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以高校体育课程三个层级目标为比较对象,分析发现福建和台湾高校体育在课程目标取向、表述内容、表述语汇和语体修辞等方面存在差异。提出福建省高校应能动自主地设计体育课程目标取向,凸显课程特色,以及福建和台湾高校应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语体表述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国、英国两个国家的近20余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变化,以中国、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研究与分析产生中国和英国两国学校体育现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中学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充分体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原则",其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课程的类型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强调向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并在实践操作层次,进行"个别差异化课程"的开发和推广,这一点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阐明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比较,从认识、情感和技能3个方面探讨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结构转型期,高校体育课堂教学面临新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与人文环境,表现为:当代公民社会转型、新媒介全面渗透大学校园以及高校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高校学生权力的现状,提出体育课程权力应理性回归,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权力赋予的内涵。最后,就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权力保障,提出制定与落实课程权力制度保障、构建课程权力分散运行模式以及创新高校学生参与课程权力监督机制的三点举措。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以来我国七个地区55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进行研究,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动态。结果发现:目前,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具有区域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课程内容的普及程度不高;体育课程内容较为丰富,覆盖面较宽,但有些内容未能很好地体现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大纲所呈现的课程内容构成不够合理;课程内容设置单纯追求民族性,却未能达到健身与体育文化传承的效果。对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在"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存在课程目标力求全面,难以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时安排上不利于完成"每天锻炼1h"的任务、课程内容上难以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课程开发上没有发挥"校本优势"、课程结构上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形成"、课程资源配置上不能保障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要"、课程评价上不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困惑,同时从课程目标、课程管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配置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反思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改进策略。对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总结其发展变化规律,指出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递进性;侧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缺乏一致性,具体目标领域有待扩展。提出对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关注隐性目标;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应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补缺;注重高校体育课程的生活化;课程目标应与职业相结合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眼于健康行为这一视角,重点突出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学生运动观念不正确等问题,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针对健康行为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还存在课程类型单一、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以及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校采用了加强教师培训、丰富课程类型以及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方式,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以及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海西"发展中的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化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角度,探讨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认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应完善两地之间的领导协调与组织管理;重新整合闽台体育文化资源;提高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闽台体育产业项目合作;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典型代表,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课程都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课程依据具体学科知识设置;但在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存在差异。"六艺"和"七艺"对新时代高校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解读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生成方式及其类型,并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进行例举分析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比较、数理统计、行动研究等方法,旨在探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渗透生命教育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渗透生命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社会三维健康均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客观分析了我国社会出现的瑜伽健身热及本科体育专业设置瑜伽课程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探讨了该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对福建某高校体育科学学院开设的瑜伽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籍此为本科体育专业瑜伽课程的构建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日两国普通高校如何设置户外运动课程进行比较研究,从探讨户外运动的教育理念入手,分析该课程在我国学校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方向。认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绿色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的综合需求,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构建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生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34所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生态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和制约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生态因素主要为场地器材问题、校园环境问题、校园地理和气候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指出高校应以人为本,创建生态化体育校园环境,建设"生态课余体育锻炼基地",构建高校课余体育生态俱乐部,拓宽生态体育课程,推动高校课余体育朝着健康、文明、和谐、绿色、人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是要全面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对于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全面提升他们运用祖国语言交流的能力与水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等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上,存在脱离体育院校学生的实际过深过难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加强针对性,提炼选编哲理性和思想性强的经典案例进入大学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7.
能力本位教育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以能力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中存在的课程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规划不够合理、课程实施不够实效等问题,从能力本位教育视域认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拓展思路,参照社会需求制定课程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指导课程规划,在课程实施中突出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问询等方法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发现《课程标准》虽然在全国已试验和推广四年有余,但目前仍只有不足1/5的学校较好的实施体育课改.体育课改的制约因素除了场地器材外,还存在学校考试中心地位的影响、师资的制约、《课程标准》的不尽完善、知名学者学术争鸣和课改学校部分学生的消极对待等因素的困扰.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改革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必要条件,只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弱化考试中心地位,解决各级学校的场地、师资的短缺和不合理配置,丰厚师资自身素养,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才能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健康快速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强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09-110,140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及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对比,提出了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高校的办学优势,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建议,即,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把控宏观的基础上对所属专业方向及内容进行细化,同时应注意创新思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