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骆宾王的文集在他生前并没有编纂成册,由于他卷入政治战乱,其作品也多已亡佚,直到唐中宗时才有《骆宾王文集》问世,后世又有多种版本流传,因此对他的作品的收集和辨伪是相当艰巨的一项工作。文章通过对《全唐文·骆宾王卷》和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的校读,以及通过对比其他关于骆宾王诗文典籍的阅读,大体上对骆宾王的骈文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通过对这两部书的比对考证,也简单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错谬之处,自不待言,必将再次审慎求证而改之。  相似文献   

2.
从中唐的孟开始,到明代的胡应麟,再到清代的陈熙晋,宋之问与骆宾王在灵隐寺月下联句的"文坛佳话"历久不衰。不论是从宋之问与骆宾王的行年看,还是从他们的人生追求看,这一诗坛"佳话"是不符合实际的人为杜撰。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全唐诗续补遗》卷十补录杜牧诗七首、零句两联,除《九华山》一首外,皆属《全唐诗》已收者:《滕王阁》,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集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文字稍有异。《金隆怀古》,非杜牧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许浑集六,又见于许浑《丁卯集》卷上,文字稍有异。《秋浦》,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集一《池州送孟迟先辈》的第六十七至第八十句,文字无异。  相似文献   

4.
《续高僧传》为初唐时期的一部重要的佛典文献。由于《续高僧传》保存了丰富的俗语词、口语词以及大量有唐一代的典型词汇,我们可以结合《续高僧传》解决文献整理中的疑难和廓清词语的发展轨迹。因此,在汉语史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对《续高僧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的流动性不畅是我国深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阻碍,解决转续难的问题需要摸清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发展的制度脉络和现行的壁垒症结。养老保险转续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前的制度缺失阶段、1996—2008年的制度初创阶段和2009年至今的制度深化改革阶段。通过分析不同统筹区和不同制度的转续通道,对我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政策制度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制度顺畅转续这一关键问题提供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宋初诗人王禹偁能脱乐天体的唱和流俗,给诗坛传递了改革的信息,偶露宋诗风的端倪,那么,梅尧臣则勇于反西昆体之浮靡,勤奋笔耕,以独具风格的首首力作,终于形成了宋诗风的雏型。正如龚啸对梅诗所评:“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而刘克庄更直接了当,曰:“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这些评论,并未失实。  相似文献   

7.
现存先秦至唐五代悼亲诗共73首,总体数量不多,其中悼宗亲诗较多而悼妻亲、外亲诗较少.悼宗亲诗有悼父母诗、悼祖父母诗、悼子女诗、悼兄弟诗、悼叔诗,大多写得情深意切、哀怨动人,而悼妻亲、外亲诗有悼舅诗、悼表弟诗、悼甥诗、悼姐夫诗,在情感上略逊一筹且略微呈现出应酬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宗法制、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注重父系血缘关系使然.悼子女诗在悼宗亲诗中比例最大,其原因在于中国人重视子嗣的传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初唐四杰”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记载很简略,其中还有不少可疑之处:第一、关于吏部侍郎裴行俭对四杰的评论;第二、关于四杰性格影响其仕进问题。现在先谈第一点。《旧唐书》王勃本传说: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见勮与苏味道,谓人曰:“二子亦当掌铨衡之任”。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  相似文献   

10.
诗状态是诗人写诗的前提条件,只有进入诗状态的创作上具有生命的真实,这是诗之所以为诗最基本的要素。除此之外,诗还须有诗的魅力-诗的审美音乐味与审美品格。但这并不是诗的全部,诗还必须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这样的诗才算臻子完美。  相似文献   

11.
明前期100余年间,以温婉平和著称的宋之问诗受到各选家重视,重要选本录宋之问诗数量多居初唐诗人前列,远超陈子昂、王勃等大家.明中期,前后七子主张"诗必盛唐""高古"等,宋之问诗因不合文坛主流选诗标准接受度降低,但仍高于杨炯等初唐大家.明后期社会审美渐趋多元,《唐诗归》《石仓唐诗选》等录宋之问诗远超明前、中期.宋之问诗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英诗特点的比较,试图回答诗可译不可译,译成散体诗还是韵体诗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重点讨论许渊冲先生倡导的译诗“三美”论。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届的地方志续修工作中,要着重记述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史实,同时要述作结合,述而慎作.  相似文献   

14.
《论语》、《孟子》两者引《诗》内容的对比反映出孔、孟在引《诗》习惯、用《诗》内容与论《诗》观念上的差异。同宗儒学体系,孔孟《诗》学思想出现变迁,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诗》自身的传播发展是两大重要原因,而孔、孟核心思想的差异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益阳是一块文化热土。不少文人才子佳作频出。晏定详先生《风雨集》是作者用诗记录人生的一部诗歌集。作者与诗谈情,以诗抒心,写诗昌德,用诗树人。  相似文献   

16.
卢亚明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07-109,119
海德格尔从"存在"思入"诗"并不是偶然突兀的,而是经历了一番沉思之漫游的结果.海氏对诗歌的思考也留下了这条漫游的痕迹,这使他在不同时期对诗歌作出了不同的界说:诗是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诗是真理之创建;诗是存在的词语性创建;诗是道说神圣的歌唱;诗是对诸神的命名;诗是持存之创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杜甫秦州诗研究领域成果不断。已出版的专著,就有李济阻等的《杜甫陇右诗注析》、[1]高天佑的《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2]卜进善的《杜甫在陇右》、[3]天水杜甫研究会编的《杜甫陇右诗注译与评析》、[4]刘雁翔的《杜甫秦州诗别解》[5]等几部。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中,刘雁翔教授煌煌五十万言,详注详解杜甫首秦州诗的《杜甫秦州诗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19.
散文诗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独立的中介型文体,它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既有诗的精炼,又有散文的舒放。扬弃了诗的外壳而保留了诗的内核,形式是散文,本质是诗。诗的意境是散文诗追求的目标。下面就如何表现这种意境谈谈散文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吴澄的隐逸诗与其以儒为主、游移于儒释道三者之间的心态有关,受这种心态的影响,吴澄中年以前的一些隐逸诗反映了他游移于儒释道之间的矛盾心情;吴澄晚年的隐逸诗则表现了安贫乐道,追求“孔颜乐处”的精神;昊澄的隐逸诗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对“农智”的赞扬,这无疑是对“上智下愚”思想的突破。吴澄的隐逸诗代表了元代隐逸诗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元人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