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批判”的困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批判话语权是自赋的,其教育批判是一种“自我定义式的”批判。教育理论工作者无法获得对整个教育场域的全面认知,其教育批判容易成为一种“有偏见的”批判。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进行彻底的换位思考,其教育批判往往成为“马列主义手电筒式”的批判。缺少“配套的”教育建构乃至相应实践示范的教育批判,因很难真正被教育实践工作者认同与接纳而不能成为推动教育实践更新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这样的现代阅读理念,必须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模式-批判-对话式教学模式。所谓“批判”是指“反向思维”或“反抗式思考”,目的在于避免思考本身陷入单向思考模式,它包括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本身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批判教育解释学源于批判理论和解释学的发展,是基于批判教育学与批判解释学的融合,使解释学同社会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相结合,霸权是其针对性.再现是限制性原则,描述了前批判的解释;批判反思描述了批判的解释,称作可能性原则.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实践有助于促进真正让我们超越受到限制的交流而达到反思性的解放,建立一种真正解放的合意,致力于人的解放和确保有利于人的解放的社会.“培育主体的批判意识、建立厚民主对话情境、造就批判的和可能性的语言、秉持反思性改造和转化行动”成为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任永生 《河北教育》2014,(12):48-48
经常听到对基础教学的批评,认为中国教育中没有批判思维教育,学生缺乏批判思维,对大学教学不适应。持错误教育观的人,把“批判思维”简单理解为“反对意识”,而在社会特殊时期,“反对”会等同于“反动”;不仅批判思维,只要是“不同意见”,就存在危险性。至今,教育界仍然没有多少人能准确理解“批判思维”的内涵。人有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现代公民。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5.
保罗·弗莱雷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他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批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式教育,提出了著名的“对话式教学观”。他认为,教育不是谁教育谁。也不是自己教育自己,而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有意义的互动与对话过程。对话是平等的、谦虚的、充满爱的。通过对话,人们改造世界、进行批判思维,从而获得人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批判与反思: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教育学是在西方影响非常大的学术流派,它强调教育主体的自我意识解放和批判精神的确立。本文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教师角色,把批判与反思作为理解当今教师角色发展的出发点。从参与和关注教育改革、建构知识对话和课堂交往、立足和提升职后的培训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新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走向批判:教育行动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理论被大量地植入教育行动研究,导致“批判的行动研究”成为行动研究的“新方向”。但不同的行动研究者在如何理解“教育制度”的问题上出现了种种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8.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生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 的新视角,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相似文献   

9.
全纳教育的哲学基础: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全纳教育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础,认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交织推动全纳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理论体现了建构对实证、人文对科学的批判与颠覆,这是西方实证科学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是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到科学实证主义局限性后的批判与超越。带有浓重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全纳教育理论在特殊教育领域似乎成功地成为垄断式话语,顺利地成为各国特殊教育政策制定、实施的依据与动力,然而,全纳教育及其所秉持的理想主义与后现代式的激进教育观点只是特殊教育发展理论范式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它的存在不应以取消、禁止其他理论范式为基础。在西方全纳教育者宣称:全纳教育超越任何经验或实证研究的时候,我国特殊教育研究需要克服研究方法中个体经验式和纯哲学思辨式的两种流弊,加强实证研究的规范与传统,使特殊教育学科体系建立在科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批判教育学以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为哲学基础,通过对传统的精神科学教育学——释义学研究方法和经验教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以“批判”为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该方法强调通过相关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历史分析和语言分析,对一切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批判教育学方法论拓展了教育研究的视野,突破了教育研究方法“一元论”的局限,但也存在绝对否定和空想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论述了批判民族志的含义与特征,认为它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重视