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景观建设是宜居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扬州作为联合国公布的中国少数几个宜居城市之一,这些年来在此方面已做了较大努力,但从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来看仍嫌不够。如对盐商和徽派文化的展示,对清代帝王巡游活动的展示,以及对扬州明月文化的体现,对古九州之一的历史余脉的体现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尤其应该注意对地域文化精髓的深层展示,以增强宜居城市的个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体现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贯彻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企业文化以和谐文化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田玲 《职业圈》2013,(8):26-26,28
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对象是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整个单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将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融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中.需切实把握以下三个重点一、要坚持制度创新原则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体现在“四新”上,一是反腐倡廉建设有新认识。将反腐倡廉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二是反腐倡廉建设有新思路,提出了宏观的反腐倡廉措施.善于吸收人类文明史上的反腐倡廉有益做法;三是反腐倡廉建设有新目标,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四是反腐倡廉建设有新决心,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重点要抓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份,是我国的第八个安全生产月.国家安监总局将"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作为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国务院安委会在部署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时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开展"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实现重特大事故、事故总量、伤残人数"三个压下来",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5.
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其韧性体现在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3个层面.城市的新不确定性来源可概括为极端气候、科技革命、冠状病毒和突发袭击4个方面.建设韧性城市需要10个步骤完成: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创新设计研究机构;三是制定治理方案,列入5年计划;四是编制生命线工程分组团化改造方案;五是在每个社...  相似文献   

6.
王爱芹  兰峻 《职业圈》2007,(15):9-10
"四个坚定不移"和党的基本路线在精神实质上一脉相承,基本要旨上有所深化,本质要求上更加深刻,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落实"四个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老年人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老年人步行、减少肥胖的建成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必不可少.从土地利用混合度切入,探讨土地利用混合度与老年人肥胖的关系.基于实验数据、GIS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重庆市5个社区的土地利用混合度以及其他建成环境变量对老年人肥胖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利用混合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指导思想界定所应采用的方法、体现的基本原则、具有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段飞 《职业圈》2012,(26):90-90
山西省大同集团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纵向推行“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和横向推行“六环五步”安全管理法,这是该集团公司在不断完善大安全管理格局,深入探索安全生产的新方法、新途径;是体现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员工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煤矿基层管理人员。我认为应在推行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并重,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结合,探索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巡察工作作为巡视工作向基层的进一步延伸,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具体实践。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巡察,是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政治监督、落实“两个责任”、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亦是确保新时代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开展内部巡察,应在“两个掌握”和“四个加强”上发力,不断提高企业监督能力,增强企业治理实效,建设清廉国企、发展国企,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国有企业内部巡察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其核心理念是健康宜居.基于时间顺序,阐述了绿色城市概念的演化.国外十大绿色城市的"绿色"特征,可为中国建设发展绿色城市提供借鉴.结合绿色城市设计导则,介绍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空间置于城市开发和更新的中心地位是绿色城市哲学的国际准则.绿色城市建设与城市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彰显城市个性.基于...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城市的主题公园化和主题公园的城市化,在此基础上探讨当代主题公园与城市发展是如何融合共生的。结论如下:(1)主题公园的行业创新及其对"主题环境"的空间使用原理探索,激发了当代城市空间的主题公园化进程。(2)主题公园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共生,能够破局当前中国主题公园行业普遍存在的"一年兴,二年盛,三年衰,四年败"短生命周期现象。(3)常州中华恐龙园的主题塑造及其"馆-园-城-基地"渐进成长模式具有案例启示意义。(4)主题公园行业仍然是朝阳产业,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3.
街区化更新可使单位大院重新纳入城市系统,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管理模式的必要选择。首先在界定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明确了单位大院街区化更新的定义,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应;其次通过案例分析,从个体到整体地总结出目前我国街区化更新面临的主要技术困境;最后据此从更新参与主体、实施类型、技术要点与评价指标以及实施流程四方面探讨并构建街区化更新技术体系,以期为单位大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措施,并指出指标完善和流程优化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响应山地空间特征的公园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容量下降、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风貌特色趋弱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困境。公园城市作为重要的人居环境建设理念与模型,是营造美好城市生活的创新途径。基于公园城市理论溯源与多元途径探索,对标建设目标与实践路径,针对山地空间特征制约下的地域城乡风景彰显不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较低、山地社区活力品质趋弱等问题,提出城乡一体背景下的区域风景建构、山地水绿交融下的局地生态优化、立体组团式的市民休闲空间布局等建设策略,以期对不同地域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市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科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相应的各项服务功能的供给碎片化和不匹配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根据创新创业全要素服务平台的理论内涵和区域实践,将其分解为引才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宜居宜业服务平台和融入长三角发展平台六大子平台。研究聚焦了科创人才创新创业中的突出问题及实际需求,并从对接省市级政府部门、细化区域政策措施、发挥用人单位主导作用等三方面讨论了打造科创人才创新创业全要素服务平台的具体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维度的视野、整合多尺度的城市野境、营造多场景的城市空间,以期为城市野境的保护利用、公园城市的实践优化提供新思路,构建健康的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作为现代城市主题,将"城市种进大自然"成为由城市建设不当导致生态问题的核心解决策略.依据设计实践和相关案例分析,可提出:(1)海绵城市的核心治理理念和目前建筑能耗相关概念结合,以"削峰填谷"解决环境、城市内涝问题.(2)城市公园设计必须从生态的丰富内涵出发,尊重城市地格,同时注意整个城市的公园联络性,形成城市空...  相似文献   

18.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利用2003-2017年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利用障碍因子模型测算城市老年宜居环境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老年宜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的整体宜居度最高;环境空气质量、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障碍因子。基于此,根据各个城市障碍因子测算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Jack Stilgoe 《Minerva》2012,50(2):197-204
In this paper, I offer a personal account of a journey through a world of science governance that is in flux. I reflect on three levels of experimentation: first, the intermingling of social scientists with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second, the creation of new forms of public dialogue; and third, the blurring of technical and social experiment with geoengineering as a case in point. My conclusion is that social scientists can both gain and contribute a great deal through engaging with, questioning and trying to open up such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