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自力 《现代传播》2003,38(1):50-52
本文在对健康传播学研究进行初步划分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学研究现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健康传播学研究的建立和发展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回顾 ,试图回答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关键的问题 :中国大陆是否存在完整的“健康传播学”研究体系 ?通过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广义的健康传播学包括“健康的传播学”和“健康中的传播学”两个范畴。作为传播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健康传播学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完整地建立起来 ,亟需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领域对福柯一直有着持续的研究兴趣,若要恰当地把福柯理论运用到传播学研究,首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把握福柯的整个理论体系,从而理解福柯思想与传播学研究的交集域。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把福柯思想的核心要素"权力"、"知识"、"主体"与符号的"交往关系"联系起来,在不割裂福柯思想体系的前提下,探究福柯理论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郭毅 《新闻通讯》2013,(8):17-18
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传播理论,因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传播经验中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无不深谙此理。只要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传播学解读”或“传播学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跃入眼帘的成百上千篇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媒介现象。那么,国际传播学界最“偏爱”哪种传播理论呢?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最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做了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三方面的概述.文章认为,传播学在中国主要由新闻学人士加以研究有一定的偶然性.要求传播学"本土化",本质上建立在与西方传播学"划清界限"的思想认识基础上,但其实传播学中的不少理论(例如"议程设置论"、"公共领域"等)一到中国就被赋予中国制度和文化背景的理解.一些关于新闻学的研究话题,现在已经被"整合"为传播学的话题,最为典型的是传播真实问题.在方法论上,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思维方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播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从理论上看,中国传播学缺少稳定的学科体系布局;从实践上看,中国传播学应加强对传播学应用价值研究;从方法上看,中国传播学缺少鲜活多元的研究方法.中国传播学研究如何进行学科布局?我们认为可以从本体、关系、历史和应用四个维度出发,提出加强基础理论、拓展分支学科、梳理学科学术发展史和推进传媒产业运作的学科布局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传播学的 基本情况 作为传播学的主要分支领域之一,发展传播学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学者勒纳在1958年出版的《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①为标志。这一学科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1982年获“国际传播协会”承认,发展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成为该协会的8个研究专题小组之一。 发展传播学可以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②“广义地讲,发展传播学就是一  相似文献   

8.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播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 ,其研究经历着译介与“本土化”的洗礼 ,如何对待这门年轻的学科研究 ?作者就译介形式、研究角度、及“外来学科”与“本土化”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明确了“必须重视解释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之后 ,有必要对“解释学方法”作具体的说明与介绍。解释学方法是一种与实证方法、批判方法鼎足而立的传播学研究中 ,乃至一般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对这种“鼎足而立”的态势的形成过程 ,我们在前一篇论文 (《必须重视解释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中是这样加以说明的 :实证方法即行为科学方法 ,是社会科学学科作为“科学学科”所采用的主流方法 ;不进行实证研究的传统人文学科是不能跻身于社会“科学”之林的。但是 ,如果社会科学学科单纯运用实证方法 ,就克服不了诸…  相似文献   

11.
张宸 《新闻记者》2001,(12):69-70
10月18~19日 ,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海外的70多位传播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这是新世纪的第一次传播学盛会 ,其主题为 :“新世纪的中国传播研究 :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包括传播与全球化 ;WTO与中国传媒 ;外国传媒与政府如何应对WTO ;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 ;网络传播与组织传播 ;新世纪的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基础概念的界定与创新 ;新世纪的新闻传播大趋势 ,以及其他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12.
刘海龙  吴欣慰 《编辑之友》2018,(2):12-16,27
文章以2017年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中传播学方向的论文为基础,总结出2017年传播学的11个新鲜观点.这11个观点涉及后真相时代的传播政治、计算传播学的两面性、技术决定论、网络“情感”研究、数字劳动、数字记忆、新党媒、网络民族志和视觉修辞等.这些前沿研究,体现出2017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成果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汪成军 《青年记者》2012,(17):22-23
1959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贝雷尔森无限悲痛地预言传播学研究正在“枯萎”,甚至得出了“传播学已死”的可怕结论.彼时,由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等开创的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模式,作为“主流范式”长期主导着美国传播学研究,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作为传播研究的核心内容.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一研究取向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效果研究过于集中在个体行为态度的改变及其作用机制,必然遮蔽了宏观的、历史的研究,结果使整个研究领域“一再重复过去的研究,对明确无误的事加以验证”,①“裹足不前”.面对这种深陷泥潭的传播研究,刚刚进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詹姆斯·凯瑞认为“有必要重新开启对传播的分析”,以使传播研究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学术版图中,华夏传播研究以其鲜明的本土化特征著称。在我看来,华夏传播研究可以被定义为一种面向历史和传统的、中国本土取向的传播学研究。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也是世界各个古典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且传承至今的文明。为什么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它是如何传承至今的?显然,我们可以从传播和媒介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正是华夏传播学在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4年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中传播学方向的论文为基础,总结了2014年传播学十大观点.这十大观点涉及新媒体与社会分层,新媒体对时空感、社会运动的影响,传播思想史研究,大众媒介与集体记忆,灾难传播,欧美传播研究中新兴的“媒介化”范式,新闻记者自我职业认知的新图景等等.这些中国传播学的前沿研究,反映了2014年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议题与成果.  相似文献   

16.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传媒经济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媒经济学的范式范式是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仪器、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那么,传媒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呢?目前,对传媒经济学的认识很不统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如赵化勇教授在《电视媒介经济学》序言中提到,“电视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属于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交叉的产物。”①另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个独立的应用学科。这里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教学的“热”与“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热潮过去后进入了“冷思考”阶段。传播学的本体到底是什么,传播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的地位如何确定,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是什么,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都在困扰我国的学界和教育界。  相似文献   

18.
《编辑之友》2016,(6):5-9
认知传播学,作为以系统论为支撑,以“认识”与“传播”两大学科为研究基础本体,并将两大学科进行融合,形成的分析人类在传播过程中人脑、心智、接受等工作机制规律的系统理论与学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理论建构.文章在阐明认知传播学内在宏观体系构成的基础上,提出认知传播学必须成为具有中国学理内涵、融合西方理论、立足中国国情的新兴学科.而作为一门高程度融合、又极具前沿特征的全新学科,认知传播学必须尽快谋求建构一种总体性制度,完善学科建构,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就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媒体研究的若干热点——2006年新媒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静 《新闻知识》2007,(2):27-30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由新兴电子技术带动的新媒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新媒体研究更是迅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大部分专业期刊都为新媒体研究开辟了专栏。本文,即以2006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中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论文为据,对新媒体研究的新问题、新成果进行基本的梳理和评价。一、新媒体特征的传播学分析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新媒体的定义依然不尽相同。程洁认为:“‘新媒介’中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永远是与“旧”、“传统”等词相比较而言。……‘新媒介’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