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作用,管理好实验室资源,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了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设备资源、人员、实验任务管理以及任务规划等,从而提高了高校实验室及其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实验室资产管理质量和资产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验室建设存在规划不合理、论证不充分、选型不准确、验收不规范等主要问题,用系统的观点、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每个局部,才能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3.
构建信息化金融实验室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金融信息化以及落后的实验室现状要求金融实验室建设应不断革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走数字化、网络化道路,构建信息化的金融实验室整体架构,规划实验室的系统教学、科研功能。  相似文献   

4.
机电综合实验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顾机电综合实验室建设规划中常见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办法,对综合实验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及其利弊作了分析与评价。对其应用效果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用少量资金建造实用工业等级实验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若干误区,应根据系统规划、实用实效、集中使用、先进优化、开拓创新的原则进行实体实验室、软件模拟实验室与校外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将学生培养成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基础实验室改造工程势在必行出发,论述了“学校贷款,政府部门贴息,社会各方支持”的加快基础实验室改造工程的新思路;高起点编制基础实验室改造工程的建设规划及其编制原则;必须对实验教学的意义、地位、作用重新认识;基础实验室改造工程的效益最终要体现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其网络化在新闻视频编辑实验室的技术特点,并简要介绍该实验室的系统设备配置要求以及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发展与建设规划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高校实验室具有育人和科研的功能,同时,它又发挥高校的社会职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经济建设做贡献。实验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超前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制定全面、高效的规划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前提,规划既要求真也要务实。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应不断革新,在稳定与发展中找好平衡点。新形势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能够系统的提供不同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研究环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走数字化、网络化道路;力求信息资源共享;集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以此构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整体模型,并规划十个专业子实验室的系统工作流程、网络结构拓朴图、系统主要设备组成及教学、科研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建设规划制定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在大学城新园区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思路,对如何搞好高校实验室规划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探讨了基于设计的学习及其逆向思维过程操作模型,并将基于设计的学习运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技术学学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晋  王珺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2):36-39
该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企业文化入手,引发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必须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科文化,并能够使其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这样,才能有利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在我国得到全面支持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技术的本质通常被定义为它与生活世界的相关性,技术总是生活世界诸要素及其关系的聚集,并物像化为生活世界中的各种人造物。从这个视角出发,教育技术便无法被分解为所谓的物质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因为其本质是它与教育世界的相关性,所以能见到的教育世界中的各种人造物不过是教育技术的物像化。  相似文献   

14.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strategy to develop students’ general competencies. In this paper, we show a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experien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developed as part of the ‘Educational contexts and processes’ subject of the Speciality i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Valencia, during the 2011–12 academic year. The innovation experience becomes ‘meta-experience’ since it allows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knowledge in build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ence is to develop attitudes and skills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future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ers. To this end, we designed the activity ‘Short Film’ that employs cooperative learning as a methodological strategy to foster learning and media literacy. The experience gave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reflect, discuss and be involved in their learning process. Furthermore, the academic results were excellent and students valued th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a positive way.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AECT研究与界定教育技术领域的新进展,并从技术的基本存在形态、教育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出发,着重分析了AECT教育技术新界定的技术性特征,最后强调了教育技术研究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已经出台 ,笔者针对其中计算机程序设计核心课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探索电教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教设备日益增多,朝着集成化、精密化、自动化、综合化、计算机化等方向发展.由于电教设备服务广泛、规格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的电教设备管理已不再适合新的形势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设备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电教设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AECT新定义的特色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2008年出版的《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一书中正式发布了新的教育技术定义。为使广大中国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技术专业师生了解新定义的内容和与其相关的全面理论观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专家翻译了这本著作。该书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出版之际,该文作者作为新定义的主要译者,通过AECT新定义与AECT94定义的比较,从学习、创造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要素入手,阐述了新定义的主要特色以及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对2006、2007年国内77所教育技术学硕士点院校招生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硕士点分布及数量、招生规模、专业代码、研究方向、专业课考试等维度进行分析,展示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整体状况,希望能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及报考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教育技术学的简洁定义与研究重心的转移。首先,从日本教育工学谈起,指出学科定义变迁以及坂元昂教授对教育工学的理解。其次,参考坂元昂教育工学理论模型图,归纳教育技术学理论模型——教育技术圆柱体,并概括学科简洁定义——教育技术学是支援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再次,说明简洁定义不提及"支援学习过程"的缘故。最后,从理论模型、简洁定义的角度,审视学科研究以促成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