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校长的智慧是“听”出来的。校长的耳边常常充满着来自上下左右的各种声音,这就要求校长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通过各种正常渠道或非正常渠道.去积累自己的管理智慧。比如,通过听上级领导讲话,学习如何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端正办学思想。通过听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学习他们如何去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当校长就要当智慧型校长。智慧型校长的智慧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智慧型校长的智慧,可通过其自身努力,从“听”、“说”、“读”、“写”、“算”、“干”、“悟”等方式而来。一、校长的智慧是“听”出来的。校长的耳边常常充满着来自上下左右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中不乏有许多智慧之声。这就要求校长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和各种非正常渠道,去打捞和积累自己的管理智慧。比如,通过听上级领导讲话,学习领导如何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端正办学思想。通过听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学习他们如何去提高素质教育质量。通过会议、聊天和…  相似文献   

3.
校长的智慧是“听”出来的。校长的耳边常常充满着来自上下左右的各种声音,这就要求校长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通过各种正常渠道或非正常渠道去积累自己的管理智慧。比如,通过听上级领导讲话,学习如何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端正办学思想:通过听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学习他们是如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通过座谈、聊天和听课等方式,听取本校师生员工的意义与建议,尤其是各种“弦外之音”、“话外之音”,搞清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在盼望什么、喜恶什么,力求将他们的呼声作为自己治校的第一信号,以集众人之智慧来管理学校。  相似文献   

4.
当校长就要当智慧型校长。智慧型校长的智慧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智慧型校长的智慧,可通过其自身努力.从“听”、“说”、“读”、“写”、“算”、“干”、“悟”等而来。  相似文献   

5.
江苏  朱华忠 《吉林教育》2005,(12):21-22
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最高领导,应该是“爱岗敬业”的典范,是一个群体的“领头雁”,是教师的表率和学习的榜样。一个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旗子。而校长的职责,就是“培养优秀教师”、“带好队伍建设”、“选用后继人才”,“树立教育典范”。如何完成这样的身份和职位的目标,如何去高效而有力地完成自己的职责,提高办学质量,那就是要先“成家”,才能够“立业”。  相似文献   

6.
李升勇 《吉林教育》2005,(10):47-48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重点必须是人的思考.这就要求校长用“心”去管理.“管”是底线,是过程,“理”是方法和目的。在中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当校长、当教师不但需要有思想,还要有智慧.更要有见识有胆识.既要保护自己,又要坚持原则。校长需要对“教育”的理解,更需要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应该是“爱岗敬业”的典范,是一个群体的“领头雁”,是教师的表率和学习的榜样。一个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旗帜。而校长的职责,就是“培养优秀教师”“带好队伍建设”“选用后继人才”,“树立教育典范”。如何完成这样的身份和职位的目标,如何去高效而有力地完成自己的职责。提高办学质量,那就是要先成“家”,才能够立“业”。没有“成家”是很难能够立“业”的,也就没有一所学校的发展,也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前进,只会是一个平庸的校长,只会造就平庸之才,甚至是耽误了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校长深入实际的八个“一”校长要取得管理的主动权,应力求做到八个“一”:转一转:早上提前到校,到处转一转。听一听:每周坚持听一二节课。谈一谈:约一二位教师谈谈心。找一找:找几名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看一看:学生课外活动,去看一看。议一议:和其...  相似文献   

9.
故事一:在全市中小学校长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教育局长就“新课改”做了周密的部署,最后强调:“校长是本校‘新课改’第一责任人,哪个学校的‘新课改’没搞好,我首先要追究校长的责任。”校长们一听,责任重大,就赶紧请教局长怎样搞好新课改。局长犹豫不语,最后说:“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智慧。”校长们听了,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0.
校长要想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活力,首先就要让自己的思维充满活力。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脑持续充满思维活力,那就是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去经常刺激和训练自己的思维,力求其活力常在。人类已经进入学习化社会,作为身处其中的校长,只有学会学习,坚持学习,养成定时、定向看书、看报、看“网”的自学习惯,才能不断增长见识,不断从外界获取“思维灵感”。下面就本人的实际经验,介绍几种学习方式。一、围绕工作主题静心学习校长要管理学校,势必面对纷繁的人际关系,一味沉迷其中,忽视学习,自然会变得浅薄而没有根基,也会产生“知识恐慌”和“领导…  相似文献   

