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郝香 《新闻世界》2010,(9):102-103
2010年新一轮的电视相亲节目再次走红银屏,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又掀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热潮。婚恋交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缘何如此火爆,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简单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并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2.
于仰飞 《今传媒》2011,19(1):75-76
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节目到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我国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格外引人关注,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前列,同时也掀起了新一轮荧屏交友的热潮。本文试图解析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以及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乃海 《新闻窗》2011,(3):89-90
2010年初,各大省级卫视相继推出了的婚恋交友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等等,这些俗称"电视相亲"节目充斥电视荧屏,成了电视观众茶余饭后谈论的一个个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4.
林玲 《东南传播》2013,(8):62-63
2010年以来,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为代表,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潮。与以往的"电视相亲"节目不同,这些节目以一种全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类型出现,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同时也吸引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很显然,这种节目类型在中国电视节目类型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显著的个案。本文从"80后"、"90后"的情感婚恋、价值观念的呈现与交锋、具有"品牌效应"的主持人选择两个层面展开论述,试图探究新的婚恋交友节目热播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强势推出新派电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节目以"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为口号,以原生态的方式呈现男女相识相知的全过程,力求展示嘉宾的个性风采.折射社会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6.
自2010年开始,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掀起了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第三次热潮.在这些节目中,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为火爆.《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击败其他卫视同类的相亲节目以及其他收视冠军节目,成为新的收视率“黑马”.  相似文献   

7.
张玉  王稼之 《传媒》2015,(24):43-4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为典型代表,我国的电视中开始大量出现婚恋交友类节目.到21世纪初,由于节目质量不高及收视率的大幅下降,此类节目逐渐销声匿迹.2009至2010年,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三大省级媒体先后重新开办此类节目.这种现象既反映了我国当下社会中青年人的交友需求,又引发了对这种需求下出现的"浮躁""拜金"等多元价值观的争议.本文以《全城热恋》为例,探讨我国婚恋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电视交友节目兴起于上世纪末,后遭遇发展瓶颈。十年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节目凭借新的时代元素大获成功,开启了"后相亲"时代。与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相比,当下的电视交友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分别掌握的话轮长短、数量、比例以及二者之间话轮的转换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交友节目的领跑者,其话轮控制和转换的规律对其它类似节目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0年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一经开播,就因参与嘉宾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出位言论而备受关注,高收视率一直伴随着对节目的质疑.本文将梳理了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轨迹,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相亲”热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4日,《我们约会吧》在湖南卫视开播,随后《非诚勿扰》在江苏卫视开播,不知不觉间,一股“相亲”热在电视荧屏风生水起。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缘来是你》、东方卫视,开播《百里挑一》也加入了相亲交友类节目的“混战”,各大卫视的“相亲”旋风愈刮愈烈。勿庸置疑,我国诸多真人秀节目在收视率和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大大丰富了电视荧屏,受到公众和知识文化界的各种肯定,  相似文献   

11.
周丹丹 《新闻窗》2010,(4):54-55
据《南都周刊》4月27日报道,连续6个星期以来,江苏卫视推出的“新派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稳居全国卫视频道收视冠军;而湖南电视台也推出了“用时尚的娱乐方式交友相亲”的节目《我们约会吧》,由此拉开了中国电视收视的新一轮竞争,带来了中国电视的相亲节目热。  相似文献   

12.
开年以来,婚恋交友类节目复兴各大卫视,收视率节节攀升,形成了新一轮的跟风。但是在交友节目复兴"热"的背后需要的是我们"冷"的思考和理智分析。本文分析了当前婚恋交友节目复兴的原因及其现实困境,提出一系列人性化改进的措施,以期来提高该类节目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受众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自今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近10家卫视随即播出相亲或交友类节目,"相亲热"一时再度席卷中国电视荧屏.① 面对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实现了"相亲与娱乐"的融合,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严厉批判节目所传播的畸形"婚恋观",担心年轻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忧虑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  相似文献   

14.
谢佳沥 《新闻世界》2010,(10):81-82
2010年,电视荧屏继上世纪90年代末之后又一次掀起了"婚恋交友"的浪潮。而站在这潮头浪尖的,正是当下红极半边天,占据了收视率半壁江山的江苏卫视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究竟是什么因素能让《非诚勿扰》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非诚勿扰》进行全面地分析探讨,剖析了一个成功栏目背后的得与失,以期为中国的电视栏目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方铭 《今传媒》2010,18(9):88-89
论文通过梳理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脉络,透视当下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节目为代表在各大卫视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现状,探究该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并思考其未来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继湖南卫视最先推出《我们约会吧》大型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之后,国内又有两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同时在国内观众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类相亲节目在播出过程中的传播模式与受众心理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视相亲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皓 《今传媒》2013,(2):88-90
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下发,再次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热议。娱乐节目的宗旨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如今的娱乐节目越来越走向低俗化的全民娱乐进程,众多上星卫视策划了各种具有轰动效应的相亲交友节目,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炒作甚至以冲击道德底线来博取收视率,使得节目导向游移,造成全民娱乐化的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正是对这种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悬崖勒马,不仅对电视相亲节目在道德价值上起到约束作用,更是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伦理失范现象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19.
梅博远 《视听界》2010,(3):47-49
似乎一夜间,《非诚勿扰》火了,"收视王牌"、"全国综艺节目冠军"、"全民‘非诚勿扰’时代"……2010年没有出大家意外,同质化节目在各家卫视"你剽我,我抄你"的潜规则中大行其道,形式聚集下同质节目整体进步并成为收视焦点。今年是婚恋交友类节目第三波回潮之年,  相似文献   

20.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12,(14):63-64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酝酿已久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开播,在短时间内就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收视率很快便超过了湖南卫视于2009年12月25日开播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荣登国内婚恋交友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