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日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中日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的相同之处:体育课程目标取向以行为目标为主,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之处:课程总目标与目标层次的设定不同以及体育课程具体目标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建议: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3个方面,一是社会需求对体育课程的期望,二是学生的体育需求,三是体育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进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四个地区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同时也为福建省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采用文献检索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的大学体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近几年来,两岸四地的大学体育工作不断加强,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2)从课程目标的制定来看,四个地区都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但又表现出一定的特色风格;(3)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上,福建省与台湾地区都有具体的要求,而香港与澳门地区回归后有所改善;(4)在课程开设情况上,四个地区开设情况大体分为球类、健美操与舞蹈类、武术类、户外运动类及民间体育类等;(5)在课程开设项目上,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的大学课程开设项目丰富且多样化,而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大学体育课程开设项目突出地区社会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英两国分别于2001年和2000年实施新的中小学体育课程.两国的体育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因此从课程的性质、价值目标、结构和监测对中英两国的国家体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借鉴英国在体育课程的改革经验,对我国的体育课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和比较体育课程目标发现,中国体育课程目标重视体育运动技术的全面性,突出健康的主线,强调体育课程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美国体育课程更加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终极目标比较清晰即将学生培养成为接受过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5.
对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比较分析发现,闽台两地高校体育课程均列为必修课程,但在体育课程目标、课程类型、修读年限、修读学分和修读要求等存在差异。比较发现台湾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理念、课程类型拓展、课程资源开发、赋予教师课程权力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提出了福建省高校应加强体育课程"生成机制"的研究、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力、加强课程政策研究、加大室内体育馆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凸显体育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在"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存在课程目标力求全面,难以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时安排上不利于完成"每天锻炼1h"的任务、课程内容上难以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课程开发上没有发挥"校本优势"、课程结构上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形成"、课程资源配置上不能保障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要"、课程评价上不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困惑,同时从课程目标、课程管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配置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反思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改进策略。对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美日三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美、日三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相互比较研究 ,分析和比较了三国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不同方式和途径 ,认为从培养目标看 ,我国比较注重学生思想品质的要求 ,美日多强调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 ;在专业设置方面 ,我国以体育系、运动系为主 ,美日专业设置均比较广泛 ;从课程设置方面看 ,我国较注重术科教学 ,选修课和理论课内容较少 ,美日较偏重公共基础课的教学 ,选修课的比重较大 ;同时客观地分析我国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意见 ,为高校体育院系的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澳两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在课程目标特色、教学大纲、学科地位、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条件资源等方面的考察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发现中澳中小学体育教育有互为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本科法学专业为例,对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和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管理、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比较中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电大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然后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构建开放大学提出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其共同点:1).两国根据各自社会需要确定学校体育目的,发展学校体育;2).两国学校体育发展路径大致相同。其不同点:1).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更加曲折多变;2).两国全盘吸收的学校体育理论迥异。按照逻辑推理中类比法,我国学校体育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更多地借鉴与吸收日本学校体育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1.
刘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29-1532
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推动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变革,2001年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这场变革的标志和产物.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体系的得失,并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构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特尔菲专家咨询法等,对制约国家精品体育课程建设的瓶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显示,目前制约现行《大学体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在于以下四方面:1)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2)建设内容低水平重复、交互功能得不到真正的实现;3)网络更新不到位,承诺的规划建设无法体现;4)精品课程资源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经三轮特尔菲法专家咨询,获得专家关于保证国家精品体育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五项具体策略:1)理顺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2)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投入保障;3)加强后期管理与监控,确保精品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整合课程资源,搭建精品课程公共资源平台;5)精心设计网络课程,突出《大学体育》活动性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情意目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提出了学校的课程应包括两大类,即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它也应该分为两大类:学校体育显性课程、学校体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讨论.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即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研究;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研究;体育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研究;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在综述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展望: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以及哲学观,明确界定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分类;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深对体育课程资源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在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应该遵循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并注意结合伦理原则;领会新课程理念,关注特殊体育课程资源研究;重视体育课程资源内非物质层面的开发与共享;加强实践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从时代背景、门类划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部先后颁布了3套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基本要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2004年颁布的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具有突出人文课程地位、主干课程"领域"化、目标认识深入、教学内容更新与拓展、评价手段与方式多样化及教学手段信息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实践表明,新课改的累累硕果之下,理论与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困惑、迷茫和无奈依然可见。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新课标"背景下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分析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继续深化课改实践、规范课改试验、促进课改争鸣、提高课改实效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体育手段与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人手,剖析了学校体育整体改革课题组10多年来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主要历史发展线索,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过程,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体育课程的特点,总结了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历史经验,旨在为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宋英  贡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15-115,122
分析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特点,探讨评价的发展趋势: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方法由量化评价转向质化评价,由他人评价转向以学生自我评价为核心,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