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与学生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联系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使数学知识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它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一、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数学日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为生存和发展服务。因此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 ,为发展打基础 ,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有价值、有吸引力 ,处于主动地位。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吸引他们…  相似文献   

9.
王友锋 《新课程研究》2009,(10):171-173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为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丹阳 《成才之路》2012,(4):15-I0010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这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调:"要注重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数学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我们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和乐趣,感悟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  相似文献   

13.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  相似文献   

14.
邱利娟 《考试周刊》2009,(50):14-1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应用方面三个方面去体现生活化,能使学生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相似文献   

19.
杨应喜 《考试周刊》2014,(28):82-82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教材知识内容的要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情况,创新使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亲近数学并学会数学知识。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不断创新,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