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健康投资关系民族体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身体的健康是事业成功的物质基础。“科教兴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因而,必须以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契机,加强健康投资,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体质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观念、身体表现形式、健康标准及锻炼方法等角度,追溯中西健康观念的历史形态及中西两种身体文化对健康的不同诉求:西方张扬身体之权力;中国以和谐身体之情境诠释对身体完美的内在追求。提出:应立足于现代语境审视健康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内在精神,为在中国实施“健康促进计划”提供文化学参照。  相似文献   

3.
梁坤  庄弼 《体育学刊》2024,(2):112-118
以具身认知为根基的身体素养理论,从身体、认知、情感、行为4个维度揭示幼儿身体活动参与的整体性循环,指出幼儿体育活动应是具身性、体验性、综合性的身体活动,并针对性提出要转变教育理念,增进“具身性”理解;聚焦身体体验,推动幼儿体育回归“身体”本源;强化动作教育,夯实身体活动促动幼儿健全人格之根基;创设具身情境,构建健康生活与健康行为的可供性环境等建议,以期为幼儿体育教育变革提供理论框架及操作指引。  相似文献   

4.
三精千鹤健康会所为中老年长寿护航“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语道出当代所有中老年朋友的心声,有所为、有所乐,追求精神生活、追求健康,是整个生活写照,而“长寿”是人生所追求的根本。人生的财富,最大莫过于“健康’,拥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长寿”。当“健康”出现危机时,又何谈“长寿”。健康不在,问题接踵而至”看病难、购药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实中农村妇女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其体育参与也面临层层障碍。为消除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的困境,探索体育促进农村妇女健康的行动策略,以女性主义身体理论为指导,以广场健身舞为干预手段,对广东省清远市J村妇女进行健康促进的体育行动研究。发现:体育不仅能使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更能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自我认同的加强、社会支持的增多。认为:体育的健康行动策略需从“自我关注的提升”“自由的获得”“身体的掌控”“网络的构建”等4个方面进行规划,使农村妇女运动的主体性得以释放与满足,实现农村妇女的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6.
运用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构建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教育原则,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充分体现学生三个“自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进行发生学研究,不可回避“什么是体育”的问题。我国古无“体育”一词,狭义的“体育”为近代教育学用语,即“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卫生措施,锻炼人们的身体,从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辞海》)指的是“对身体  相似文献   

8.
“快乐体育”对学生体质影响的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我们对现在实施的“快乐体育”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我们应该明确:“快乐体育”应当是“针对身体的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完善人的身体为主要目标,提高人的体质,学校体育要真正承载起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徐明 《西藏体育》2003,(1):26-27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学校体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教育,健康教育被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事,这种认识和状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近年来—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享受运动快乐过程,追求和谐健  相似文献   

10.
朱俊荣 《体育世界》2010,(3):118-120
本文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的基础上和我院近几年来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健康体质调查研究,分析我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全国大学生和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找出我院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差距。及时把握我院大学生健康状况,为建设“健康重庆”和深化我院体育教学改革,改善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身体练习的心理治疗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生命在于运动”,我国也有句谚语“健身之道,运动为妙”,这些均说明身体练习或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识到身体练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但对其还具有心理治疗效应则认识模糊。实践和研究均告诉我们,经常参加身体练习活动不但有助于身体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本文的主旨是要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应贯彻唯物辩证法原理,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德”(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体”(健康的身体)的有机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体育课程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1]而一些教师认为体育活动对健康发挥作用最大的是身体上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1.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健身基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又可以称作“功能训练”,最早起源于康复健身领域,由此可以看出,其与健康健身具有不可割舍的根基,这也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中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有所作为奠定了基础.从概念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外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概念界定较多,但纵观国际国内各家之言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5.
追求“健康”已是众人的目标。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被许多人列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学阶段体育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已被写入到教学大纲中。然而人们通常对“健康”的理解往往等同于身体功能的正常,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了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通过体育运动,既促进了中学生肌体的生理健康,又增进了其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指导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依据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在确定学习目标和设计教学程序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因素发展的三维健康观。  相似文献   

17.
身体本来有其自然的尺码和体型。而如今人类的尺码和体型,是相当长时间被文化过程和社会关系形塑的结果。这种形塑不仅可以产生健康身体的“喜剧”,也能产生扭曲身体的“悲剧”。现代文化构筑了肉身性的背景框架,同时建构了身体倾向塑造。  相似文献   

18.
身体本来有其自然的尺码和体型。而如今人类的尺码和体型,是相当长时间被文化过程和社会关系形塑的结果。这种形塑不仅可以产生健康身体的“喜剧”,也能产生扭曲身体的“悲剧”。现代文化构筑了肉身性的背景框架,同时建构了身体倾向塑造。  相似文献   

19.
前 言 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句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健康是人的生命动力和源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有了其它一切。健康的身体是人类的第一财富。 1、健康的新概念 联合国卫生组织在1992年制定的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邓辉  李勇 《体育世界》2014,(12):54-55
大学阶段是人的重要成长发展阶段,大学体育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解决学生“身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体和全面认识学生身体这一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身体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梳理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脉络,提出了:大学体育要充分认识到身体是人之存在的基础;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身体教育的重要组成,但非全部;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兽身与人性”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涵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