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为翻译提供多元"他者"思维、促进翻译方法多元化的同时,也给众翻译者带来不小困惑。什么是翻译、翻译有无标准被一再提问,译者责任最终要归向何处再次被提上议程。译者责任是出发点,文学翻译者所处文化的伦理规范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产生影响。以"翻译伦理"和"翻译的伦理"两条准绳衡量译作及翻译活动,可对译者责任进行伦理规范的重新定位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突出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但是译者主体性的不恰当发挥给翻译带来不利影响。翻译伦理体现在翻译个人伦理和翻译职业伦理两个层面上,其核心之一是"忠实",翻译伦理的作用体现在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上,只有坚持翻译伦理对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关系,译者主体性才能得到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符蓉  关昕 《现代语文》2014,(4):153-154
典籍翻译表现出明显的伦理特征。"道"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有着丰富深刻的哲学内涵。本文从翻译伦理视角研究《道德经》中"道"的翻译,发现译者的伦理取向对其翻译行为有重要影响。翻译伦理研究对提高典籍翻译质量和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翻译研究回归到伦理问题,实质上是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伦理价值取向.在这一前提下,文章重点厘清与翻译伦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译者的义利问题,翻译的事实与价值判断问题以及翻译规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翻译伦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22,(1):58-61
外宣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援赠各国抗疫物资所附标语的英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外宣翻译中译者需要遵循翻译伦理,承担起译者责任。在翻译抗疫物资所附标语时,译者会从标语的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中英文语言差异、政治因素等多角度考虑,确定翻译的焦点,选择遵循的主要伦理模式,并采取具体策略完成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的伦理思想是对传统形而上伦理学的批判。解构主义的翻译伦理颠覆了传统的“忠实”翻译观,提出了求异的伦理诉求。解构主义并没有制定翻译的伦理规范,译者只能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中做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翻译语境中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求异的伦理诉求往往受到挑战,甚至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张敏  斯琴 《海外英语》2022,(24):47-49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一些字幕翻译工作者追求速度和数量,却忽视了翻译作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了提高字幕翻译的准确性、提升译者道德价值、规范字幕翻译行业标准,译者需要遵循翻译伦理。该文介绍了字幕翻译和翻译伦理的概念及其二者间的联系,并且从翻译伦理的五个方面举例论证《破产姐妹》字幕翻译当中的伦理性。结果表明,《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符合翻译伦理的要求,是字幕翻译工作者智慧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后,翻译伦理逐渐成为翻译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翻译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行为,译者作为翻译行为的主体,其活动必定受到一定价值准则的约束或制约。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切特斯曼总结的四种翻译伦理模式:"再现模式"、"服务模式"、"交际模式"和"基于规范模式"。本文运用伦理学思想对《夏洛的网》两个中文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此四种伦理模式在译本中的体现,以期为今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日益广泛与深入,翻译活动变得愈加重要。翻译不仅涉及文本,与译者、读者的思想也密不可分,因而翻译的研究离不开人们的道德、离不开伦理。本文关注切斯特曼总结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内有关翻译伦理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本文就我国目前的研究成果做了三点总结:首先翻译伦理的概念界定研究颇多,研究核心问题基本一致;其次翻译伦理模式分类多样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地翻译策略;最后译者伦理的建设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并出现众多的译者伦理建设的研究。翻译伦理研究使我们对翻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平衡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肖媛 《海外英语》2014,(4):130-131,136
翻译伦理针对的是翻译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关系。而我们通过所说的翻译伦理更多的是译者的伦理。该文从信息流的输入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入手,以韦努蒂翻译伦理中的因地制宜伦理和"忠实"的伦理为理论指导,以翻译规范的目的 (明晰、真实、信任和理解)为框架,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几个译本进行比较,为今后译者提供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导游翻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其中涉及旅游文本作者、导游、委托者、外国游客等不同的伦理主体。在导游翻译讲解过程中导游所受到的伦理约束是一个整体概念。这些伦理约束共同作用,规范导游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德鲁·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具体的文化误译示例进行分析,发现译者对于不同翻译伦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学作品中文化误译现象的出现,因此提出译者应当摒弃对文化误译的传统偏见,理性客观地评析译文。翻译伦理为翻译研究者评价文化误译现象提供了动态的多维视角,同时也拓宽了翻译研究者对于“忠实”这一传统译论标准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社会交际行为,势必会受到伦理的制约,而译入语文化的规范和当时的文化需要则一直影响着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取向。文章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以古诗英译为例,探讨总结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三种伦理取向:尊重保留、归化屈从和中立调和,希望为当代典籍翻译拓宽理论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张淑娟 《海外英语》2013,(13):160-16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这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显得更为重要。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翻译过程必然受到伦理的制约。文中笔者将对劳伦斯·韦努蒂的"存异伦理"与安东尼·皮姆的"译者伦理"进行阐述,并指出两者的不同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以期有助于翻译伦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译者作为行为主体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活动的过程、方式及结果必然受到一定的准则和规范的制约.本文以《史记》的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译本为例,从切特斯曼(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四大翻译伦理模式对构成影响翻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典籍翻译中译者文化调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作为现代翻译界主要的翻译策略,虽然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翻译实践中,但是近几年对于它们的讨论还是愈演愈烈,争论不休。译者为什么采用这种翻译策略?什么因素决定译者的选择?选择这种翻译策略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异化和归化翻译中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从翻译实施这个阶段的主体——译者、中间人和读者进行探讨和解答。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有声思维法,选取5名高校教师和5名职业译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在非文学翻译中对于翻译伦理的运用情况。研究发现,受试在再现原作和恪守职业道德这两种伦理上没有差别,差别体现在对文化和委托人要求的关注程度,翻译伦理的选择与受试的职业、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叶林 《海外英语》2011,(11):197-19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影响翻译的诸多文化因素,作为其中因素之一的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反叛,这也体现在对切斯特曼提出的基本翻译伦理上。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分析,阐述了其对翻译伦理的反叛及原因,从而证明女性翻译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翻译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取不同时期《圣经》翻译的几个重要版本,从伦理的角度简析《圣经》翻译史。文章指出,各个时期《圣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观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