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表面电极贴于人的皮肤上引导出其下面活动着的肌肉的肌电,是当前运动生理、动力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等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已经证明表面肌电图不能导出被浅层肌群所覆盖的深层肌群的肌电。但就浅层肌群而论,表面肌电图能否导出该肌深层肌纤维的电变化呢?虽有人做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仍需探讨。又由于表面肌电图在幅度、频率的分析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有肌电图积分(或积分肌电图IEMG)的产生,近几年又开始使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对肌电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测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本文试图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作个回顾。  相似文献   

3.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它的检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应用较晚,主要用于对肌肉力量和肌肉疲劳的诊断上,并逐步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为运动技术服务的实践研究。对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方法及其在体育中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肌电图生物反馈(EMG biofeedback),是利用肌电图仪记录并显示人体肌肉活动的信息,使受试者可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肌肉的生理活动过程,从而达到训练肌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治疗疾病、促进机能恢复的目的。本文从肌电图生物反馈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入手,结合体育界的实际,探讨肌电图生物反馈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的前景,提出了几类可用于运动训练的肌电图生物反馈研究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肌电图生物反馈的方法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10名学生进行了临界负荷、肌电图疲劳阈值与无氧阈值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存在,临界负荷与无氧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91(P<0.05);临界负荷与肌电图疲劳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44(P>0.05);肌电图疲劳阈值与无氧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41(P>0.005)。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临界负荷可以作为有效评估无氧阈值的测试方法,而肌电图疲劳阈值却不适宜。  相似文献   

6.
研究使用Motionanalysis三维分析系统及Norexon 16道肌电仪,对一般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重量下进行挺举的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通过运动学和肌电图(EMG)分析,得出一般运动员在挺举不同重量杠钤时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一维时间序列信号。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检测方法,其信号的检测分析在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单主要对表面肌电图技术在国内外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的肌电图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简述了不同运动、不同受试者和在低氧环境等条件下运动性疲劳肌电图的特征,讨论了疲劳肌电图改变与肌肉代谢的关系及肌电信号改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搞清楚速滑滑行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对于提高滑行技术是很重要的。关于运动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已进行过的研究有:丰田等关于击剑击中标的时肌肉变化的研究,白井用肌电图分析自行车骑行动作的研究,小野等有关举重训练法的研究,猪饲等关于游泳中肌电图的研究;卡尔索关于打高尔夫球的研究,卡蒙关于鞍马肌电图学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搞清了运动和肌肉的活动形式之间的关系。关于滑冰滑行技术的研究虽然有报导,但是肌电图学的分析还没有。因此,本实验描记了滑行时腿肌的肌电图,试以阐明滑行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表面肌电图也称动态肌电图和运动肌电图,是用表面电极采集肌肉活动产生的电活动的图形。目前,表面肌电图应用已经深入临床康复、运动医学、生物工程和体育等诸多领域。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表面肌电图主要用于肌肉力量评定、肌肉疲劳的诊断和神经肌肉功能的评价上,用于运动技术服务,指导运动训练,防止运动损伤。本文对表面肌电图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国祥 《体育学刊》2004,11(1):45-48
采用等速运动方式 ,以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为指标 ,在 10 %、3 0 %和 50 %MVC三种负荷条件下 ,对肘关节屈伸运动时的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腕骨肌的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肘关节屈伸运动时 ,伸展运动的力矩峰值下降幅度大于屈曲运动。 (2 )以 3 0 %和 50 %MVC负荷强度运动时 ,出现了表面肌电图的MF值逐步下降和血乳酸浓度逐渐增加的现象 ;工作肌群MF下降幅度 ,由大到小依次为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前腕骨肌。 (3 )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腕骨肌的表面肌电图的MF变化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相互比较 ,10 %、3 0 %和 50 %MVC三种运动形式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sEMG作为特异性良好的非损伤性检测手段 ,不但能够直观地反映肌肉的收缩活动 ,还与肌肉组织代谢变化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何谓肌电图(EMG)? 人体运动是靠肌肉收缩实现的,肌肉收缩又是靠动作电位引起的。采用肌电图仪记录下的这种肌肉动作电位曲线就是肌电图。它可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诱发胫骨前肌疲劳过程中诱发肌电图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肌肉疲劳时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0名健康男子为对象,采用随意性最大的肌肉收缩(V组)和电刺激诱发肌肉收缩(E组)的两种运动形式,对足关节背屈运动过程中的胫骨前肌疲劳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和诱发肌电图(eEMG)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V组和E组的sEMG的积分值和平均频率均出现了降低的趋势,而且E组的变化较为明显;(2)E组Mmax在肌力下降之前,就出现了明显低下的现象;(3)V组和E组的H/Mmax在肌肉疲劳发生后均出现了低下现象。结论:肌纤维活动电位的异常、神经肌肉接头部传导不全、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低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肌肉疲劳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肌肉收缩方式不同而上述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正>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借助于各种先进的测试仪器,对技术动作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记录,并与传统力学分析法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各项技术动作进行定量分析,以便区分和比较不同技术动作的特征及优劣,从而确立动作技术原理,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大量的可靠信息。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是生物学分析法,二是力学分析法;或两方面的综合分析法。生物学分析法主要是运用人体运动器官力学、解剖、生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内力产生的条件,发力顺序及肌肉效率的发挥等。采取的测试手段为借助于“肌电图”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坐姿下腰部负荷及竖脊肌活动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法(包括影像学分析、三维侧力和sEMG肌电测量)、人体形态学测量法和统计学方法结合静态力学原理及郑秀媛人体基本参数,对10名男性(年龄21.4±0.69岁,身高172.9±2.72 cm,体重62.9±4.95 kg)进行研究,获得四种不同坐姿下各腰椎节段负荷(肌力矩)和10种坐姿下的腰部竖脊肌肌电图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坐姿下,身体姿势的改变对腰部负荷影响较大,不同坐姿腰部负荷均大于站立位;同一腰椎节段肌力矩因坐姿的变化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放松位大于挺直位,伏案支撑位大于无支撑位;不同的姿势,背部竖脊肌肌电图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其活动强度的变化主要由脊柱前屈的程度决定.因此,建议坐时尽量使脊柱挺直.  相似文献   

