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路平 《甘肃教育》2003,(1):20-20
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改革,从教育理论、观念和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施对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课程的变革,是一次教育的重构。从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定位、新课程与教学常规的审视,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角度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气和胆识,变革头脑中旧的观念,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重构新的教育观念,探索课程改革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就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完成新课程下的体育观念的转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选修课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  相似文献   

6.
陈颖 《天津教育》2002,(11):4-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是为了使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笔者认为,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应首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深刻认识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素质教育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人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实施者是教师,实施的前提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形成与其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克服应试教育思想自觉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职业道德意识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课程变革和教学创新。我国中学教学中仍存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农村中小学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更无从谈起创新思维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强烈冲击着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提高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尤以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新课程的改革,无疑会引发教师角色的一系列历史性转变。教师教学的基本观念、知识储备和文化素质都迫切需要得到迅速转变和提高,才能保持与新课程同步成长。一、先进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态度归根结底都潜移默化地受其自身观念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就应该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强烈冲击着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提高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观念已把教师的职责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它内含着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在培养目标上,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它在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规定,这必然和教师们长期以来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产生冲突,导致心理不适和心理压力。鉴于此,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面临的压力及对策进行探讨,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孝川  王凌 《教育探索》2004,(12):18-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课程的终极实践者,新课程的理念及目标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得以体现。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由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观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及开发者;教师应具有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教师、与学生、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应成为新的评价理论、评价方式的实践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新课程中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课程改革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教与学是课程从理念形态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媒介和手段,任何课程改革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引起学校教育的深层变化,也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理想。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与学习方式也提出了变革的期望,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本次课程改革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动了一次“大手术”,一些新的课程形态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集中体现了新课…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在给教师带来极大促动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换位思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本文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转换哪些角色,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19.
试析研究性学习蕴含的新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作为不同于以往任何课程的一门全新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对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挑战。在普通高中全面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增设了一门新的课程,也不仅仅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的转变,它首先表现为教育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一次集中体现。本文就试着对研究性学习所蕴含的新教育理念作一简要评析。一、以学生为本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对广大教师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变革,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进的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同时还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角色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