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兆成 《成才之路》2023,(24):33-36
扬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教育人、激励人和塑造人的功能。文章从学生视角进行问卷调研,并从扬州红色资源认知及评价、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红色文化教育、社会文化红色教育等内容入手,科学分析扬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融入路径与创新策略,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全生 《教书育人》2023,(33):29-33
红色文化有全国性红色文化和地方红色文化之分,地方红色文化是有不同于全国性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具备一定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由于教育、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有所欠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个人自学为主,发挥相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单位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对相关地方人物进行访谈式学习,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红色资源蕴含了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红色资源的内涵、红色资源的功能、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的继承与传播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对红色资源的研究还要从加强习近平关于红色资源重要论述的整体性、深化红色资源理论的关联性、推进红色资源传播主体的大众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红色据地,为学校挖掘红色资源、培育红色精神奠定了基石.我们要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及培育红色精神的必要性,通过实践培育红色精神。  相似文献   

5.
长城(河北段)建设存在着红色基因底蕴挖掘不够、红色艺术形象设计缺乏、“红色长城”文旅品牌特色不突出等不足,应通过精选“红色长城”品牌主题线路,开启“红色长城”品牌保护模式,创新“红色长城”品牌业态谱系等路径,完善“红色长城”(河北段)品牌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煌  王睿 《教书育人》2023,(30):40-43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通过对高校师生进行调查发现,高校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存在实效性有待加强、开展红色文化活动质量不高、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受到挑战、学校各部门的联动性不够等问题。建议构建高效传承红色基因“七位一体”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作用,进行红色基因传承联动机制的构建;突出学生社团的主体能动作用,打造红色品牌;发挥红色基地所具有的实践载体作用,形成红色基因情感体验机制;进行新媒体宣传平台的打造,实现红色基因传承新领地的开辟;构建课程思政,实现多学科协同传承;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不断的红色基因传承中,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民族独立到国富民强的百年奋斗历程为历史背景,通过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作品、红色旧址遗物等载体进行表达优良精神和彰显制度体系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政治认同两者之间的联系,挖掘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而探讨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有效路径,帮助大学生加深在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制度、中国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四个方面的认同,从而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环境为图书馆红色文献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有益的社会条件,文献和案例调研分析表明,文旅融合环境下图书馆红色文献应用推广主要有红色阅读空间打造和红色阅读服务嵌入等实践方式,还应从红色资源精准输送、红色阅读特色服务打造、红色文献合力推广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9.
《江西教育》2023,(5):21-22
<正>赣州市赣县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探索出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6+1”模式,构建起“五红”培根铸魂育人体系。“6+1”模式以“传承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强调知行合一。“知”即采取读、写、演、唱、绘、寻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表现为诵读红色经典、书写红色作品、演绎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描绘红色画卷、追寻红色足迹和践行红色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孟思杨 《辽宁教育》2023,(23):57-59
红色文化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的内容范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红色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心中根植红色基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问题设计环节、文本延伸环节和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体悟红色文化的内涵,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红色社团已成为推进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高校红色社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可引领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上有高度,示范使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有深度,学习使青年大学生在知识上有广度,组织使青年大学生在能力上有强度。目前,高校红色社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主要存在红色社团阵地建设不繁荣、对红色文化传承引领作用不突出、资源挖掘缺乏深度、宣传效果渗透力偏弱等现实困境。未来,高校红色社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需要进一步活用校史校馆,弘扬爱国精神;规范社团建设,发挥朋辈作用;创新课堂教学,打造特色讲堂;深挖地方资源,创新汇编教材。  相似文献   

12.
红色研学旅行是借助红色旅游资源,对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被称为“伟人故里”的湘潭市因其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红色研学旅行方面有着一定的条件和优势。目前,湘潭市红色研学旅行主要面临产品形式存在不足、课程缺乏衔接、景区发展失衡三大问题。要进一步推动湘潭市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应优化红色研学产品设计,做好红色研学课程建设,并推动红色景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中,以红色的光波最长,光波越长穿透周围介质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红色显示得最远,人的眼睛对红色的感觉也比较敏锐,常用于警告类的标识。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识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便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所以红色被用作停车信号。  相似文献   

14.
民族复兴视域下传承好红色血脉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血脉重要论述的现实回应,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关构筑新时代中国精神,事关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变质。由于主客观原因,红色血脉的当代传承面临传承环境复杂、传承意识不浓、传承方式单调、体制机制不畅、主体客体认识不一等带来的诸多困境。为此,宜采取营造传承氛围、激发传承责任、创新传承方式等一系列对策来化解当前困境,以构筑红色血脉传承的好环境,形成红色血脉传承的正效应,提升红色血脉传承的实效性,从而开拓一条契合时代要求、符合国家利益、顺应人民心意的红色血脉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15.
旺苍县东河小学地处川北著名的“红军城”——旺苍老城,建校于1876年,学校地域优势独特,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厚重。近年来,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紧扣红色教育主题,积极探索做好红色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立足学校教师,放眼全校同学:立足课堂教育,放眼课外活动;立足校内教育,放眼社会实践”,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用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呈现出“环境育人”、  相似文献   

16.
曹以骏 《江西教育》2023,(21):17-18
<正>共青城市耀邦红军小学立足《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红色少年,创设“红色+”德育品牌,抓实抓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和优秀品质。对于大学生行为养成来说,红色文化就是思想指南,就是精神滋养,就是价值追求。高校须从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完善融入机制、创新融入形式、强化队伍建设着手,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传承红色文化成为行动自觉,实现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18.
付涛 《天津教育》2014,(23):60-61
红色经典教育,就是以红色经典作为教育的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红色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革命光荣传统的熏陶,发挥红色经典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青少年缺失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表现为追星、拜金、追求西化,甚至把革命英雄看作傻瓜,使红色经典教育缺少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缺失了生命力。而学校德育工作形式传统、内容枯燥,也让红色经典教育与时代脱节,缺失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就其生成过程而言,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凝集的文化精华,就其核心内涵而言,它涵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始终贯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江山代代传”的理念。因而,厘清红色文化的本真要义,探寻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旨归,开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共进的现实路径,对于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高校内部意识形态的构建,以及激发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兴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域纳入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增强盘活用好红色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特别是要坚定信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好资源运用与文化保护、事业铸魂与产业引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文化赋能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特色发展与区域联动的发展任务和逻辑关系,科学统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持续推进红色资源开发与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奋力开创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