在1万以下;广告收入也很有限,大多在几十万,突破百万的不多,少的还只有十多万。并且这少得可怜的收入中真正意义上的广告收入就更少,大多是靠关系从企事业单位“软磨硬缠”来的。即使这样,县报的读者和广告收入还在不断受到其它媒体和上级党报…  相似文献   

14.
刘向上 《新闻世界》2006,(11):38-39
靠推销手机号码也能赚到大钱,也许你根本不相信天下竟有这样的“美事”,然而,在山东省青岛市却实实在在有这么一个打工妹王玉,靠向情侣推销手机号码月收入达到了3万元,两年来已轻松揽得财富70万元。[编按]  相似文献   

15.
产品要打入市场,靠质优取胜。报纸能否赢得读者,靠好稿件、好版面,而不在大报或小报。企业报不要因小而自卑,应在“创优”上下功夫。这几年,我们报社开展了“创优”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从1988年至今,有数十篇新闻作品在各项评比中获奖。1990年底北京市工业记协、北京市工人集报协会评比“企业报20佳”,本报名列榜首。在1991年3月全国首次企业报评比中本报又获得唯一的特等奖。总结近年的办报体会,我们感到,创优,首先要优化编采队伍。没有一支采访作风深入、工作精益求精、肯于吃苦、能打硬仗的编采队伍,办好报纸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作法是,凡调入报社的编辑记者,既  相似文献   

16.
泽郎乓 《新闻界》2001,(5):54-54
办好民族地区报纸是认真贯彻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必须不断在创新上下功夫。时效新提高权威性时效性是当前报业竞争的焦点。新闻时效性不强,致使民族文字报处于竞争弱势;也成为影响民族文字报发行不好的一个不利因素。增强民族文字报的新闻性,在认识上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增强新闻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民族文字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必须靠增强时效性来实现。二是要注重贴近性和服务性。贴近性和服务性要建立于新闻性之上,离开新闻性,就谈不上…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企业报新闻工作已近六年,深深体会到企业报记者除了要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熟悉和了饵本企业知识的“内行”功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企业报记者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企业报的特点决  相似文献   

18.
张亮 《新闻传播》2004,(5):49-49
“一图胜千言,瞬间永流传”。不容置疑,读图时代已经来临。新时代摄影记者若要胜任岗任,靠什么?笔者认为,单纯靠拼劲、靠吃苦是不行的,还应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多开动脑筋,在摄影工作中做到事前有准备。只有经过精心策划,才能拍到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隋冬 《新闻知识》2001,(3):48-48
自 1998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署整顿内部报刊后,绝大多数企业内部报纸,一夜之间全变成了改为“内部资料”保存下来了。有的大型企业还将企业报改为日报,有的改印彩报,还有的扩版增刊,由过去的半月报、月报改为周报、周二报等。这说明,无论从企业领导、机关,还是职工群众,仍然需要自己的报纸,这就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   但凡事都具有双重性,企业报扩版增期自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稿荒”的矛盾在相当多的企业报表现得十分突出。企业报定编有限,像笔者所在的这张本月报、报社定员仅两人,且编、摄、采、发、投等等全权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报一枝独秀,在纷繁的出版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其原因就在于企业报有其它报刊无法比拟的“贴近性”。它根植于企业中,是企业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阵地,在企业中备受职工的青睐。因此,充分发挥企业报的贴近性,扎深企业报之根是办好企业报的一条根本途径。扎根于“中心”企业报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为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