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诸多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发现,性别角色虽然受到社会各因素的影响,但其发展基础仍来源于生物因素.由此,本文选取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社会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因素进行概述和分析,分别从进化原理、遗传基因、激素影响和性生理特征等方面分析性别角色发展的机制,客观、辩证地评价各理论流派的理论学说,以期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它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及性别脚本理论都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提供了解释和说明,但是每个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目前有学者提出以整合的理论对性别角色的发展作出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家庭因素对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以生理为基础、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及认知发展论均认为家庭是儿童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也是对儿童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实证研究证实家庭因素对个体性别角色的发展确有影响力,但是结果的百家争鸣,无法进一步提升性别角色的理论。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的研究,研究对象要扩大到不同年龄段的被试,研究的变量也要尽可能涵盖一些重要的家庭因素变量,并做不同变量交互作用的分析,同时还要进行研究结果的元分析和建立家庭因素对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的性别角色对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态度、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角色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表现男女差异的社会行为模式。对两性角色行为的获得,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从仅具有生物差异的男女婴儿,到承担社会认可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应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及儿童的自我社会化等多种因素。其中,生物学的两性差异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前提条件;社会因素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决定作用;父母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在性别角色行为获得中起主导作用;儿童的自认和模仿学习是性别角色行为获得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靳松  黄干 《考试周刊》2013,(30):167-168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性别角色形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差异的家庭、学校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7.
靳松  黄永俊 《文教资料》2009,(26):133-135
性别角色伴随人的一生之中,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理发展都有很重大的影响.性别角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男女性别角色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现状,力求探析影响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存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关理论的探讨,考察女性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指出学校教育中女性性别角色教育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把儿童从生物因素为主要特征的自然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过程叫做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内容,如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性别角色的获得等等。而其中性别角色在幼儿健康人格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现以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调查情况的个案为依据,侧重分析了家长、教师、社会对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影响,提出了“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儿童”的教育策略,并对双性化人格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虽然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文化。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初入社会、接触社会的启蒙期.教师如能通过研究运用同伴交往、群体建设、校园文化等教育方式,科学而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对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将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学校作为一个人的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科学引导青少年性别角色合理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分析,阐述了性别角色双性化的优势和培养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必要性,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隐喻。源于生物学的启示,杜威的"经验"、"生长",皮亚杰的"同化"、"调节"、"平衡"以及多尔的"自组织"等概念及其支撑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内在的经验和主动性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赫尔巴特、桑代克和泰勒曾占统治地位的教学、学习和课程理论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从而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发展。生物学隐喻促进教学理论发展的事实启示我们:应重视隐喻在教学理论发展中的价值,并广泛地吸收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观照教学问题,以求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生物类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开发利用的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质量,也关系到幼儿园教学改革实践的顺利进行。从农村幼儿园生物类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入手,分析其开发的特征,可以找到农村幼儿园生物类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拓展型课程的划分是从课程功能的角度上去划分的。在生物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拓展型课程的开展有其独特的意义。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系统论角度开发生物的拓展型课程,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殷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3):91-93
本研究首先自行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其次是利用现有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n Sex Role Inventory简称BSR I)来测定城乡中学生的性度取向。利用测试的结果一方面可以研究城乡双性化群体在各自总体中所占的比率,看其是否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使用自编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卷将双性化个体进行城乡比较。  相似文献   

16.
产学合作与生物共生间存在诸多相似的地方,文章参照生物共生的分类对目前产学合作的类型进行分析,并运用生物共生种群数量稳定分析模型对产学合作机制稳定性进行探讨,得出对称性互利共生型产学合作机制最稳定.  相似文献   

17.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儿童的目的论、人为主义、泛灵论、实在论、原逻辑主义等精神倾向,都堪称是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直接演示或曲折反映。这种精神特质的发生与发展根源于儿童个体所携带着的种族进化的生物性积淀,并伴随后天社会性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自我中心主义是保障儿童发展潜能免受理性文化过分透支的一道精神屏障。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时机的研究,力求为解决因“片追”和“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难题,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方略。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将人的发展的关键期理论,人体生物钟理论、教育机智可用于教育教学中如何创设、捕捉与利用教育时机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赫胥黎对生物进化论作出划时代创新。他汲取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直观辩证法,使康德宇宙整体发展观推陈出新。从人类发生学和人猿比较解剖学新视角,重新确定了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使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从"假说"深化为科学的结论。他看到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的差别,纠正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他把猿与具有"至善伦理"的人和生物进化相统一,赋予人类保护生态系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由此成为生态伦理学说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矿山开采及近几年的个体挖矿,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并对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涵义、影响因素及其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