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认识教师绩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绩效评价有其特定的内涵,但现实学校管理中人们却把它曲解为“不正确”的教师评价并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相对立。重新认识教师绩效评价,对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师管理科学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客观对待教师绩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友 《教育学报》2007,3(1):47-53
教师绩效评价有其特定的内涵,既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结果的评价。由于教育目标更具模糊性与教育效果的复杂性,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就更应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许多研究者与管理者却把教师绩效评价曲解为“不正确”的教师评价,而把发展性教师评价神化为“正确”的教师评价。他们错误地认为教师绩效评价只能调动少部分人的积极性,绩效评价是针对过去的、对未来没有意义,唯有发展性教师评价才能促进教师发展,而教师绩效评价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发展性教师评价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性假设及其人文主义的管理范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虽然,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更高境界的教师评价,但它必须以教师绩效评价所达到的严格、精确为现实基础。由于我国现阶段教师管理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科学化不足,因此,应当认真对待教师绩效评价,而不是盲目地推崇发展性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3.
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梳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教师绩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教师绩效评价本身也是需要管理的,评价的功能定位、程序和评价信息的解释和运用都应该有规范的、明确的管理,否则,教师绩效评价就可能引发矛盾,不仅不能够有效地发挥教师绩效评价的功能,而且会引起学校管理中的混乱。本试图初步梳理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管理,提出规范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人”的缺失问题,呼吁实施“以人为书”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并就如何实施“以人为书”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教师绩效评价虽然已经开始步入正规化的轨道,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当前在教师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构建一套适合教师发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绩效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受到广泛重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方法可谓五花八门,设计出的指标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始终不能摆脱奖惩性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束缚。本文以x大学为例,总结了当前教师绩效评价的诸多弊端,结合发展性评价理念,高校应建立校、院两级教学和学术委员会,实现“教授治校”、完善区分性评价指标、将评价纳入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保障发展性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教师评价导向的偏差.教师评价缺乏合理性和激励性;教师评价模式单一.忽视个性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和注重专业发展等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全面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应当注重教师胜任力评价.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改进教学绩效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师资队伍的支撑,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绩效评价为杠杆。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关联教师工作评价与学校管理,承担着促进教师发展和监督教师工作的两大职能。但在管理实践中,绩效评价对教师的监督作用有余而促发展作用不足,其中主要原因是绩效评价在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中的错位和角色迷失。在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绩效评价充分发挥杠杆作用要依靠其角色由“监控器”向“助推器”转变,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重心要由教师管理过渡到教师发展,绩效评价制度要由教师的外部激励转化为教师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了解教师工作状况、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中存在着教师对绩效评价的宗旨不理解、绩效评价主体遭到质疑、各绩效评价指标间存在失衡等问题。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60所中小学教师评价执行面临的困境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执行的困境表现出制度“嵌入性”特征,可概括为教师评价新任务与其嵌入旧环境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在评价主体维度表现为“质性评价改革与‘人情’文化环境的矛盾”;在评价内容维度表现为“‘育人’导向与‘唯升学’社会舆情的矛盾”;在评价方式维度表现为“绩效评价改革与‘预期式’激励机制的矛盾”。鉴于制度所嵌入环境的复杂性和顽固性,建议从制度设计和执行过程入手突破评价执行困境:正视“人情”文化以实现制度与文化博弈共生;提升教学效益以弥合“唯升学”与“育人”分歧;加强绩效工资监督落实以推进“优劳优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