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青少年心理与身体发育不协调,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加之受负面信息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侵害。本研究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正性情绪与攻击性各维度及总分没有显著相关外,其他变量与攻击性各维度及总分均有显著相关;(2)身体攻击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攻击性总分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他变量年级与性别主效应不显著;(3)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对攻击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情绪、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攻击性的关系,这可为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值得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73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武器图片和植物图片作为启动刺激,以攻击词汇和非攻击词汇作为目标词汇,采用语义分类任务,研究武器图片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观看武器图片启动了高中生的攻击性认知;(2)武器图片对男生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有显著影响,但对女生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没有显著影响;(3)武器图片对中等攻击水平被试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有显著影响,但对高攻击水平被试和低攻击水平被试的攻击性认知启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帆  蒋重清  郭庆科 《考试周刊》2010,(14):210-211
本文采用采用教师评定法挑选被试,以偏好组词测验和情绪稳定性量表为实验材料,探讨情绪稳定性与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攻击性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显的攻击行为,存在着内隐的攻击性倾向:(2)攻击性行为被试比亲社会行为被试更具有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情绪稳定性和内隐攻击性上并不存在性别的差异:(4)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受其情绪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攻击性词和中性词为刺激材料,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考察不同电子游戏使用者对攻击性相关刺激的注意加工特性。结果发现,暴力电子游戏组对攻击性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暴力电子游戏组,但两组被试对中性词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暴力电子游戏组对攻击性词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中性词,而非暴力电子游戏组对两类词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在暴力电子游戏组中,高低攻击特质被试对攻击性词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中性词,而在非暴力电子游戏组中,高攻击特质被试和低攻击特质被试对两类词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暴力电子游戏组被试对攻击性词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5.
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组间实验设计,通过分离具体刺激种类的方法分别考察身体暴力及言语暴力因素对不同性别个体内隐性攻击性的影响,着重考察针对身体暴力因素的阈下刺激。结果表明:(1)青少年在接受身体和言语暴力材料的启动后,内隐攻击性均显著提高。(2)不同启动材料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表现出性别差异。身体暴力启动材料更容易启动男生的内隐攻击性,而言语类暴力启动材料则更容易启动女生的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接受不同阈值水平启动条件下的内隐攻击性受到性别影响。阈值上启动材料更容易启动男生的内隐攻击性;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内隐攻击性更容易受阈值下启动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攻击性文字、攻击性声音为启动材料,采用评价词语关联程度的方式考察不同的自尊水平上不同启动材料对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男被试和女被试在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上并无差异;不同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地启动效应有显著差异,并成负相关;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要比攻击性文字和攻击性声音更易启动被试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7.
以暴力图片为启动刺激,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评价词对关联程度的方式,研究暴力图片对攻击性思维的启动效应,同时考虑图片中施暴者的性别、施暴动机及被试的攻击特质水平对这一启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力图片启动了被试的攻击性思维;(2)攻击特质水平越高,启动效应越明显;(3)女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对被试的影响要大于男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4)在大多数情况下,男女被试的攻击性思维没有显著差异,但当图片信息为女性出于报复动机施暴时,女被试对攻击词的记忆倾向要高于男被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为探讨高中生学业压力与攻击性的状况及其关系.选取了安徽省安庆市两所高中的496名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学业压力和学业压力觉知水平都存在性别、地域差异:2.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攻击性认知的性别差异显著.攻击性行为还存在地域及年级的交互作用和性别、地域、年级的三者交互作用.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有较高的攻击性行为.来自城市的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要比农村学生高,来自城市的男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强:3.学业压力对攻击性中的四因子:口头攻击、自我发泄、易怒情绪、敌对认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收集数据,探讨初中生自我接纳、应对方式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攻击性与自我接纳、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2)男生在积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学生在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初一学生在消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难度及其全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3)初中生的自我接纳和积极应对方式对攻击性有显著的预测效果;(4)应对方式在初中生自我接纳和攻击性之间起着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盛烨  安鑫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147-151
