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章从民族体育文化的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本质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论证了梅山武术在梅山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表现,继而探讨梅山武术文化在梅山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以新化为中心,地跨新化、安化、冷水江全境及新邵、涟源、隆回、溆浦、桃江等县市的部分地域、莽莽苍苍,绵延千里。《宋史·梅山峒蛮》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则辰,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至于梅山之名起自何时,历代史家见仁见智,所述纷纭,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开复梅山设置县治以前,梅山地域虽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版图中,但  相似文献   

3.
梅山抒情     
《钓鱼》2007,(13)
四月梅山郁葱葱,古寺碧水映山红。清溪岭头鹧鸪飞,苍翠隐匿垂钓翁。注:梅山位于皖南东至县城西郊约1.5公里。该山风景如画。梅山脚下有一个中小型水库(现被私人承包),库里放养了鲤、草、青、鲢、鳙、鲫、鳊等各种鱼类。笔者经友人引荐钓过几次,很是尽兴。为了抒发梅山垂钓情怀,特作诗一首与钓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4.
梅山武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武功渊源流长。湖南新化古称“岩邑”,属梅山地域,被世人称为“梅山蛮”的洞民世居于此。梅山武功便是在“梅山蛮”们“出操戈戟,居枕铠弩,刀耕火种,摘山射猎”的生存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自宋以降,梅山人便以其勇猛强悍的性格和尚武精神闻名遐迩。明清时期,梅山武功发展臻至出神入化境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梅山武功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中常说的功法,是指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攻击与防御能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传统的梅山武术功法从其本质来说也离不开这个目标。但由于梅山地域的历史原因,深受梅山本土宗教影响的梅山传统功法,有着大量的玄学因素,如画符、  相似文献   

6.
张虎(——1281):据《梅山拳谱》载:吾梅山武术起自虎岩黑虎公,黑虎公姓张,得梅山教主张五郎梦授技击之法,乃创黑虎教,并以之抗鞑子。而在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的《邵阳市志·人物志》记载:张虎,南宋邵州人,自幼好武,疾恶如仇,南宋景炎二年元月起兵宝庆抗元……。新化,在宋代属邵州,出生于杨源村虎岩院子(原属新化县现属冷水江市)的黑虎公张虎,是宋末元初时虎岩寨寨主,也是当时杨源张氏法坛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历史传承行调查分析,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上,提出梅山武术文化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体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8.
梅山抒情     
刘心才 《钓鱼》2007,(7S):72-72
注:梅山位于皖南东至县城西郊约1.5公里。该山风景如画。梅山脚下有一个中小型水库(现被私人承包),库里放养了鲤、草、青、鲢、鳙、鲫、鳊等各种鱼类。笔者经友人引荐钓过几次,很是尽兴。为了抒发梅山垂钓情怀,特作诗一首与钓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9.
晨欣 《收藏》2012,(2):92-93
梅山奉梅山教,有系统的神、符、演、会和教义。他们信奉的女神叫白氏仙娘,她是家禽家畜的总管神灵。他们信奉的男神叫张五郎,是梅山祖师。说起梅山神"张五郎",不由联想到充满神秘诡异色彩的梅山文化。学术界对梅山文化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0.
梅山武术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改变,其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从生活、宗教、技击等方面进行调查探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呈现出套路生活化、器械生活化、功能生活化的特点,在现代化过程中又呈现出新的内涵,如健身、教育、经济内涵;研究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主要为揭开梅山武术文化的本质特征,剖析梅山武术文化的独特之处,为今后相关学者研究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特质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新化梅山武功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新化孟公村武术文化为考察对象,对流传在当地的梅山武功进行实地研究,认为梅山武功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朴实、强悍、"蛮横"的个性,具有民俗事项的特点;展现了当地村落的俗文化,着重分析梅山武功对孟公村村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梅山武功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本地村民能客观认识梅山武功的社会价值,并积极参与到梅山武功的活动中来,以传承本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湖南新化一带的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打造“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梅山武术文化应为新化新农村建设服务。文章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传统地域特色、梅山武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化功能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典型的荆蛮文化特征,梅山武术文化发展促进了当地村落村民的社会化成长,调控、整合了当地村落组织结构,传递了当地本土文化。研究发现:社会冲突的频繁发生、物质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附、外来文化的介入和融合是影响梅山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宋史·梅山峒蛮传》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则辰,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也就是说古梅山的大致范围在今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沅水、湘水之间呈西南——东北走向的资水流域——雪峰山区,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而梅山腹地则指今以新化、安化、冷水江等县市一带为中心,辐射至今娄底市全区,以及新邵县、隆回县等县各一部  相似文献   

14.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体育属性的武术文化,它伴随着梅山峒蛮的历史而发生、发展。文章从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入手,探究梅山武术的文化特征,得出梅山武术的文化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这三种文化形态相互依存又各具特点,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等几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5.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体育属性的武术文化,它伴随着梅山峒蛮的历史而发生发展。从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入手,探究梅山武术的文化特征,得出梅山武术的文化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这三种文化形态相互依存又各具特点,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等几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在新化县上渡办事处有个铁牛村,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的铁牛村村主任就是新化武林中有着梅山铁牛之称的萧独寒。他出生于1971年10月,自幼好武,其祖父萧应仁是梅山蛮王后裔苏子健的得意弟子,一手梅山拳法曾在当地颇有名声,萧独寒受祖父的影响,从小就开始学练梅山武术。1985年春天,他的祖父将他送到晏西征大师所办的兴武拳社,按古礼拜入晏师父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梅山武术文化的历代生存形态及现代流变做出较系统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梅山武术的基本特征,以期为梅山武术文化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梅山武术是古梅山人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提炼、总结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化特征,即生产实用性、地域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梅山武术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了梅山武术旅游的现状,指出了梅山武术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梅山武功为个案来研究乡土武术的发展。梅山武功作为一种在当地农村广为流传的乡土武术,属于典型的村落民俗体育。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村民实际生活条件,开发梅山武功的休闲价值,引导村民树立新的信仰,是梅山武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