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广东居民有关参与健身锻炼动机、公共体育参与时间、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指导服务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广东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不高。建议:从居民体育健身意识、体育场地设施、居民体育需求、有效供给等方面改进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以此进一步增强广东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6,(4):77-87
基于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公共体育资源、体育参与与公共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公共体育场地对公共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不同体育参与程度的公众具有异质性,即公共体育场地对不参与体育运动者的正面影响要显著大于体育参与者;(2)扩大公众体育参与水平,能显著提升公众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3)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关注和回应公众体育服务需求,将公共体育资源真正惠及公众,则能增进公众对地方公共体育服务度的满意度水平,但地方的公共体育服务支出水平结构不够优化,则在提升公众满意度水平的作用上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公众的反感,反而降低其对地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水平。此外,公众体育参与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影响机制和路径还有许多问题值得下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物质基础,是践行素质教育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依托。影响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可能因素中,有研究表明与体育场地器材有直接的关系。国家"十二五"时期,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加强体育场馆、器材的建设与管理并采用有力措施按目录逐步配置和完善了必要的体育设施。近几年来,从本地区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数量、品种上就可以看出得到了明显的大幅度地提高和改善。因此,各地学校在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体育设施的基础上,对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若干个着力点分析了构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的长效机制,提出了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及优势,拓展课外体育内容等建议。同时注重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吸引学生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江苏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江苏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及类型与质量有很大的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各地区的和谐发展;省内高校拥有常见体育运动项目比例较大,而冷门体育运动项目普及面窄;部分老牌高校的资源局限限制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实证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省8所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考核评价标准、师资培养状况、体育场地设施情况、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时间以及设置现状频率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对学生体质产生的不良影响,讨论如何科学设置高校体育,进而充分发挥提高学生体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央在二十号通知中提出,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那时,体育日益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生活的必需;青年一代的体质状况、社会体育的普及程度、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和质量、体育科技的综合水平,以及体育场地设施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等,都将有很大的改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在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8.
李荣芝 《体育科技》2010,31(4):19-25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和载体,世界各国及我国都有通过兴建体育场地设施,带动该地区城市发展及体育运动普及的先例。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城市体育设施迎来了一个建设高潮。处于加速发展期的浙江省城市和现代体育的发展对体育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设施建设已经同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紧密相连。本研究以浙江省城市发展为背景,在考察和实地调研等的基础上,以现代体育为导引,论述了浙江省城市发展与现代体育设施建设的关系,提出城市发展视角下的浙江省体育设施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实效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认为,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加强培训力度,着实抓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评价考核监督机制;营造体育氛围,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改善阳光体育运动外部环境是促使湖南省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太原市具有代表性的7所高校体育运动场地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影响体育教学的几个原因:即体育运动场地总面积和生均面积较小,体育场地质量不高,结构比较单一,体育场地利用率不足等。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争取一地多用。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场地面积。调整场地结构,增加体育场地的总类,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等。文章通过这些建议与对策希望达到提高太原市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作用,使学生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社区体育尚有很大的展开余地,学校体育改革存在很多问题。社区体育在体育认知、体育方法、体育场所、体育人口测试等方面需要来自学校体育的助力。学校体育需要在社区体育的镜面中对自身功能、技术学练、场所利用、赛事管理等方面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在籍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段、学校类型、收入地区的浙江省中学生之间体育消费动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体质健康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学校体育耦合发展的共同基础,相互促进与融合,相互适应与支撑,是在建设与发展中不断走向完善的动态正向关联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学校体育耦合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充分利用政策叠加机遇;健全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发展体系;整合民俗体育资源;提高农村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促进闲暇时间的合理转换;体育人才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与我国体育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学校体育在体育社会化中地位及作用的分析,阐明了学校体育社会化进程中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学校体育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适应与促进体育社会化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学术体育教学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创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对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推动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结合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就当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及其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如何在社区体育中发挥学校体育的自身优势的对策,为社区体育及学校体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少儿体校教练员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人员缺乏、学历层次低、职称与年龄梯队结构不合理;对科研认识不足,选材方法落后;对福利待遇满意程度低;对少儿体校运行机制存有不同看法。提出改善少儿体校教练员状况,提高其社会地位以稳固教练员队伍;加强对中青年教练员的培训以提高其训练质量和科研水平;改革少儿体校运行机制,改进教练员激励方法以调动其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17.
高中体育课选项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却存在争议。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生的现实学业情况进行分析。高中进行选项并不符合学生的生长发展规律,高中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课余时间使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体育项目,发展专项技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根据当下社会、学校、学生学业情况,从提早进行体育选项的作用与意义和高中进行体育选项已晚的因素来进行论初中进行体育选项课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厦门市思明区四所学校2010级的1520名初中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体育设施是影响和制约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社会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以缓解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调查访问法对目前我国社会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为先进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阳光体育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学校体育设施能够真正对外开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谭兆风  伍天慧 《体育与科学》2002,23(6):64-65,72
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和学校体育思想的转变,实现了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的回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价值观念的内涵将进一步更新,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点,为学生良好的素质结构的构建服务,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式将成为学校体育价值定位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