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轰动一时的邓玉娇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5月末<时代周报>对邓玉娇的回访报道,让该事件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许多评论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侵犯了邓玉娇的隐私,打搅了她平静的生活. 如东方网一篇题为<何必再扰"邓玉娇">的评论认为,包括媒体在内,都不应该再去从邓玉娇身上揭开那以前的伤疤,再一次将她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红网一篇题为<重访邓玉娇折射出媒体责任感的丧失>的评论认为,媒体重访邓玉娇,目的很明显,希望借曾经轰动一时的"邓玉娇案"再次制造关注点,提高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从2009年5月对邓玉娇刺死邓贵大一案,媒体含糊其辞;到2010年1月中国足坛一代名帅陈亦明曝出内部作假事件,记者们揣起封口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与其说是媒体潜规则了公众,不如说是某些权力集团潜规则了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全国15家主流媒体联合推出了2009年中国网络大事件盘点活动。在网友的投票结果中,云南"躲猫猫"事件以6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杭州"欺实马"事件、"贾君鹏"事件、邓玉娇案、上海"楼脆脆"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周久耕事件、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报网互动至今,四年时间网络媒体得到迅猛发展。大量的年轻读者主要阅读平台为网络媒体,有相当数量的中年读者转为网络用户。而在华南虎照事件、汶川地震、躲猫猫事件、北京奥运会、绿坝事件、邓玉娇事件等众多公共事件当中,网络媒体显示了它巨大的影响力,多媒体、公开、透明、互动的媒体形式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谭泽明 《新闻世界》2009,(11):39-40
媒体对邓玉娇案的报道表明有时报道中的新闻事实与真相相距甚远。记者缺乏实地采访和调查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并使案件审理复杂化。回顾和反思邓玉娇案的报道得失,对缩短新闻事实与真相之间的距离、提高媒体采编业务、促进转型中的中国传媒业加速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文祥 《青年记者》2009,(13):59-60
6月16日,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终于“谢幕”:湖北巴东县法院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并当庭释放。判决的结果基本符合公众的期待,司法程序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7.
由全国十几家媒体联合发起的2009年十大网络事件评选出炉,“躲猫猫”以6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欺实马”、“贾君鹏”、邓玉娇案、上海“楼脆脆”、上海“钓鱼执法”、周久耕、跨省追捕、逯军“替谁说话”和BT关停。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月前关于邓玉娇案的媒体争议中,有一场笔墨官司是由一篇评论中的这样一段叙事成分引起的: "洗浴场所的女工邓玉娇在工作期间,与当地官员发生肢体冲突,愤而刺死、刺伤官员."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京华时报年轻的女记者采访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时说:"请问省长您对去年发生的邓玉娇事件怎么看?"省长很不高兴,就斥责这位女记者,认为女记者"这样的提问不对",并问女记者是哪家媒体的.声称"我要找你们的社长",并拿走女记者的录音笔,看看录音笔里究竟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0.
“邓玉娇刺死官员案”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反观各方对事件过程的传播,其中有几大颇为耐人寻味的疑点:1.邓玉娇是否真有精神病?2.律师是否真散布了不实信息?3.网络民意是否真能代表法治精神?由“邓玉娇案”我们很容易想起“罗生门”的怪圈,进而感到传播中真相的困惑。本文认为新闻媒体人的使命就是捍卫传播的真实性;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应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1.
记者、律师与法官各有其活动领域及恪守的专业主义,然而在中国,这三个行业的从业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性,其社会角色常常错位.如新闻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充当了法官或者律师的角色,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媒介审判"或"舆论审判".更复杂的是,对这种角色错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得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独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媒体的"舆论审判"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邓玉娇事件,如果没有媒体和律师们的深度介入,邓玉娇是难以重获自由的,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正向的舆论审判",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部分司法不公.谁能说舆论审判没有造成正面的社会后果,甚至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复杂之处.这种复杂性也表现在记者(媒体)、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2.
李晔 《新闻世界》2012,(4):92-93
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不当往往成为事件引发的导火索。本文以邓玉娇事件为例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政府信息传播不当诱发的受众心理负效应,探索政府机构在处理类似事件中应该遵循的传播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突发公共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如贵州瓮安事件、邓玉娇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四川广安110事件、四川大竹117事件、河北定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吉林通钢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已经危及到公共安全,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在极个别地方甚至动摇了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政权的根本权威。  相似文献   

14.
李刚事件的发生已时过境迁,当我们再将视线投注到事件发生那一刻,发现其实那不过是一起普通的车祸,只因当事人那句"我爸是李刚"触痛了民众那根官民对立的敏感神经。显然,从孙玉刚案、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周老虎事件一直到李刚事件,网民们可谓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5.
6月16日,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终于"谢幕":湖北巴东县法院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并当庭释放.判决的结果基本符合公众的期待,司法程序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16.
刘正红 《青年记者》2010,(12):15-16
从2008年辽宁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进京抓捕《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马小六采访罗湖跳楼事件被铐两小时,到2009年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湖北邓玉娇案被砸毁器材、《河北青年报》副总编辑乐倩因舆论监督遭暴徒打伤,再到今年5月《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的7名记者在医院采访受伤工人被打……  相似文献   

17.
李瑞芳 《青年记者》2009,(15):27-28
5月12日,《长江商报》就邓玉娇事件发出了首篇报道,该报道随即在新浪网转载,短短9天,就获得5.7万则留言评论,高居留言排行榜第一位。强国等知名论坛持续跟进,终于全面引爆舆论。6月16日,法院对邓玉娇做出免除刑罚的判决,尘埃落定,网络论坛和各主要网站新闻跟帖又一次成为网民发言的主要平台,网民舆论呈现出对判决满意一边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崔丽 《青年记者》2010,(1):58-59
近一两年来,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接踵而至: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贵州瓮安事件、重庆等地出租车罢运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刺死官员案……事件的发生愈发频密,事态严重性质逐步升级,呈现出群体化倾向,而且其中相当多的突发公其事件属于涉法类案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12-12
由于“刺死官员”而引起轰动的邓玉娇一案6月16日在湖北巴东县法院一审宣判。邓玉娇被免于处罚,当庭释放。 法院认为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予处罚。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9,(4):16-17
事件回放: 近日,有网友总结2009年上半年的网络十大事件,“躲猫猫”、“邓玉娇”、“跨省追捕”以及最近的逯军事件等,这些热点事件经网络舆论监督后,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可以说是网络舆论监督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体现。高达八或的网民非常看好网络监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