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两所高中的496名的调查研究表明:(1)高中生学业压力和学业压力觉知水平都存在性别、地域差异显著,女生在学业压力与学业压力觉知水平上都比男生高,农村学生在学业压力和学业压力觉知水平上也比城市学生高。(2)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攻击性认知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攻击行为、攻击性认知方面高于女生,女生则在攻击性情绪方面高于男生。攻击性行为还存在地域及年级的交互作用和性别、地域、年级的三者交互作用。(3)学业压力对攻击性中的四因子:口头攻击、自我发泄、易怒情绪、敌对认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被试在完成经典的课表编排任务中目标类型和认知灵活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目标类型主效应显著,设定有挑战性绩效目标的被试任务绩效显著高于设定有学习目标的被试;认知灵活性主效应显著,与认知灵活性较低的被试相比,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任务绩效更高;目标类型与认知灵活性交互作用显著,认知灵活性高的被试在设定绩效目标时任务绩效更高;认知灵活性低的被试在设定学习目标时任务绩效更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复杂问题解决中,人们会综合考虑自己对当前任务相关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水平,以及自己的认知灵活性,合理设定任务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与自尊的关系,探究自尊对青少年运动员攻击性的影响机制,为青少年运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攻击性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市体育运动学校初一到高二年级学生166名,实施Arnold H.Buss&Mark Perry(1986)攻击性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的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的性别,年级差异不显著.青少年运动员自尊与攻击性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相关不显著,与愤怒和敌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青少年运动员自尊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自尊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作用于愤怒和敌意两维度.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BUSS攻击性问卷,E—Prime启动实验以及词干补笔测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互联网中暴力材料对不同攻击性特质青少年内隐攻击性的影响作用,以及不同青少年对攻击性材料选择偏好的差异。结果发现,网络暴力刺激会增加青少年的内隐攻击性,但这种内隐攻击性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特质攻击高的青少年受网络暴力刺激启动的内隐攻击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内/外控制量表测量结果,选取内控和外控型大学生作被试,通过观看电影视频诱发他们的焦虑或恐惧情绪,考察焦虑和恐惧情绪以及个体控制点对风险决策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即无论是外控型被试还是内控型被试,在焦虑情绪状态下的冒险倾向都明显高于恐惧情绪状态;控制点类型和情绪状态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焦虑情绪状态下,内控型被试比外控型被试更倾向于冒险,但在恐惧情绪状态下,内控型被试与外控型被试均倾向于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5.
以语音形态的攻击和被攻击动词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同一地区的男女大学生各30名为被试,利用任务分离实验法,进行再认和偏好实验.结果表明:1)语音都会对男女的内隐攻击性产生启动;2)语音对男女的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无显著性的性别差异;3)男女在内隐层面上都具攻击性.  相似文献   

16.
使用眼动技术探讨正负性情绪对乘法和图形题解决过程的影响是否会呈现在难度和类型两个维度上.结果发现:负情绪下被试信息加工效率更高;难题的情绪主效应显著而易题不显著;对于瞳孔直径而言,除情绪主效应显著,题型和难度主效应都不显著,进一步LSD检验发现乘法题的情绪主效应显著而图形题不显著.结果提示:负情绪促进问题解决;难题时产生情绪效应,易题时情绪效应消失;情绪效应更多地体现在乘法题的解决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随机抽取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偏好判断法来探讨被试的内隐攻击性。结果发现,在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之间,个体偏好于友好性词语,且这种偏好不存在性别及攻击特质差异。个体身上存在明显的友好倾向而并未表现出内隐攻击性,内隐友好倾向对内隐攻击性具有抑制效应。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另一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认知风格、情绪状态对社会助长的影响,以10以内加减法算术题和图形镶嵌测验为实验材料,采用2(认知风格:场独立与场依存)×2(情绪状态:轻松与紧张)混合实验设计对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对社会助长的影响显著,被试在轻松实验条件下做出算术题目的数量显著小于在紧张实验条件下做出算术题目的数量.(2)不同的认知风格对社会助长的影响不同,场独立性的被试不存在社会助长效应,但场依存性的被试社会助长效应显著.(3)认知风格不影响工作效率,无论在轻松实验条件下,还是在紧张的实验条件下,场独立和场依存型的被试在做出题目的数量上不存在任何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对近二十年来国外有关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的暴力媒体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并特别介绍了两种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治疗技术.诸多研究显示,无论是起间接作用的暴力电影电视,还是个体可直接操纵的虚拟暴力游戏,都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增加有关.认知干预和阅读干预的方法在改变青少年的攻击认知,减少攻击行为,以及增强解决社会问题技能等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消极家庭情绪表露问卷以及特拉华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对1 92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低头行为分别与述情障碍和消极家庭情绪表露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情绪能力呈显著负相关.(2)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与社会情绪能力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述情障碍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家庭情绪表露与社会情绪能力在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述情障碍之间构成链式中介.这一结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述情障碍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