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概率统计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的预测与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回归模型以及回归模型的预测与控制方法,然后分析了回归模型预测的步骤,最后以企业实例为基础,分别对一元回归模型的预测、二元回归模型的预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无线信道Jakes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分析了传统的Jakes模型,提出了改进的Jakes模型,建立了改进的Jakes模型数学模型,并行对改进的Jakes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Jakes模型在计算复杂度和统计独立性方面比最初的Jakes模型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软件开发模型是对整个软件开发活动的总结,明确了开发活动步骤,用于指导软件开发。通过对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研究,针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缺陷,并提出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模型——组合模型。该模型以增量模型为基本框架,添加了风险分析、专家知识库以及与测试有关的基本信息。将该模型在项目中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开发周期短,需要人力少,有效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模型驱动架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驱动架构(MDA)作为一种利用模型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将模型区分为平台独立模型和平台相关模型.通过不同抽象层次模型之闻的转换完成软件开发过程。本文解释了MDA模型框架和核心技术.介绍了基于MDA的开发过程,讨论了实现MDA的模型转换方法、当前应用现状、研究重点,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微服务架构以其先进的架构风格将应用分割成细小的服务,而MDA(Model Driver Architecture)集成化的模型开发方法也为解决软件开发效率和可移植性问题提供了实现机制。结合模型驱动实现了微服务架构建模开发,将微服务建模分为概念模型和交互模型两个过程。基于交互流建模语言定义概念元模型,设计了模型转换方法,将概念元模型映射到交互模型,并根据其提供的组件设计出一种微服务模型重用机制,提高了开发效率。最终的交互模型以图形化方式显示,提供了直观的模型视图。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社会为主导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局限,开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质量评价新范式。目前,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有了新进展,主要引入了SERVQUAL模型、SERVPERF模型、基于关键技术模型和IPA模型等。这些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具有很好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体母型船模型由原先的线框模型转化为CATIA全参数化模型的相关问题,以SPD设计软件输出线框模型数据为基础,运用CATIA CAA二次开发技术手段,对转化生成全参数化模型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软件工具高效处理面片模型,读取零件属性数据,以面片模型为基础,匹配属性数据作为输入参数,自动构建板架模型。实现了原有线框模型到CATIA平台全参数化模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岗位模型,首先构建物联网专业岗位模型;其次分析岗位模型的共享;再次分析岗位模型的动态更新;最后提出岗位模型的激励机制。该模型为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依据,同时推动了物联网高职教育的创新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访问控制技术及其局限性的探讨,提出了全新的基于岗位抽象的角色权限控制模型,画出了新模型的图示,介绍了新模型中"用户定岗"和"岗位授权"两个主要关系,阐述了新模型的优点。详细地阐述了实现新模型的关键技术,给出了新模型的总体结构图和总体类图,并对总体类图中的各个类及其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总结了新模型的实用性及其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DEA两个基本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DEA中的两个基本模型.首先,简要回顾了有关DEA模型的研究进展;接着,介绍了DEA研究中常用的两个基本模型:CCR模型及BCC模型,以及基于CCR模型的其他相关模型;最后,对CCR模型和BCC模型做了比较分析,并指出CCR模型和BCC模型各自的生产可行性/可能性集合是不同的.因此,CCR模型的边界具有线性特征,而BCC模型的边界具有分段线性特征,并呈现凹特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加群的模糊自动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将对策论中多人博弈模型转化为模糊自动机模型,给出了一种求最优解的算法,最后用田忌和齐王赛马的例子验证了此算法.  相似文献   

12.
当模糊产生式规则应用在近似推理过程中时,前件相同而后件不同的模糊规则之间往往存在交互影响.考虑模糊规则间的交互影响,可以提高推理精度.此论文通过类比在合作游戏建论中描述交互影响的交互指标和定义在模糊规则上的模糊测度,给出一种计算模糊规则之间交互影响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燕山大学开设现代经济博弈论和模糊现象与决策等课程现状,对开设选修课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修后及在修情况调查统计结果进行了阐述,同时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4.
当代博弈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其逻辑和认知基础问题。知识模型的提出,澄清了博弈均衡与认知条件的关系。关于共同知识、共同信念的分析开拓了博弈论分析视野,推进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科学理解。从博弈均衡分析到认知逻辑分析、交互主体认识论的发展,表明博弈论的逻辑、认知以及哲学基础的深化,预示它正在成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对策的限制是指局中人集合上每一个模糊结盟到其子对策的单调映射,实际上这种限制对策考虑的是参与合作的局中人在模糊结盟中受到某种限制的情形。本文在文献基础上定义了t-限制对策的核心,同时给出t-限制对策的公理化特征,井举例说明限制对策与常规结盟对策的联系及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Shapley值的模糊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多人合作分配方案问题中条件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缺失条件的模糊估计,给出了在信息条件不明确时的Shapley值分配方案估计算法,并以模糊粒子观点一般化Shapley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当地政府和大学生2个博弈主体.从有限理性角度出发,借助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当地政府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复制动态方程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为政府及大学生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合作博弈理论能够很好解决处于竞争关系参与人之间合作与冲突,但在处理严格纳什均衡之间的选择时,碰到难以逾越的鸿沟。于是,均衡选择问题变成了博弈论理论家们研究的热点,协调博弈成为继囚徒困境博弈又一被广泛研究的博弈类型。已有的均衡研究法没有把系统达到均衡的过程引入到模型当中,无法考虑参与人关于博弈历史而形成有关对手未来行动的信念对均衡选择的影响,难以现实地考察均衡演化。本文基于协调博弈动态过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历史、现状及相对偏好参数来探讨协调博弈的均衡选择问题,为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分对策理论,在若干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一个定量模型,对机构坐庄策略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机构坐庄策略可分为操纵股价和不操纵股价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非合作博弈功率控制模型,为了改进非合作博弈中终端的不公平性,将合作博弈引入到功率控制中来,使得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工作在最佳的等信干比下,并推导出一个分布式基于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算法.仿真表明,该算法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统中终端具有相对较高的效用和较低的发射功率,还使得无线网络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和公平,同时算法拥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