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9月13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承办的"第11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3北京科学嘉年华国际论坛"在中国科技馆召开。本届论坛是科学传播领域的一次国际化盛会。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任福君主持本次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立军、德国科学日主席乔吉姆·勒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同时也看到了其负面作用。因此,他们从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上提出“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的观点。毛泽东着重强调科技的社会正面功能,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有力武器。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提出要使科学与教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等观点。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提出建构世界科技伦理体系的主张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包含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含义的“科学发展观”及“建构和谐社会”主张。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5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与人文辩证关系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已经从科学的社会研究步入科学的文化研究,从精英的科学走向大众的科学,强调多元文化主义下的科学教育.对民族的地区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应立足于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对科学教师进行多元文化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科学为人民"组织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左翼组织。该组织成员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语境,揭露美国的政府与企业相结合对科技研究的主导,号召科学研究应该具有自主性,并传播"人民的科学"理念。作为时代的产物,"科学为人民"运动的主张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而其主张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物质文化和科学技术极端丰富发展的今天,反思科技的负面效应、追问科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的关系,这或许是"科学为人民"运动带给当今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科普"和"资源"的分层解析,笔者认为科普资源的含义应该是"对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益及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文章从资源传播方式的角度等四个方面对科普资源进行归纳和分类。苏州先民在古代科技上的创造与领先,苏州现代引进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是苏州科普资源的二大优势。为了挖掘与开发苏州优势,笔者认为,应采取编写《姑苏科技丛书》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逐步兴起,整个社会都洋溢着创新氛围,但要想成为真正的创新型社会归根到底还是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毫无疑问培育也还是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科技辅导员在如何培育青少年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科技辅导教师不仅仅要了解基本的科学常识、掌握前沿或时下热门的科学技术,更要有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科技创新。本文将以广西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为例,对培养科技教师的重要性进行多方位剖析。  相似文献   

7.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技术,让科学服务社会、归于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的通常手段和主要载体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主要有科普说明文、科普小论文等。科普文章的作用就是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认识,把人类的科技活动状况、科技研发的成果、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表现出来,介绍给公众,传播到社会,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可见,科普写作担负着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既然如此,科普写作的重点就在它的“普及性”、专业知识和大众消费。那么,如何在科普写作中把握这个重点,体现普及性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来说,科学的大众化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三个阶段,其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而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应该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即所谓的"四科两能力"。但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在传统科普阶段更多的是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普的对象被看作是等待科学知识填充的"器皿",而这样做的出发点也是假设公众在科学方面知道越多对科学越支持,同时这也是  相似文献   

9.
高士其科普奖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管理委员会为推动我国科普工作及国民科学教育的发展, 经科技部批准而设立的社会力量设奖。它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科普奖励之一。高士其科普奖的宗旨在于以高士其的科学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激励广大人民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鼓舞亿万青少年向科学技术领域进军;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尤其是高新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在京举行的2000年国际科普论坛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千年盛会.在会场内外,围绕究竟是"科普"还是"科学传播"有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议.北京大学哲学系年仅三十多岁的博士生导师吴国盛教授,在国内较早提出要以"科学传播"概念取代"科学普及"的传统提法.我们就从这一话题开始了访谈.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充分考察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新态势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同时,他在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下,提出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并重、加强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具体方针。江泽民同志的这些科技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指针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各种信息的传播极为便利,而有些未经验证的信息极大地扰乱了人们的生活。树立科学精神,引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已经使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在新时期越发彰显。传统的单纯由政府推动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激励与引导高校教师主动走出去、融入社会、与时俱进地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实现高等学校传播科学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配下的生活方式在起作用。只有进行人类文明的创新,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才能实现科技、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科技劳动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科技劳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劳动是生产性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在生产中能够创造较大的价值量。  相似文献   

15.
姜根龙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84-86,110
建设大学科技园,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知识、智力优势,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是推动山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及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加大宣传力度,吸纳国内外先进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的经验,坚持服务导向,促进大学科技园与山西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龙岩市的农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和体制创新等方面仍然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科技发展要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必须从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选准农业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基本走出了战败后的阴影,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自1995年起,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高等教育理工科扩充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日本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繁荣,同时也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规模扩大,为日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确立"科学技术立国"发展战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依然很低,因而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是建设新农村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目前科技传播却存在着经费欠缺、人员素质低、技术人员滥用以及推广模式方法简单、粗暴,传播中缺乏整体考量、盲目上项目、追求形象工程、缺乏责任心等问题。要快速、有效地推广科技、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科技素养有赖于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教创新基地用建章立制的管理方式,有偿服务的收费制度,来协调教学实践环节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制定符合自我发展的机制,确保基地运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基地依靠科研项目,提升基地科技含量,为养殖新品种和养殖新模式的推广,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某些科技词语逐渐进入普通词汇成为大众化的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由于科技的发展,科技词语词义的扩展,论述科技词语的大众化问题已成为我们研究的必不可少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