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反恩与批判;重视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在宏观与微观兼具的视野中积极地去透视、理解和改造教育,从而达到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姚文放先生的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眷注于“批判”的思维方式,以美学的新话语和新视野,去考察当今的审美文化,将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诞生了当今中国意义上的学术批判和文化批判,是为美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学理性质的批判意识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众所周知,康德最早为“批判”这个概念规定了分析、推理、考察、反思等哲学内涵,使其提升为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工具。《当代审美文化批判》沿循着康德的“批判”的思维路径进一步前行,它着力于…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从各种教育制度的设计,到教育目的的制定;从教育手段的运用,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规划等总是体现出对“以人为本”的工具性、片面性理解,背离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性和全面性。对这些误区的批判将进一步彰显“以人为本”教育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知识分子是站在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立场上来批判、反思教育现实的一群知识人。在传承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教育知识分子肩负着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的使命。教育知识分子的文化批判可以大致分为外在式的批判、批判主义的批判和批判理性的批判三种类型。不同的批判类型将导致不同的文化效果。为了在教育领域中形成对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理性认同,教育知识分子应避免外在式的批判和批判主义的批判,从而在批判理性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深度的文化认同,最终实现对于文化传统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育技术领域谎言和谬误迭生,浮躁与空想之风盛行,囿于虚假繁荣的原地鼓噪,而教育技术批判却处于低语甚至失语状态。在现今技术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为了修正教育技术批判的缺位,以批判之力激浊扬清,匡正学风,改善教育技术的学术生态。文章从学理上分析和探讨教育技术批判的内涵、对象、必要性和基本遵循。教育技术批判包括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其目的是在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相得益彰中找寻教育技术的进路。教育技术批判的对象包括无限膨胀的工具理性、全面与传统割裂而反传统的思潮、“唯洋是举”的“全盘西化”倾向、对基本概念推敲不足以及教育商业化等。开展教育技术批判,需持守勇于质疑、秉承理性、自我批判等基本遵循,由此才能充分发挥批判揭露、谴责、鞭挞、纠偏的作用与价值,推动教育技术走向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可以从理论、方法和价值三个维度加以理解.在理论维度上,要秉持历史规律论,抵制历史选择论,坚持群众史观,批驳英雄史观,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地位;在方法维度上,克服历史虚无主义虚实相间的叙事方式、以偏概全的研究方法和主次不分的思维方式;在价值维度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价值信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技术领域谎言和谬误迭生,浮躁与空想之风盛行,囿于虚假繁荣的原地鼓噪,而教育技术批判却处于低语甚至失语状态。在现今技术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为了修正教育技术批判的缺位,以批判之力激浊扬清,匡正学风,改善教育技术的学术生态。文章从学理上分析和探讨教育技术批判的内涵、对象、必要性和基本遵循。教育技术批判包括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其目的是在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相得益彰中找寻教育技术的进路。教育技术批判的对象包括无限膨胀的工具理性、全面与传统割裂而反传统的思潮、“唯洋是举”的“全盘西化”倾向、对基本概念推敲不足以及教育商业化等。开展教育技术批判,需持守勇于质疑、秉承理性、自我批判等基本遵循,由此才能充分发挥批判揭露、谴责、鞭挞、纠偏的作用与价值,推动教育技术走向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18.
教育批判是探究教育科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科学哲学的创始人波普尔看来,科学知识的进化就是猜想与反驳螺旋发展的过程。对科学的东西,亦必须能被反驳和批判,它才存在进化或发展的可能。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至今,也迫切需要“自我”“反驳与批判”,惟有如此,教育科学才能增强自身的前瞻功能并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批判式教学是基于新的教育理念而形成的教学态度或风格.它通过对教材、教法、社会现实及师生中所存问题的理性批判,通过师生的自省、反思和批判性对话,提高教育的可信度,改善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态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然而批判必须合符理性规则.只有合符理性的批判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才能赋予批判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光明 《陕西教育》2004,(11):23-23
“阅读批判”应宽泛地理解为阅读批评,既包括有反面的评判,又涵盖正面的评判,是阅读过程的高级阶段。那么,教师如何鼓励学生运用阅读批判,使阅读个性得以张扬呢? 一、读透文本——“入书” 阅读批判必须以正确的理解为前提,教师只有在引导学生遵循“认读→理解→欣赏→评价→创造”的思维轨迹,由浅入深,学生才能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是非、优劣、美丑作出客观的理智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