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负迁移往往导致交际障碍、误解甚至是冲突。文章从分析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入手,提出把规避文化负迁移作为高职《英美概况》课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切入点,阐述了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涉外工作需要为目标的课程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空间观念,这往往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继而造成误解或交际失败。文章从空间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安排等几方面阐述了跨文化空间观差异及在交际中出现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并探析了引起文化负迁移现象的深层原因。以期帮助人们减少空间观方面的文化负迁移,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做了实证研究,并借助隐喻机制的阐释力探讨研究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研究发现:研究生文化负迁移现象源于汉语语言及文化价值观即汉语隐喻性思维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注重将母语文化负迁移转变为正迁移.  相似文献   

4.
纪全艳 《海外英语》2011,(15):238-239
英语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文化学习。英汉文化差异使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母语文化的影响产生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该文从中西文化词汇、语用、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方面予以比较、分析,试图从文化负迁移的角度来探析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便在英语学习中减少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提高第二语言习得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和文化宽容研究是语言研究者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入手,首先阐释迁移、文化迁移、文化负迁移,界定文化宽容及其文化内涵;其次深入分析文化负迁移表现层面;培养汉英文化宽容和克服文化负迁移的方法和措施;最后给我们提供跨文化交际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化休克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日益凸现,对大连理工大学校175名学生进行了以"中外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为题的调查。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涵盖了跨文化意识、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跨文化休克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沟通的加强文化休克现象日益薄弱;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失误在于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迁移现象一直是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中一个令诸多研究者高度关注的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该领域的研究重心大都在探究跨文化交际中哪些失误属语言迁移造成,哪些失误属文化迁移现象及其对策。然而,几乎没有研究者系统的关注当跨文化交际双方在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价值理念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方面发生冲突,甚至相互坚持的态势下,交际者应该坚持怎样的本族文化迁移:是正迁移(大于零的迁移),还是负迁移(小于零的迁移),什么量度的正、负迁移;以及如何调控这些正、负文化迁移的量度?基于一项实证研究,本文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纬度系统地探讨了这些问题,以期探寻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原则或参照,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直至成功。  相似文献   

8.
负语用迁移是外语使用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造成交际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英汉文化价值取向差异是造成这种迁移的根本原因。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者应增强文化敏锐意识,尤其是属于深层文化的价值差异,减少并进而避免负语用迁移以准确、得体的表达和理解语言和文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负迁移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负迁移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文化负迁移理论视阈下,探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文化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用迁移与交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效应。因此语用迁移一直是语际语用学研究领域颇有争议的论题。通常认为正语用迁移产生正交际效应,负语用迁移产生负交际效应。但是,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正语用迁移并非一定会保证交际的成功,负语用迁移也并非一定会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重点探讨正、负语用迁移的交际效应,尤其是负语用迁移的正交际效应。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大学外语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母语文化负迁移往往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试以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失误为例,探析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对中日跨文化交际教学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建怀 《文教资料》2009,(28):35-37
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介绍了语用迁移的研究现状、定义,重点讨论了语用负迁移的分类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应对跨文化语用负迁移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分析文化负迁移现象入手,阐述了它的定义、类别、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给大学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文化负迁移现象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障碍之一及其教学对策:并得出结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负迁移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消极影响,通过有意识地研究和对比异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中人们的言语行为、语用规则及深层的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来减少语用负迁移的干扰,保证顺畅、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容易造成语言上的错误或文化间的隔阂,对外语学习、异文化导入和跨文化交际产生干扰作用,发生负迁移。要克服文化负迁移,必须语言学习与文化导入相结合,对比文化间的差异,培养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还要克服文化定势。  相似文献   

16.
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文化负迁移现象。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文的影响,他们富有创造,依赖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进行推测,判断和认同。当目的语与母语的心理文化距离相距甚远时,会产生来自汉语的负向迁移,表现为母语习惯的迁移、文化习惯的迁移和思维方式的迁移等。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掌握目的语,最终达到减少甚至消除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晴  臧瑞瑞 《双语学习》2007,(6M):141-143
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文化负迁移现象。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文的影响,他们富有创造,依赖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进行推测,判断和认同。当目的语与母语的心理文化距离相距甚远时,会产生来自汉语的负向迁移,表现为母语习惯的迁移、文化习惯的迁移和思维方式的迁移等。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掌握目的语,最终达到减少甚至消除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频繁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由于忽略文化因素及跨文化交际环境,交际过程中往往产生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导致交际中断、误解甚至冲突。必须培养"文化移情"的意识,克服文化负迁移,加强文化沟通与合作,以应对中国—东盟各国日益密切的合作往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归纳了负语用迁移在中国学生言语交际中体现的四个方面。指出负语用迁移现象的存在应引起中国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也不要过分夸大负语用迁移在中国学生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负面影响,应客观全面地看待负语用迁移,正视其负面影响,利用其正面影响,促进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说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习者自觉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由"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负迁移"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从而达到在特定的语境下,根据说话双方的身份,社会地位进行得体的(tactful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