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时代":宏大叙事的终结者?"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着人际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并将最终改变媒体的传播形态。当信息的受者悄然变身为信息的传者,甚至是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2.
当777大卡车翘起笨重的屁股将最后一车石料扣到龙口上的时候,三峡工地沸腾了。人们欢呼着,庆贺着。那一刻,我默默离开了现场,我开始怀想那些为这一刻而改变自己的一生、远离故土到他乡重建家园的人们,想起了我和他们在一起的那70多个难忘的日子。 自讨苦吃 我很早就想去三峡,但在三峡门户宜昌工作了四年之后,仍未去过三峡一次。我常听身边的老师们讲在三峡采访的趣事,讲他们怎样又累又饿搂着三角架睡倒在荒山上,讲峡江人怎样把结婚的新床让给他们休息而自己睡在地上,讲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还有只住一户人家的大山……这些故事吸引着我,我的心胸中隐隐地激起了波澜。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改进报道作风,湖北省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日报》《三峡商报》从2014年9月起相继开展"三评版面"(自评、点评、互评)活动,先后9次组织"三评",进一步激发了编辑的责任意识、策划意识、把关意识和精品意识,促使编辑遵循新闻规律,变"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精心策划、精心改稿、精心编排,发挥编辑在采编链条中的引领、策划、把关作用,版面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杨梦蕾 《新闻世界》2013,(11):108-10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微博的推出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中网络媒体的现状和特点来探究如何在"微"时代环境下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5.
"微内容"传播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正在显示着它独特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本文试从社会学角度对"微内容"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还原出"微内容"传播的本质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长江三峡在四川、湖北之间,地形复杂,陵谷险峭,占国内幽胜迹绝之最。三峡不仅以它独特的山水取胜,而且它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也为世人所称道。因此,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就曾描述雄伟壮丽的三峡风光。自唐迄清,千百年间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传世,但专门论述三峡的志书却是罕见。上海图书馆善本书中有一部关于明代长江三峡的志书——《三峡通志》。这部书是作者根据来往三峡时的耳闻目睹,参考《大明一统志》、《楚蜀通志》等书编写而成的。全书五卷,首尾俱全,为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二册。《三峡通志》题“高安吴守忠编辑、黄冈卢国桢校次。”经查有关明代人物传记的工具书、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李佳宝 《新闻世界》2014,(11):64-65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兴起及发展,主流媒体微评论成为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主流媒体的评论不仅在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模式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人民微评"板块为例,分析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在微语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李刚  王丙全 《新闻前哨》2010,(12):77-77
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内外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三峡晚报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的报纸.三年来一直高度关注着175米蓄水.此时如何体现特色呢?经周密策划之后.三峡晚报创造性地推出了“喜看活力新三峡”大型系列报道,对175米蓄水同步形成的新三峡、新长江进行了立体全景式报道,绘就了精美壮阔的新三峡和长江画卷。  相似文献   

9.
张美娟 《新闻世界》2013,(5):159-161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用户平台的使用便捷正在催生着"微新闻"的繁荣。微新闻把关人以何种形式出现?又是如何进行把关?微新闻把关人的泛化对舆论和议程框架的塑造会带来哪些冲击?微新闻把关人的草根化,逐渐形成"人人把关"的态势,迫切需要提升网络自律、提高官方信息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新闻的兴趣和需求,细分读者群,是媒体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当下,媒体普遍追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并意识到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纳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提供者。在这样的态势下,新闻报料应运而生。媒体不约而同打出"24小时新闻热线",有奖报料,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办报中来。如三峡晚报于2008年3月18日改版之际,隆重推出"三峡晚报新闻寻呼中心",  相似文献   

11.
赵云发的电话最近热得烫手。全世界投向三峡的目光,刹那间都投射在他身上。他是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副总工程师,关于三峡调度的权威发言人。  相似文献   

12.
翁方珠 《新闻世界》2014,(6):132-133
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兴盛将信息传播带入微型化的时代。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公民新闻在微时代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主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都较之以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有的手术已经不用开膛破肚,用微创手术即可完成;百十来字的微小说大受追捧;与此同时,微信、微电影、微话题、微访谈、微直播、微支付、微消费等等一系列词语开始大量传播,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更是把"微能量"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媒体悄然推出"微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三峡的山水以它的奇险、壮美一直备受众人瞩目,随着考古方面“长阳人”化石、“巫山猿人”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以及新近发掘的巴东旧县坪六朝晚期至南宋的连续性县城遗址,充分展示了三峡辉煌的古文明成就。千百年来,先民英勇地与激流险滩搏击,开辟航道,以利舟楫,遂有李白的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全球功率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翻开了三峡历史的新篇章,三峡文化也因此更加受到世人的关注。对三峡文化的研究,鄂川渝学界的学者已致力多年了,大部分著述成果和重要资料于2002年由三峡大学汇编为《三峡文化研…  相似文献   

15.
在被广告界称为"内容营销时代"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文艺形式与广告之间实现了跨界合作,微电影、微小说、微广播剧等无一例外地与广告相融合,它们突破了传统植入式广告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传达方面的限制,将商业广告引入了一个全新境界。而在众多"微时代"的新产物中,微广播剧诞生时间最短(业内将2012年称作"微广播剧元年"~([1])),但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微广播剧广告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故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技术与内容层面分析了新媒体移动化、交互性对传统广播造成的冲击,通过对新浪微电台和蜻蜓.fm两种广播集成与互动平台的对比分析,探索了广播"微媒体"生存的路径和策略(微平台、微内容和微互动),客观审视了"微媒体"自身的局限,探讨了传统广播"微媒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1994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破土动工,到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整整十年了。从十年前我身背相机走进三峡,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至今,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日新月异,我镜头里的三峡时时换着新颜。大江截流,留住历史的瞬间1997年,中国有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长江三峡大江截流!这年11月8日下午,全世界的目光向这里聚焦:国家主席江泽民坐在了大江截流的主席台上,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18.
2014年4月12日-13日,由宜昌市总工会、宜昌市妇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三月三万人相亲节"在宜昌市万达广场浓情上演。短短2天,5000余报名单身男女,数万市民火热参与,成就席卷宜昌全城的"爱情风暴"。晚报相亲节,情定三月三。从2007年开始,三峡晚报倾力打造的大型民生公益活动"三月三万人相亲节"已经走过八年,不仅人气越来越旺,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美誉度越来越高,不仅成为三峡地区最大的相亲交友平台,更是宜昌这座文明之城每年不可或缺的浪漫盛会。  相似文献   

19.
周连山 《新闻世界》2012,(9):208-209
"微时代"的到来给媒体摄影记者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分析"微时代"的特质为切入点,结合新闻摄影的特点及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探讨"微时代"摄影记者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微服务:开创图书馆服务的“蓝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服务对于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具有个性化、差异化、贴近读者、面向未来等"蓝海"特质。微服务可以围绕某个个体、某个专题、某个载体或某个特定群体展开。创新微服务理念、创造微阅读氛围、创建微内容平台,是微服务实现的必然途径。图书馆服务应树立"读者第一"的理念,多渠道、多角度地实施诸如微服务等贴近读者的举措,开创自由、共享、开放的"蓝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