16.
运动生理学     
G804.2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与血乳酸浓度变化的关系=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0f sEMG's[mean frequency and changes of blood laetatecontent with different loads during exercise[刊,中,A]/王国祥(苏州大学)∥体育学刊.-2004,11(1).-45-48图5表1参11(SJ)强度训练∥肌电图∥频率∥血乳酸∥浓度∥关系 采用等速运动方式,以表面肌电图和血乳酸为指标,在10%、30%和50%,MVC三种负荷条件下,对肘关节屈伸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速度走和跑中下肢主要肌肉的肌电图遥测及初步分析陈家琦等(82.1)‘生物力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刘世落(82.1)’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柴文袖(82.1)·电测法及其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刘天庚(82.1)一准备活动的微观解释刘世藩(82.2)·时机控制的实验研究柴文袖(82.2)·对一般大学生用PWC 170推算vo:Max的探讨刘‘询(82.2)。浅谈心理因素对发球的影响信乃赞(82.2)介绍一种女子体操运动员选材确定身高指标的方法罗先俊(‘即.2)预防关节损伤的保护性装置—粘膏带固定技术的应用郭志祥(名2.2):中老年人的长跑锻炼和H DL一C蒋…  相似文献   

18.
论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70年Piper用弦线电流计首次记录了人体骨骼肌的电变化以来,肌电图不但在生理学、解剖学学科中得到发展,而且在临床医学、劳动生理学、航空生理学和人类工程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育科学注重人体运动的研究,而人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肌肉,所以很自然地要用到肌电图。几十年来,国内外的体育工作者在开拓肌电图应用于体育科研的新领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对此采用调查、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肌电图应  相似文献   

19.
等速运动过程中肌放电量与肌氧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表面肌电图和近红外线光谱测定技术(NIRS),在30%和50%肘关节最大性力量(MVC)两种负荷条件下,对肘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肌放电量及其肌肉组织内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含量(oxy-Hb·M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运动过程中肌放电量和oxy-Hb·Mb均有明显的逐步下降和表面肌电图的积分值(iEMG)逐渐升高现象,而且50%MVC组下降幅度大于30%MVC组;iEMG和oxy-Hb·Mb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NIRS和表面肌电图作为特异性良好的非创伤性检测手段,能够直观地反映运动中肌肉内氧的代谢与骨骼肌的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朱虹 《中华武术》2013,(6):50-5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徐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十二名运动员,包括六名专项的跨栏学生和六名体操、武术、足球、排球、篮球、跳高的专项学生。(二)研究的方法1.表面肌电测量法:使用modle-C40型表面肌电图仪,可以对肌电进行监测以及动态存储,评估和分析各活动部位的肌电信号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