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对德育的基本定位,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育系统工程中,我们如何用正确的德育思想指导学生成长?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树立先进德育思想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实践,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隶属于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吴小建 《考试周刊》2013,(55):166-167
<正>一、德育的概念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指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丽 《中国教师》2009,(22):53-53
<正>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为立人之本",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乳山市  相似文献   

5.
郭庆 《考试周刊》2014,(40):60-61
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高中数学中的优化问题体现出研究性学习中的德育教育。文章就三道优化问题作阐述。  相似文献   

6.
德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敏 《教书育人》2012,(3):102-103
一德育概说1德育的含义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途径陈佩芝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和道德系统地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社会主义的德育就是教育者把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和品德,使...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信息网络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要提高德育水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是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在学校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大有裨益.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钱媛楠 《考试周刊》2012,(49):99-100
一、英语和德育的关系(一)什么是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说来,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  相似文献   

14.
我以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如下几种倾向: 重传道教育轻养成教育传道教育指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也就是使受教育者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的教育;养成教育,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之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的个体道德品质的教育,如果再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来说的话,前者指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教育,后者则指道德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论德育内化的必然、条件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阶级以来 ,教育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服务的。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把自己的观点、意志传播给青年一代。而德育则是主要的传播手段和途径。德育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体现 ,是维护统治阶级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 ,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 ,都十分重视德育。但是 ,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德育并内化于心 ,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德育必须重视学生内化高等学校德育是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个性心理的形成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实践。德育过程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为把受教育者(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培养成具有一定道德素质的社会公民,由教育者(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道德思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活动。家庭德育主要涵盖德育环境、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教养方式四个方面。家庭德育环境是指对未成年子女道德思想、道德情感和道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广义的德育是指对社会成员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的培养;狭义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对受教育者情感上的体验与道德实践,让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而本文将通过友爱的方式对幼儿园学生进行相关德育教育为例,阐述相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心育     
薛永宽 《班主任》2004,(8):9-1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正>德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透于教学之中.这在教育理论上称之为"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规律"、"科学性和思想性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