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被誉为"现当代重要作家"的帕特·巴克(Pat Barker)是英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以写战争创伤著称的女作家。在其后期创作的六部小说里,她描写了受到残酷的战争所影响的士兵、军医和战地记者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症",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心理躯体化反应"和"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本文通过创伤理论、精神分析学以及巴克的创作背景来分析其后期作品中的战争创伤。通过残酷和惨烈的战争给英国人民带来无法言说的创伤和梦魇,巴克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创伤世界,记录了英国人在一战期间以及战后跨越一个世纪的心灵创伤。她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创伤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创伤记忆,将永远存在,并且无法被历史所抹去。  相似文献   

2.
与爱情、死亡一起,战争成了文学又一个永恒的母题。在薛忆沩的"战争"系列小说中,既没有大笔抒写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没有刻意展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而是专注于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不仅关怀个人在战争中的命运,而且把洒向牺牲者的笔墨,倾注到战争创伤者的心理开掘上,在表明历史荒诞和生命虚无的同时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3.
海因里希·伯尔的《无主之家》从战后德国儿童和妇女视角,描写了孩子们破碎的家庭记忆,在父亲形象的缺失、母亲形象的背离中揭示了战后儿童的心理创伤.战争寡妇的精神窘境和无奈选择让主人公感到切肤之痛.小说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它所带来的心理的创伤的难以愈合,提醒人们不能忘记战争,更要直面历史.  相似文献   

4.
英布战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对于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英国的军事改革和福利制度上。  相似文献   

5.
杰拉德·维兹诺是著名的美国印第安裔作家,《广岛舞伎》中他不仅书写了日本人和混血族群的苦难历史和心理创伤,还细致描述了受灾者对日本新民族主义的批评,引发了人们对这段痛苦历史的思考。通过描述广岛原子弹爆炸给幸存者带来的家庭、种族和战争创伤,揭露和平外衣下深埋的痛苦记忆,反思权利失衡下人民的两极化经历,呼吁全球扼制现代性暴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因素在英国对大革命法国的干涉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从意识形态出发,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价值准则对法国革命及其理论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极大地加深了英国政界对法国革命的忧虑;法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暴力和流血,“博爱法令”的颁布,促使了对法战争的爆发。反法战争开始后,英国政府又把摧毁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作为对法战争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对法战争初期对意识形态因素的强调,开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意识形态之战”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英布战争是20世纪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对英国社会的 日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集中表现在:英国福利制度、英联邦的形成、英国军事改 革,以及“光辉孤立”外交政策的放弃。  相似文献   

8.
苏昱冰 《英语广场》2022,(27):52-55
《五号屠场》是世界文坛著名作家库特·冯内古特化用自己在二战中所遭受的经历创作的一部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小说,作者向读者展露了面对战争创伤时书中人物所采取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主人公比利在地球的麻木不仁,特拉法玛多星人的逃避不究以及‘作者’对战争的铭记与追索。虽然在小说中面对战争创伤时所表露出的态度多样,但是其中都寄托了作者同样的创作理念——唤起读者心中对战争残酷的认知、对战争的反思与寻求战争创伤的疗愈。  相似文献   

9.
欧燕飞 《考试周刊》2011,(31):216-218
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获得解放与独立,在整个独立战争过程中,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战争中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胜负上,鲜有人注意到北美的原始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处境。北美大陆本来是他们的家园,在战争过程印第安人是如何对待战争双方?北美外来殖民地人民用战争手段从英国人手中赢得了独立,但是,北美原始土著的印第安人又赢得了什么?本文对美国独立战争对印第安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列强争夺波兰的一场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直接的战略利益。为了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避免卷入大陆冲突,英国在沃尔波尔的领导下,采取中立政策,拒绝援助奥地利。英国的政策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但对欧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四十年代抗战的大环境之中,很多的左翼作家纷纷奔向了前线。而作家萧红却在此时传出了另类的声音,其主体意识之中探求的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对自我价值的渴求、对自由自在生命的憧憬,由此可见萧红是个坚守着"五四"民主思想的特立独行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07年,她以“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的皮肤下》是莱辛自传的第一卷。自传以莱辛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在线性时间结构的基础上,莱辛灵活使用时间叙事技巧,并辅以独特的空间叙事技巧,为莱辛的自传增添不少色彩;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也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全面、客观地看待作者。  相似文献   

13.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4.
在战火中创刊的《七月》、《希望》是现代文学异彩纷呈的文学期刊中卓具个性的两支奇葩。两份刊物贯穿始终的编辑思想之一就是"同人"性质的定位。这种定位在当时的文学、文化环境之下显得不合时宜,同时又恰恰塑造了《七月》、《希望》的文学及思想的成就,却也为其刊物"同人"埋下了其后命运的伏笔。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1919一)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1950)表现了女性困境的普遍性和女性抗争的必要性。女主人公玛丽的感情总是被一种她所无法理解的力量推动着:父权、世俗的力量、男权和种族枷锁,直至被推至绝境。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分析了玛丽在男权主导社会里的悲剧人生、于两次“堕落”后的绝境中顿悟了女性自主性和意志力强化的必要。虽然她只享受了死亡前的片刻自由,却带给无数女性绵延不绝的后世慰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林白以其纯粹的女性写作姿态。成为当代作家中“个人化写作”的代表。《说吧,房间》通过士性阶级自我分裂的一体两面,以及“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反讽,对当代文化场景女性生存的两难境遇进行了深层的文化思考。文章据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享誉中外,她对平凡女性人物命运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了平淡真实的生活面貌。本文将主要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通过评述和对比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和各种意象,来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更深刻理解门罗的创作情怀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United States imperial children’s writers Jacob Abbott and Edward Stratemeyer, Mary Hazelton Blanchard Wade (1860–1936), the original author of the Our Little Cousins series (1901–1905), contributed to the American culture of empire. Wade was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and popular imperialistic turn-of-the-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children’s authors. Yet, she remains understudied and virtually unknown, except among a few scholars who have examined, briefly, a few of her most prominent texts. Given Wade’s current popularity within certain Christian Evangelical homeschooling circles, and the resurgence of imperialist and othering discourses as part of the War on Terror, revealing her project and understanding its messages and relevan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oday all the more urgent.  相似文献   

19.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她塑造了"丑陋"的男人众生相,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解构颠覆了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男性形象,以此警醒男权文化偏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男性的性格与生活也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20.
"立主脑"是清代戏曲家李渔提出的一条戏曲创作原则,这条原则要求作家在创作传奇作品时要确定剧中的关键人物及围绕其发生的关键情节,即"一人一事"。汤显祖《牡丹亭》的"主脑"为杜丽娘"游园惊梦"这"一人一事"。在《惊梦》这一出中,杜丽娘的形象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汤显祖"至情"理想的载体和代言人,"游园惊梦"成为全剧剧情发展的关键。同时,《惊梦》在全剧结构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