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砺儒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学者们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其生平、师范教育思想、"全人格"教育思想、国民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深化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为当今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还应该加强整体性研究、连续性研究和对比性研究,对"空白块"进行填补,为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2.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从事教育工作60年,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服务最有恒心的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曾做过教授、中学校长、大学校长,以及教育部领导,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品格高尚、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工作极富创造性,倾其一生为中国教育谱写了辉煌篇章,培育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3.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早年东渡日本攻读教育,回国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教授,先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和几所大学担任领导职务。解放后,林砺儒先生任北师大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对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不仅学术造诣很深,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坚持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既是大学教授,也担任过中学校长、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后,林砺儒先生担任过教育部副部长,分管基础教育工作。林砺儒先生对教育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既是全人格教育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全人格教育理论成功的实践者。1922年,林砺儒先生在就任  相似文献   

5.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师范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从1919年至1949年,一直在大学任教或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教司司长,并兼任北师大校长;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一生忠诚而勤恳地服务于人民教育事业,为培养新的一代,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曾被誉为“服务最有恒心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卞千 《考试周刊》2011,(53):200-201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将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生都始终从事教育实践工作。他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将实践历练与心理感悟作了新的提升,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本文将林砺儒所著的《教育哲学》一书中对于教育活动、教育目的的实质的阐述结合当今教育中的现象来加以说明,更好地阐明教育活动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堵力 《课外阅读》2010,(3):19-19
林砺儒先生是钱学森中学时代的校长。钱老晚年曾经列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中学校长、教育家林砺儒是其中之一。林砺儒在北师大附中做校长期间培养的人才五花八门,与钱学森前后脚的同期学子,还有张岱年、于光远和十几位后来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林砺儒(1889—1977年),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近60年。1920—1930年,林砺儒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时称主任),着力进行教育改革。聘请了一批优秀教师,试验实行“六三三”学制,自编课程教材,实行男女同校等措施,培养了大批人材,树立了我国中等教育改革的典范,为北京师大附中从优秀到卓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砺儒先生独创的中等教育目的论,  相似文献   

9.
林砺儒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林绳直,1889年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一个书香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1年,林砺儒通过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报考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从此决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献给教育事业.历任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院长等.1922年,他担任北师大附中校长,期间他借鉴日本,以美国中小学教育为蓝本,根据我国国情首次试行"六三三"的改革学制,至今仍在沿用;他倡导的"全人格教育",推动了中学生人格独立,健全发展,先后培养出了包括钱学森、于光远、张岱年等十几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精英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林砺儒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副部长,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林砺儒先生(1889—1977),又名绳直,广东信宜人。他毕业于广东高州郡中学堂,因成绩优异,考取公费留学日本,那时才二十二岁。他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就下定决心献身于祖国教育事业。“五四”运动前一年,林砺儒学成回国,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授,以后成为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影响有贡献的教育家,他的事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二)教育思想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三)有较丰富的教育著作。  相似文献   

11.
在民国时期的广东知识界。林砺儒是一位明确主张国语统一和支持语文现代化的教育家。他关于广东推行国语教育的见解和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国难时期深重的爱国情怀和对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教师博览》2010,(10):19-20
如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大家从幼儿园开始比拼,到中学分数更是成为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著名教育家林砺儒成为许多人怀念和景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我的老师林砺儒先生一生从事师范教育,培养了数逾万计的大学、中学、小学教师,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本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在当前全国空前开始重视师范教育的时候,便很自然地引起我对他的深切的回忆与怀念了。林砺儒老师是广东信宜人氏,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师范教育。回国后曾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附中主任多年。三十  相似文献   

14.
林砺儒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教育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并对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林砺儒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教育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并在教育的方法论、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本文着重探讨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教师节,温总理在讲话中说:"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当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事业。"遵循总理讲话精神,《中国教师》将以"从中小学讲坛走出的杰出人物"为主线,展现这些历史人物的中小学教师生涯对其本人终身成就的影响,与所有教师共勉。本期推出作家老舍和教育家林砺儒。  相似文献   

17.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2009年是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在一起座谈来纪念这个日子,是缅怀他的教育思想和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林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师范教育,回国以后就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师大附中任教。他积极推动师范教育建设和中小学的学制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他率先在附中试行中小学六三三学制,促进了我国1922年的新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正>从教10年来,经历了对教育科研的一无所知,对教育职业生涯的茫然无措;是教育科研,坚定了我对教育职业生涯的执着,改变着我的教育模式,成熟着我的教育意识形态,规划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未来,能让我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职业蜕变的,我相信就只有教育科研。下面,具体说说教育科研是如何让我改变,让我成长的。  相似文献   

19.
广东信宜中学位于南国玉都信宜市,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的首创者、新中国首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原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1889-1977)早期教育生涯的起始学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诞生120周年。林砺儒,1889年生,广东信宜人,早年留学日本,1919年开始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1922年7月-1927年7月、1928年5月-1930年6月兼任师大附中主任,是我国实行中学“三三制”的开路先锋。在此之后,林砺儒先生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广东文理学院院长、广西桂林师范学院教务长、厦门大学教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