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戴文”[1]提出的“图书馆学究竟是否是一门科学之学科”的疑问,简述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正在发展中的年轻的科学学科,分析造成目前图书馆学研究偏差的历史原因和主观因素,并指出图书馆学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韦伯斯特的《新大学辞典》称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专门人员”而情报学则是“关于人类知识之搜集、分类、存贮、检索和管理的一门理论与应用科学”。关于情报学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也就是我们巳知道的图书馆的作用。因而,上述几种说法在我们看来都是不尽恰当的。而把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结合在一起加以研究也许更好一些。波特在他1933年发表的《图书馆学引论》中曾经指出:“图书馆学的基础是借助于结构式(可感知)记录而存在的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过程”。这个定义不但可以充分表达关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相似文献   

3.
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从分析科学理论入手,澄清人们对“理论必须能够指导实践”观念的误解,认为当前图书馆学研究并不存在理论研究超前现象,强调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使图书馆学能够立足于既已成熟之诸学科之林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前科学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Kuhn,T.)科学革命的观点,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前科学→十常态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态科学→……。至于图书馆学我国图书馆学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它处于前科学阶段,二是认为它处于危机和革命阶段,是常态科学发生了危机和革命。笔者认为,图书馆学具有前科学的所有特征。一、创造性。诸如研究图书馆学对象中产生的“要素说”、“矛盾说”、“规律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学”这一术语存在着两个悖论,悖论之一:定义。在定义“图书馆学”这一概念时,人们总避免不了地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图书馆学是研究探讨图书馆处理知识载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这些定义都重复了“图书馆”这一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图书馆学?在《黑龙江图书馆》1980年第4期上,王金祥同志发表了《论图书馆学的定义》一文,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我觉得这个定义的叙述比较笼统,对图书馆学的含义揭示不够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学毛 《图书馆》1991,(4):8-15
自1807年施莱廷格首次提出“图书馆学”这一名词以来,图书馆学这门尚有争议的“科学”,毕竟在艰难中逐渐成长起来。但综观整个科学大家族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图书馆学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质疑 --与马恒通先生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这在图书馆学界几成共识但依据库恩的观点,前科学与常规科学是以有无范式来区分的。图书馆学是有范式的。因此具有常规科学的特征。“前科学说”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起着不良的负面效应。应该看到,图书馆学目前的深刻危机,正表明其处于科学革命的前夜。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是一门年轻的正在发展的科学。就其体系而言,至今尚未成熟。笔者认为图书馆学的体系应该是以图书馆学这一主题为范围的全科学知识体系(以下简称为“全科体系”)。即以图书馆学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在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是以图书馆现有的、表面的工作方式和具体的技术内容为出发点。如五十年代刘国钧先生提出的:“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总的说来,图书馆学就是关于图书馆的科学。”①1981年,北大、武大合编的教材《图书馆学基础》仍指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这种研究的思维方向,在近代图书馆形成、发展初级阶段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但在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对图书馆学研究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论:治表还是治本早在1986年宓浩就使用了“并不年轻的图书馆学至今仍处于亚节奏的发展中,凝固在超稳态的状况中”抽象语言来描述图书馆学的状态。时至今天,这种认识仍然适用:经过十余年振荡的图书馆学还没有轻松地摆脱理论的贫困。其具体表现为,研究前途模糊,研究课题分散,研究形式孤立,研究效益低下,等等。人们较多注意的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态势和方向,却没有注意到研究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在呼唤理论大家”。这并非是一人发凡之想,实为大势所趋。图书馆学永恒而不断创新的锁钥掌握在图书馆学研究者手中。英国著名科学学家贝尔纳说:“维持和发展科学的主要责任,必然要归于科学家自身,因为只有他们才懂得这种工作的性质和前进的  相似文献   

12.
一、从图书馆学到图书情报学的发展随着当代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学教育不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都已经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了教育之林。据研究,“图书馆学渊源于治书之学。”〔1〕世界上第一所图书馆学校,是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在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于1887年创立的。至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图书馆学校已达十余所之多。当时这一专业一般还只是大学程度,但已有个别的学校(如芝加哥大学)把它提高到研究院的程度了。〔2〕到1980年,美国3000  相似文献   

13.
"公共知识管理学"解构-兼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图书馆学就是公共知识管理学”的“公共知识”含义殊多,在诸多含义中,这一命题都不能成立。图书馆学与知识管理学从研究对象和内容来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又是一个交叉相关的关系。图书馆学实质上是研究读者与图书馆资源互动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评《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一、“前科学”的由来近年来,关于“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的观点在图书馆界颇为流行,甚至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赞赏。比较系统的阐述这一观点的是马恒通同志发表在《图书馆杂志》1988年第5期上的文章:《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马恒通同志在文章中指出: “科学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一般遵循如下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规科学……前科学无统一理论‘规范’(‘模式’、‘范式’),即没有为科学家们所共同接受的一种(或两种)理论体系。常规科学则有‘规范’。用上述模式分析图书馆学发展史,我们认为,发展至今的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整个学科尚未进入常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元化理论观、多元化理论观及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特征的分析,认为目前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强调应加快图书馆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步伐。指出多元化是今天的选择,一元化才是中国图书馆学走向明天的必然归宿。驳斥了多元化“必然归宿”论。  相似文献   

16.
韦棣华与中国图书馆学的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皇后”的韦棣华女士,是我国图书馆学的先驱人物。在中国,她筹建图书馆,创建“文华公书林”和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校;她引进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门,开创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先河,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她身上,体现了对图书馆事业高度的忠诚与热爱,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克己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治当代中国图书馆界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更是支撑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激励图书馆人为图书馆事业不断奋斗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世界观、图书馆哲学的核心。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隶属于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哲学隶属于图书馆文化学,图书馆文化学隶属于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结构包括人文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近年来构建“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哲学”等图书馆分支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不仅要明确其学科归属,还要用人文精神和科学方法深入研究并探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来,在图书馆学领域里,对于图书馆学究竟是否为前科学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概述了前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分析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基础上,指出基于自然科学的前科学理论不适用于图书馆学,进而剖析了该理论的重大缺陷,认为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的“图书馆学是否为前科学”命题,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9.
刘君 《图书馆杂志》2004,23(11):18-21
“科学”与“实用”是图书馆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通过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理性的回顾与反思发现,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着二者相互疏离的现象,影响了图书馆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实现两者的整合,是发展图书馆学、完善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回答在中国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学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是怎样的体系、有什么样的价值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和现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结合相关史料与客观分析,通过“抽象—内核—价值”的思辨路线,揭示中国图书馆学思想体系之本来面目。本文总结凝炼出中国图书馆学的主要思想——要素思想、藏用思想、书文化思想、传播思想、分类思想、导读思想,揭示其思想体系的内核——以图书文献为本,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教育、科学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对当代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