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自由发挥”,已成为命题拟题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众多考生在作开放的大旗下的确写出了不少选材新颖、主题深刻、情感浓厚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朱炳承 《学语文》2006,(5):52-52
现行语文考试中的写作部分,大多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很少硬性地规定题目让考生作文,更多的情形是设置一定的前提条件,给一个材料、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来写作文。一些考生看到了材料话题,不加思索,没有认真地分析作文的前提条件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就拟出一个响亮的有震撼力的题目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可是一写起来就感到笔墨艰涩,难以为继,可已骑上虎背,只好草草收兵。  相似文献   

3.
吴爱珍 《学苑教育》2012,(19):28-29
在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在情趣盎然的环境中写作,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能写,让学生要学会读写结合,让习作训练回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4.
韦业利 《中学文科》2007,(12):129-129
近年来.话题作文在中考、高考中备受青睐,这主要是因为它和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它减少了审题障碍,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自定主题。自拟标题,自选文本,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充分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灵活自如地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而写出有深度、有创意的文章来。可以说这种命题形式为考生提供了自由写作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让考生"自选文体",这一要求对于考生来说,赋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写作起来更能得心应手才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体不清、问题混乱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文体不明的现象。特别是考试时,考生一见到题目,就会争分夺秒地写起来,根本不考虑写作的要求,当意识到时,时间已不允许从头再来,悔之晚矣。这里对文体的忽视占到很大的比重。即使注意到"要求",也有在写作中偏离文体的现象,以至  相似文献   

6.
高考英语广东卷写作题中包括了15分的基础写作.目的是要检测考生最基础的书面表达能力.如用词的合理性、句子结构的复杂度、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等。作为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高三老师.笔者总结出基础写作“五步”写作方法。并以历年高考基础写作题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步骤一:认真审题,分析文体,确定时态。  相似文献   

7.
在读写任务中,“发表自己看法”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它是考生能否在写作中拿到高分的关键。为保证要点齐全,考生可以按照给出的要点顺序进行写作,每个要点一段话,且每段保证有主题句,并将主题句放在段首,然后围绕主题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资源优势”的提法屡见于一些名师、名家指导学生写作的文章,它包括思想优势和素材优势两方面。名师、名家们的共识是: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让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便可大功告成。对于即将走进考场且胸怀锦绣的高中艺术生来说,名师的指导无疑是一股清凉的风,能让考生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写出优势突出的习作。但问题的关键是,相当一部分艺术生是因为文化基础差才选学艺术专业,因此资源的库存并不丰盈,何说优势?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发挥优势,而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之友》2000,(9):F003-F003
高考作文,一直束缚着考生的体裁限制,终于由最初限写小说、诗歌到去年只限制诗歌再到今年的什么也不限,让考生自己任选一种体裁进行写作。考生摆脱了文体限制的羁绊,选自己擅写的体裁,想必如鱼得水,写起来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0.
在网上看到一堂高三作文教学公开课,内容是叙事类散文的写作指导,执教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青年教师。他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想用自己的写作实践现身说法,告诉学生怎样写叙事类散文。这个构思很好,课堂上开端的创设也很不错。上课后,这位老师由近年来高考中少有考生写叙事类散文说起,指出:如果到时能写出好的叙事类散文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更容易得到更高的分数,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可接下来的环节出了问题——老师发下自己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的发言就让这位青年教师大跌眼镜:“我不喜欢你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请以“承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1.写记叙类文章要主题明确,素材鲜活,描写生动;写议论类文章要观点明确,材料典型,分析合理。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好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能够让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立意,但好的立意必须具体、明确。  相似文献   

12.
张雷  秦佑昌 《现代语文》2005,(6):121-121
高考150分钟的时间设置让很多考生放松了对语文试卷做题速度的要求,从而导致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因作文写不完而留下遗憾,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提高作文写作速度是必须的。另外,高考试卷的各板块中,第二卷的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等题往往是学生解题的难点,考试过程中,考生往往先写作文,然后再做这部分题,提高作文写作速度就等于节省时间来处理难点。  相似文献   

13.
在雅思考试的听、说、读、写四个单项中,写作是一个让考生们头疼的脑力活,因为它不仅仅要考查考生正式语体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多方面话题的观察分析能力。总体来说.对于中国考生而言.产出性英语技能(写作和口语)都普遍较输人性英语技能(听力和阅读)差。不过如果考生们在考前能有充分系统的备考.问题应该不会很大,但是据笔者观察,中国考生中写作不仅是最让人头疼的单项,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考场作文因受特定场景的约束和限制,与平时作文练习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对每个考生来说,掌握必要的考场作文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结合中学生写作的实际,认为考生要想自己的作文胜人一筹,考场作文必须要唱好“四步曲”。  相似文献   

15.
“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了这种技能,对写好各类散和议论有着重要意义。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作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多写一些“夹叙夹议”的语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语段写作训练可分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海外求学》2004,(14):54-55
对很多参加雅思考试的考生来说,写作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长期以来,面对茫茫作文题海,不少考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仍然不得要领,写作水平始终停滞不前,结果导致考试成绩不甚理想。本文主要针对考生在雅思写作的第二部分task2中所遇到的  相似文献   

17.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侯茂荣 《新高考》2013,(11):35-37
英语高考试卷中书面表达占有很大的比重。写好一篇文章对于考生来说极其重要,不容忽视。而一篇优秀的书面表达涉及很多基础知识,提高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平时进行大量高效的训练。因此,学生平时掌握一些技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低分写作走出平庸,让高分作文与你牵手呢?  相似文献   

19.
<正>"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试题中测试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主观题。《考试大纲》把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定义为100词左右的"情景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准确使用一定语法和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该题型采用指导性和控制性的写作方式。考生如想在该题型上取得理想的分数就应了解其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做好前期必要的备考工作,掌握正确的写作步骤和应试技巧,减少失分,从而提高整体的英语成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状况而言,我们很难说是不是有种舍近求远、避实就虚的倾向。许多学生写作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不管什么话题,开头先堆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排比句,中间列出几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例子,结尾稍加议论,一篇作便大功告成。平时作这样写,高考作也这样写,甚至一些优秀的高考作也是按这种模式炮制出来的。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写作教学将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那么,试试“校本写作”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