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守法是法律运行的关键环节,守法效益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法律运行效益的实现程度。从伦理学视角观测守法本身及其过程主要是为实现守法效益的最大化挖掘伦理化的资源,为守法本身及其过程的主体认知确立道德超越程式。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法治化理念的宏观背景下,对大学生守法意识、守法行为的伦理化要求有一个从道德感知、认知、完善的体认过程,是从守法自在到守法自为,再到守法自由的升华过程,也是不断减少或杜绝守法的“非理性状态”,保持“感性自为状态”,达向“理性自觉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是个法治社会,人们的守法状况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言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自觉守法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而且会更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本文着重从守法对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个人守法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等方面阐述守法的个人价值,从而提出要加强公民的守法观念,大力推行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守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中小企业守法的意义,并探讨促进中小企业守法约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守法与幸福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不同于快乐,它不仅仅是个人主观的心理感受,更是为追求理想目标不懈奋斗的动态过程。在现代化的法制社会里,只有通过守法的基本途径,才能实现幸福这一人生的终极目的。但是在守法过程中,社会幸福和个体幸福有可能会发生冲突。这就更需要通过守法,尤其是通过积极守法,才能使二者达到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守法不能简单地从依据上理解为对法律的遵守,而应当从行为上理解守法的多层次含义,以对守法行为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的实现过程,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整体推进的过程,文章选择其中的守法环节为议题,就政府守法的宪政学理论基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进行初步探讨,阐明了政府权力的来源以及通过政府守法使宪法庄严宣告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得以具体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7.
守法有积极守法与消极守法之分,而法治的实现有赖于一种民众自内心的主动的守法,护法精神,即对法的虔诚的信仰,这正是法治化的“软件”支持。从公众的普遍守法上升为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的过程是法治化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法治建设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动力支撑,本从这一角度入手,论述了培育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现存的法律信仰缺乏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法治化的实现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课第十二册《知法守法》教案设计□鹿元国教学目的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教学要点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教学准备1.结...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校长只具有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市场意识、教学意识等还远远不够,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教要求校长必须学法、守法和用法。只有通过学法,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才能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它是守法和用法的基础和前提。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起码要求,对于校长而言,不仅要和普通群众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守法,更必须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校长必须在工作中运用法律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依法治教也必然要求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校长的学法、守法与用法直接体现在校长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校长的各项工作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重视法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守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守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义务。其内涵主要包括学法、知法、用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职成教要加强对学员进行守法教育,使学员知法守法.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对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相似文献   

12.
教师也要重视学法加强法制建设.提倡学法守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人人学法守法,我们的国家才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的经济建设才能持续高速发展。那么.人民教师要不要学法守法?有一些人认为,教师有知识有文化.用不着学法.教师有觉悟有修养,用不着提倡...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针对建国后人们的守法现状,分析了人们不守法现象的缘起,指出了培养守法思想的核心是政府守法,培养守法思想的关键是一靠教育,二靠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毓 《教书育人》2001,(6):46-48
一、含义 查阅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得知: 一[守法]遵守法律或法令。 一[精神](1)表现出来的活力。(2)活跃、有生气。 依据上述解释,结合本文立意主旨,我们可以试着对教师的守法精神的含义作如下界定: 教师的守法精神是指教师对法的遵守在信念、追求上所充分表现出来的风范与活力。 二、意义 良好的守法精神是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不仅有其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且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1.守法精神可以确保教师法律素质的价值与功能的充分发挥。教师法律意识高低,是衡量国家教育法制水平的…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校长只具有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市场意识、教学意识等还远远不够,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依法治教要求校长必须学法、守法和用法。只有通过学法,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才能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它是守法和用法的基础和前提。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起码要求,对于校长而言,不仅要和普通群众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守法,更必须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校长必须在工作中运用法律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依法治教也必然要求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校长…  相似文献   

16.
论守法精神     
守法精神是法制运作的必要机制,是法治社会的灵魂和核心,是衡量法治环境优劣的基本尺度。守法精神包括服从法律、运用法律、信仰法律、批判法律四个方面的内涵。市场经济是守法精神生成的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是守法精神生成的政治基础,市民社会是守法精神生成的社会基础,理性文化是守法精神生成的文化基础。守法精神是创制良法的思想源泉、依法行政的思想保障、公正司法的思想基础、自觉守法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问题。邓小平关于执政党模范守法的思想,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中关于执政党模范守法的具体内容,为我们正确处理党与法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守法的法治蕴义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律秩序的建构仰赖公民守法。但守法不仅仅是履行法定义务,它还应该包括对他人合法权益的尊重和法律权利的积极享用。公民守法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法律主体性意识的建构过程,是公民接受法律的过程。公民接受法律,既取决法律本身的数量和质量,也取决社会中介条件和社会法制环境,更取决公民的主体性意识的建构与弘扬。整合这些条件,才能使一个法律制度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支持与信赖。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前提是“良法之治”。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整合现行环境法是立法的必要,其法制的核心是“普遍守法”,关键在于严格生态环境执法,根本是公众环境守法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是个法治社会,人们的守法状况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言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自觉守法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而且会更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本文着重从守法对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个人守法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等方面阐述守法的个人价值,从而提出要加强公民的守法观念,大力推行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