11.
段志东 《师道》2006,(6):48-48
“听说读写”原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用来概括校长们的日常学习方式,似乎也有恰当之处。现代学习理论认为: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是“学习工具”,与之相对应的,听、说、读、写就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听”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无处不在。成功的管理者无不是善于倾听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语言构成的,校园更是语言聚集的地方。作为校长不仅要多听,更要会听,要善于时时、处处、事事伸展自己的“听觉触角”,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时调整工作策略。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我们能够听到…  相似文献   

12.
校长是管理者,但不在于如何去“管”人,而在于如何去“影响”人。校长的职责应定位在“引领”和“倡导”上.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引领”教职员工努力工作、用心工作、快乐工作,并“倡导”教职员工科学工作、用脑工作、有效工作,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团队,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一要愿听。一个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校长,首先要有聆听真话的愿望。二要会听。校长要听真话,未必就能轻易听到。特别是面对一些错综复杂的敏感性问题,教职工常常处在等待、观望之中。校长怎样才能听到真话呢?⑴要用一颗诚心去打动师生,使其消除顾虑,增强信任感,拉近心理距离,形成共识,求得共鸣。⑵要用一颗耐心去开导师生,为他们打开言路。将他们内心对真善美的渴望引发出来,从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⑶要有一颗善心去引导师生,一般教职工、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有时讲了半天也谈不到点子上。因此,校长要善于…  相似文献   

14.
每个校长都懂得:高质量的教育来自高素质的教师。打造一支尚德精教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然而,在用什么方法造就这样一支队伍的问题上,一些校长的做法却令人不敢苟同,其结果也事与愿违。有的校长在所谓“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旗号下,用纪律去“管”教师,用制度去“卡”教师,用数字去“量”教师。这种“在教育管理中无视诚信、和谐、合作精神和氛围,通过简单套用监视、鉴别、筛选、打分、排序、淘汰等企业竞争和产品筛选原理,在短时间有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从长远看,却因无视和践踏人的基本权益、尊严和精神追求而严重挫伤和侮辱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甚至导致不可逆转的生灵摧毁,更不可能调动个体智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路宁 《中小学管理》2003,(12):10-11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管理创新的成效如何,同校长的思想认识水平密切相关。为了促进教育管理创新的健康发展,校长必须防止陷入以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为了创新而创新校长切不可误入“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歧途,搞所谓“花架子式”的创新。为了避免出现创新目标不明确或不正确的情形,校长应当特别注意这样3个问题:(1)要贯彻管理创新的目标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校长要使自己和他人明确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去创新、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创新、通过创新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2)要加强校长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校长故…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开放式的学校管理要求校长要能“管”会“理”。只有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才能,启动学校各管理要素的合理运作,实行科学管理,管理工作才能抓住根本。  相似文献   

17.
九、用智慧领导学习的团队“智慧”,即聪明,有见识,会学习,具有对事物认识、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那么,智慧型校长,也就是指能根据社会的发展,紧扣时代的脉搏,以超前的眼光,科学的决策,精于学习,并引领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团队的学校领导者。做一个智慧型校长,是教育发展对我们的迫切要求,是学校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我们的召唤。用智慧去领导师生共同构建学习型的合作团队,是校长的领导责任,也是一种历史使命。因为现代学校是师生成长与发展的精神家园,要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来实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由此,我…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现代校长如何掌好舵、是否会当家、当什么家、怎样当好家?不仅考验着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智慧.也关乎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现代校长“当家”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位校长持久地学习和修炼。  相似文献   

19.
卓佳 《广西教育》2009,(32):21-21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而校长要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和愿景,则需要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和全体教师,乃至全体学生的通力合作。这里讲的“整体”,是指学校行政班子和全体师生。现在,笔者总结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提高“整体”素质来管理好学校,发展好学校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目前大多数校长都习惯于“管”,而忽视了“理”,而实际上,“理”才是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在学校运作过程中,校长要理顺各种校内外关系,理性地为学校发展定位,就要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那么,校长应如何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