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 (下 )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 ,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 ,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 ,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 ,使学生知道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1 本课的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浮力》一节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通过归纳分析建立浮力的概念;接着通过三个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是否受浮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通过探究认识到影响浮力大小  相似文献   

3.
《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的教法李远童(湖南安乡县安裕乡中心小学)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教给学生使用摄氏温度表测定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摄氏度”的正确读写法,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测量仪器对自然界进行定量测量观察的能力。本课教学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技能。为了能有步骤地使...  相似文献   

4.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节课是《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中的第2课。教学中,教者以学生熟悉的材料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知道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弹力。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自然课上,学过《物体的浮力》一课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浮力的秘密,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  相似文献   

7.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一、制定教学目标要体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意识。要明确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不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知识目标上,而是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熏陶。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核心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过程,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使学生在不同的物体发声的现象中,去观察、去探索,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  相似文献   

9.
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浮力”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既是重点,更是难点。现有的“物体沉浮条件演示仪”只能定性地演示,而物体在下沉、悬浮、漂浮时,重力与浮力的量的关系,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为此,笔者自制了“物体沉浮演示器”,它色彩鲜艳,直观性强,并能定量地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日食和月食》的教学设计邱玉福福建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353200本课是逻辑推理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认识日、月食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电教、直观演示等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如下:一、提供感性材料,激发探究兴...  相似文献   

11.
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中,是通过敲击一些实物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振动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感知物体振动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问题,即在敲击金属和木板等固  相似文献   

12.
华东版教材,初二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用蜡块在水底是否浮起来说明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的压力差。  相似文献   

13.
用饮料罐制作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效果好林春富(大连市金州区先进小学116100)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是本课的关键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炉灶生火后,会听到呼呼响声,是由于炉灶内外空气有了冷热变化,产生空气流动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的启蒙性学科,注重“做”的方法、过程和体验,注重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听来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做”的环境,巧妙指导学生会“做”,且要“做”得好、“做”得懂,从而“做”出知识、“做”出能力,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下面,结合自己执教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5.
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空间,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之内容向来是教师觉得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甚是困难。  相似文献   

16.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 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 ,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 ,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 ,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 ,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也就是“变量”。要上好这一课 ,关键是如何控制变量。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  相似文献   

17.
4开展课外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任务,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智力,必须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提倡客观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学习、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是关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方法浅析段辉楚(湖南衡阳市江东区东风路小学421002)小学自然第二册第八课《怎样认识物体(三)──土壤》,本课介绍了用实验方法分析土壤中含有沙、粘土、空气、腐殖质,可溶性盐类等成分。教材中采用将于土块放到铁丝网上用酒精灯火焙烧的...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江西吉安县城关一小孔祥辉小学自然第四册中的第四课《空气》,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难点是:要使学生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其次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上好这一个课,只有让学生认识空气存在,找到空气这物体(质...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设计思路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让初中学生将控制变量法直接与探究物理规律结合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纸质青蛙跳远比赛”是学生们课间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二。该实验的设计旨在将抽象的物理研究方法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乐中受到科学方法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