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燕 《大观周刊》2012,(13):46-46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指当公司拒绝或者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董事、监事、高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第三人对公司所负的义务或者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有权依据法定程序以自己名义为了公司利益提起诉讼的制度。本文就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问题、适用范围问题、及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分等问题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淼晶 《大观周刊》2011,(6):191-19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两大法系的主要国家均对本国公司立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订,我国新的《公司法》更是首次将股东派生诉讼以成文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我国虽紧随潮流,完善立法,但实践中,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立足实际,面向国际,吸取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精华,完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不断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公司法》自出台实施以来,对小股东利益的着力保护使股东在投资公司时有了更多的保障.但是股东、公司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大股东操纵公司对抗派生诉讼,中小股东承担的诉讼风险过大等I'.-1题,仍始终存在,笔者也就派生诉讼在法律实务中产生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来源干英国衡平法上的诉讼制度,是少数股东用以纠正所有者缺位导致董事职权过大的救济手段。与之相对应,若对派生诉讼不加约束,也会损害董事进行商业判断的自主性。派生诉讼制度的双刃剑特性加之我国公司法所引入的派生诉讼制度过于概括,司法机关在适用该制度时应注意实现维护少数股东积极实现自身权益与防止权利滥用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5.
孔建军 《大观周刊》2012,(43):148-148
资本多数决滥用会造成公司利益、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及公司债权人利益被侵害的后果。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控制股东的侵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股东平等原则被“异化”带来的恶果。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保护,有助于落实股东民主的理念,使中小股东从“消极型股东”转变为“积极型股东”甚至“参与管理型股东”;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信用,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本筹集功能。  相似文献   

6.
应晓霞 《大观周刊》2011,(44):55-56
我国2005年新《公司法》首次引进了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旨在有效平衡中小股东和大股东的利益。随着公司法的不断实施,股份回购争议诉讼日渐增多,立法上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制度的立法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佳 《大观周刊》2011,(39):17-17
小股东作为现代公司投资者中的弱者,时常沦为大股东等居于公司统治地位的这些强者以“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为幌子的利益牺牲者,尤其在公司制度并不健全的中国,大股东损害小股东权利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本文正是基于对大股东损害小股东权利现象的担忧,分析介绍了发达国家公司法中保护小股东权利的有关制度,以期对中国保护小股东权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杜崇正 《大观周刊》2012,(11):25-25
公司法在2005年修订后可诉性大大增强,公司参与者间的很多纠纷都可以由法院来进行裁判.但公司法对一些制度仅进行了概括性、原则性甚至宣示性的规定,法院在审理公司诉讼案件时常常无据可依.为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贯彻公司法的精神和原则,明确并统一法律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名义股东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规定,对于平衡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利益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规范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范学伟 《大观周刊》2012,(25):77-77
公司治理结构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是当前公司法的热门话题,需从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解决中小股东利益受损.当下我国的制度设计还存在很多的缺胳,在借鉴外国经验时,要注重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模式上,从分权和监督出发.完善股东会和董事会相关制度调整,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保护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宋孝彬 《大观周刊》2012,(44):93-93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在某一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因被滥用,规避法律义务,或逃避契约义务,而丧失独立公司人格之特性时,司法机关采取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和出资者承担有限责任的一般原则,直接要求法人的出资者对公司的侵权人承担无限责任以校正失去平衡的公司出资者群体和公司债权人群体之间两权利益体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田地 《大观周刊》2011,(31):173-173,196
股东资格的正确认定,现实意义重大,已经成为处理其他种类公司诉讼案件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国《公司法》对于股东资格问题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以致在审判实务中标准不一。笔者认为解决股东资格认定问题的前提在于探究股东资格制度的含义、架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的体系,厘清各种认定标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仅局限于抗诉方式,针对公益诉讼案件无法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致使受侵害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当前赋予我国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具体构建民事公诉制度时,应当明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地位、范围和相关程序问题,以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汤玉琼 《大观周刊》2011,(18):47-47
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董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从而加强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改发挥监管和平衡作用。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绩效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较弱的关联性,并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肖肖 《大观周刊》2012,(13):43-43
我国《公司法》于2005年第一次确定了人格否认制度,法人人格否认是指当控制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时,将忽视其与公司各自独立的人格,视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为一体,对外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及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的法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9,(5):84-92
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公司治理议题近年来在传媒领域颇受重视。一直以来,美国传媒公司治理模式都是其他国家传媒机构竞相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但现今却深陷治理危机。以新闻集团为代表的美国传媒公司的治理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双重股权结构下的控制权集中、一元制权力结构下的内部治理失衡以及竞争性资本市场中的社会责任缺失等治理问题,既源于传媒行业的一些特殊制度安排偏好,更与美国公司治理中所尊崇的股东至上理念密切相关。而在公司治理理论逐渐由股东至上理论转向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语境中,以及利益相关者利益在美国公司治理法律规范层面渐受重视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将成为美国传媒公司构建良好公司治理时的必要取向。此外,对于正处改企转制关键期的中国传媒机构而言,美国传媒公司治理经验与教训也能提供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性启示。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可以说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种种弊端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具有了相同的利益基础,为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奠定了共同的利益基础,并能完善对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我们要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  相似文献   

17.
李涛 《大观周刊》2012,(22):63-64
委托代理理论仨过去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发展,文章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新环境下代理理论新的表现形式——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总结了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状况、原因、手段和程度,旨在为公司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在促进言论自由的同时,也使侵权行为更容易发生。应当有一种制度设计使被侵权人与真正的侵权人直接对质,以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侵权人予以警戒。否则网络将成为侵权人的挡箭牌,侵权却无需担责,这会进一步纵容侵权行为的发生,破坏有序的网络环境,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使人们处于不安的生活状态中。有些国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如美国和日本,受害人可以要求中间网络服务提供者披露侵权人的注册信息。本文在着重介绍美国的“无名氏之诉”后,提出我国在披露侵权人注册信息中的制度设计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丁丁 《大观周刊》2012,(13):44-44
传统理论认为,公司的营利性特征决定了公司只能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从而成为股东获利的工具。作为社会中拟制的人的公司,也同样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产生了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然而作为理论上的概念,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歧义很多,即便是在公司社会责任的倡导者中,也未形成一致公认的界定。本文将从公司社会责任的含义、内容、特征等几方面入手对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陆纯 《大观周刊》2011,(42):64-64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体现着公司各方利益的均衡,它是各相关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结果。股利政策是否合理、稳定,关系着股东的利益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