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对于新理念下个性化朗读,我们不应一个“读”字贯穿始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踏实地读,真实地读,使得“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理念在课堂中真正得以施行。  相似文献   

2.
“美读”作为一种具有“音声性”、“审美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美读”养成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美读”体验文学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美读”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性,推进“文化传承与理解”;以“美读”理解“非虚构类作品”,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如何让朗读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亮点?可以从创设情境、范读引路、理解感悟、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让语文课堂“读”领风骚。  相似文献   

4.
苏秀键 《学周刊C版》2014,(12):184-18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应用、积累,思想情感的表达、回味等,均以“读”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读”激情,以“读”激趣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取新知.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然而,“读”必须目的明确,即让学生“读会”和“会读”.  相似文献   

5.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经验、方法。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很多老师以为读是写的准备和基础,写是读的任务和目的,因而往往只注重“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体现的是写作本位的教学思想。我以为,如果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出发,以写作为目的,阅读作为辅助手段,“以读促写”作为写作课的一种形式,这当然值得肯定;但如果把“以读带写,以读促写”当作阅读教学的原则,那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了。如何理解和把握“读写结合”呢?我以为“以读促写”可以,“以写促读”也完全可行,而且在实践中后者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以写…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为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因此,说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当不以为过。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怎样指导朗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在课题研究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反思中学理论、用理论,对“读悟式”阅读教学进行了重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以读促悟的前提必须是充分地“读”。反复读,能  相似文献   

8.
王辉勇 《四川教育》2009,(10):29-29
从课堂结构看,本课以“读”为贯穿全课的线索。仔细研究本课的“读”,你会发现,“读”是显性的事件,隐性的事件则是语言训练和精神铺垫的同构共生,“读”是串起语言与精神的“珍珠”。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中围绕“读”做文章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读”的水平呢?采用范读、领读、仿读……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严格按正确的英语读音规则训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习惯;在课堂上精心设计“读”,树立与形成“读”的模式与构架,把“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课外活动,创造更多的“读”环境;分析句子读法,教授读书技巧,加强对“读”的指导;通过计时读,以“听”正读、练读等方法,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范读”就是“示范之读”,教师范读的效果佳,必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思”,同时“范读”的本身又是对学生“授之于法”,学生从教师的范读“导演”中得到方法、提高能力,教师的“导演”目的也就达到了。我在教学实际客观效果的验证中感到,语文教师的范读,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略说“以读带讲”的“读”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教师进修学校田小乐“以读带讲”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以读带讲”,功在“带”字。“带”就是带动教师的讲,促进教师的讲,深化教师的讲。便于克服教师干讲、学生呆听的问题,便于使讲读教学达到“从读知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以读明义”等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读”让课堂情思涌动,异彩纷呈,有的“读”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也枉然。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与“思”有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多读、精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以读明义”等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读”让课堂情思涌动,异彩纷呈,有的“读”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也枉然。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加以剖析:案例一:《草原》  相似文献   

15.
试论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段落训练厦门市思明小学黄爱珍“以读带写”的一个关键问题“以读带写”,顾名思义是先读后写。在学生精读指定段落的基础上,教师从课文内容中“带”出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仿写片断。训练过程中,“读”是重点,“带”是难点,也是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洪伟 《内蒙古教育》2006,(12):20-21
“多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也是当今许多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于是,语文教学近几年的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多读”的观点。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也鲜明地指出:“以读为本”。的确,“读”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而阅读教学中,“读”既是教学的手段、途径、方法,更是教学目标中所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离开了“多读"的实…  相似文献   

17.
“以读为本”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从而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古人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学习训词,民间流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谚语。可见,“读”一直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一、以细读品文。在当今“讲风不止”的情况下,回归“以读为本”,并不是简单机械地让学生朗读背诵,为读而读;而是明确读的目的,把握教学中心任务,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比如:是为了理解课文大…  相似文献   

18.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认真实施“创境促读、以疑促读、以评促读、以写促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情有趣地读,在读中思考、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