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我国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理、工、农、医学科的办学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一关键时段内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1)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水平较高,但生产规模远未达到最优水平,增大资源投入力度能够有效提升多数高校的办学效益。(2)高校质量型产出效率小于数量型产出效率,两类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的变化趋势证实了学科评估的“指挥棒”效应。(3)高校三大职能的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贡献度的排序依次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其中科学研究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4)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正向增长的根本原因是规模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指数起负面影响,纯技术效率未发生明显变化。技术进步指数的周期性变化趋势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模式与发展方式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2.
一、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的基本原理经济学中常用组织的产出或活动的总量来衡量一个组织的规模。对于整个高等教育而言,规模主要由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数量和学校在校生数量两方面来衡量,值得指出的是:高等教育的规模不仅是高等教育问题,更是属于整个社会发展战略的大课题,涉及到一国、一个地区的经济、人口就业等许多教育以外的问题。谈规模就要谈规模效益才有意义,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规模效益主要是指规模扩张过程中的内部效益,即规模扩张过程中的直接产出与投入的关系,或产出数量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整个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是通过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了大规模扩张.规模扩张有效缓解了高等教育市场供需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高校办学效率与成本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高等教育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特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效益稳步提高,但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关键是提升技术效益.提高技术效益的基本途径是实施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西省高等教育数据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江西省高等教育整体上具有规模效益,但成果性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联程度不高,存在效率缺陷,需建立更完善的投入产出机制,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5.
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应是建立在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的相对均衡,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我国省域高等教育效率及其空间交互特征以及对投入产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效应,但2007年之后,外延式增长方式已日渐式微。生产率指数多数时候没有出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省域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水平与教学全要素生产率显著相关,但相关水平并不高,而与科研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及时改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和内部挖潜来推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一个质量互变的过程,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的相关理论、制约因素 与前景是在教育规模和办学效益之间探寻到平衡点,进而切实解决高校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科研成果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果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多投入多产出是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基本特征之一,利用DEA模型,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不同院系、不同类型专业相对比分析了某省Z大学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对高校资源配置、规模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1992—2003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由1053所增长到1552所;招生人数从75.42万人增长到382.1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218.1万人增长到1108.6万人;截止到200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9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7%。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得益于经济社会的繁荣,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高度扶持,以及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呈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9.
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高等教育的结构、目标、以及社会经济作用发生明显变化.在学生规模扩张和异质化过程中,以往被排除在传统高等教育之外的,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新的学生群体迅速增长.本研究利用北京市高校学生调查数据,分析扩招之后我国高等院校中各类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特征,以及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近10年的扩招,规模与效益的矛盾日益凸显,靠扩招拉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似乎已经走到了拐点,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已不再适合指导高校投入产出决策,成为制约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新时期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可以作为高校规模与效益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为政府高等教育规划的制定、管理制度的创新、资金投入的增加提供新依据,为高校管理部门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应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它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原有的资源、制度和结构基础,还依赖系统外部的资源输入。在普及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规模超额增长、生源质量降低、办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本质上是因为高等教育规模决策科学性不足、规模控制机制缺失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失调。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推进,应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进行高等教育规模决策,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多样化的实现取决于高等教育课程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规模扩张过程中,高校课程总量增长滞后、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新增专业与依托专业间课程同质化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重点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应对质量提升的不同方式表明,政府需要切实担负起高教投资的责...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多元化职能决定了大学多元产出事业单位的组织特性以及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经济特性。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有其"边界",超过了一定的"边界",适得其反。因此在高校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实践中,如何对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计量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等教育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计量方法常采用成本函数法。成本函数法使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实际投入-产出数据中估算成本,考察成本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函数分析具有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在未来的多产出成本函数分析中,高等教育产出及其质量、评价方法、技术变革、非营利假设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苏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指的是经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这种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集约化要求教育发展方式也要尽快转变为集约型。教育集约化发展方式注重人的潜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注重通过自身要素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效益。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尤为紧密,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首先,要正视因规模扩张引发的发展失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中,高职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它顺应了新型工业化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数量需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快速、急剧的扩张使高职教育内部发展凸现失衡。这种单纯的不注重质量和结构的规模扩张,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亚洲国家,早在1963年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15.4%,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毛入学率达到了51.1%,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日本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途径与方式与我国不同,主要是靠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模得以实现。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国立大学在量上几乎没有增加,确保了精英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为研究对象,总结近年来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争论。通过对规模扩张前后高等教育结构的对比分析提出,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应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一是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坚持本科教育为主体,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强地方高校的作用,切实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津  敬然 《吉林教育》2008,(7):12-13
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功能,同时也是增加社会需求、居民消费、带动教育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吉林省高教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规模和就业规模的影响。为了测算吉林省高教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高教服务产业各行业的产出乘数及其影响力系数,根据2005年吉林省七所高校459份的调查问卷,对高校在校生因接受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支出的平均水  相似文献   

18.
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投资和生产过程一样具有投入和产出,我们把教育过程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称“教育投入”,把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称做“教育产出”,那么,我们把教育的投入与教育的产出之比,称为教育投资效益。高等教育投资作为教育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两个方面:外部效益与内部效益(即使用效益)。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可划分为:社会精神文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从高等教育系统和科学管理可划分为:规模效益、结构效益、速度效益;从高等学校职能可上划分为:出人才的效益、出成果的效益和体现于社会服务的效益(简称“社会服务效益”。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和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传统研究主要基于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教育扩张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基于教育扩张的桥梁作用,即高等教育扩张有助于储蓄转换为投资或消费,重新认识了高等教育扩张的增长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储蓄有助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在未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计量方程中,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控制高等教育规模变量后,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显著为负,而高等教育规模变量显著为正.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在储蓄与增长之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中间桥梁作用,如果储蓄不能转换为有效投资或消费,纯粹的储蓄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等教育能够加速储蓄的转换,从而有助于推动增长.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普通高等院校的基本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管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还是校均规模和建筑面积都出现了快速上升的势头。由于高校基本建设具有非经营性、投入产出效益评价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含量的递增性等特点,使得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资金来源渠道和结构比例以及适度规模等成为普通高校发展中应该关心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