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学》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思考与练习”板块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思考、讨论的问题,充分利用其中提供的问题,认真组织学生思考与练习,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其知识内容具有总结性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对大量事实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能辨证地概括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治 《生物学教学》2002,27(5):40-40
我们所教授的课程到底该是“生物学”还是“生物” ?我们将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取得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叫做“生物学家”还是“生物家” ?2 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还是“生物世纪” ?“生物学性状”能否简称为“生物性状” ?“生物竞赛”是否等同于“生物学竞赛” ?……这些问题可能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遇到过 ,在口头上曾经混用过 ,但作为严肃的科学问题 ,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生物学教学》杂志 1999年第 9期曾经就“生物”和“生物学”两者能否通用的问题征答 ,湖北省巴东县一中的谭文华和催昌润两位老师也就此撰文在2 0 0 0年第 6期上对…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的“生物学科技信息”栏目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我在利用这些科技信息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原因在于这些信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工作之余,根据教学需要我把这些信息分类给学生做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05年第4期刊登了“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一节插图的改进”一文,阅读后亦有同感,改进后学生对光合作用能量的转化有了更清楚和更深入的理解,在讲光能转换成电能时,笔者采用了以附图表示: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探究性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是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出血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关键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把握好“度”与“导”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肖亮 《生物学教学》2003,28(8):56-57
《生物学教学》2002年第11期刊登了“解读绿色壁垒”一文,介绍了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但文中过分强调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其积极的一面,对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也未作介绍。现对上述情况作以下补充: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2002年12期发表了“鲫鱼循环系统的分析”一文,为广大教师理清这部分知识脉络作了有益探索。我结合教学实践,先从整体上把握“鲫鱼循环系统”,概括成四句话:一个心脏、两次交换、三种血管、四个概念。指导学生学习和记忆,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能当堂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生物的特征”一节,内容及知识特点是基础性强,应通过让学生知晓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方面将学生带进初中生物学学习的殿堂。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升人初中,年龄较小,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对本节教学构想为:①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展示生物的特征,使学生感到直观易懂,让学生体味生物学知识的趣味、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②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资料,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生物所具有的特征;③充分利用语言和对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展示教师的优良素质,学生通过热爱生物学教师达到热爱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读2005年《生物学教学》第8期“关于酶的几个问题解析”一文提出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是否需要酶的催化 在韩贻仁主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2002年科学出版社第2版)一书第326页有明确论述:“在原初反应中,最初的电子供体分子为水。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分子在含有Mn的酶催化下,从水分子获得1个电子,水分子的氧以分子形式释放,2个氢原子则以质子形式进入类囊体腔中。”  相似文献   

12.
近期拜读了《生物学教学》2002年第十期刊登的“生物学探究型实验的开发研究”一文,我认为生物学探究型实验开发还有以下途径。1 由生活实际开发而成的探究型实验 生物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贴近生活实际、指导生活实践的一门自然科学,那么针对生活中的事例,教师有目的地引发学生探究,就能开发出一系列探究型实验。如上街买菜则引导学生如何探究菜的质量的好坏?有人喜欢养花,则可引导学生探究花草如  相似文献   

13.
卢晓梅 《生物学教学》2005,30(10):61-63
美国本土至今已有超过9000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参加美国生物学教师协会,并且与来自全球的同仁共享教学经验与技术。美国生物学教师协会也为广大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开设各种栏目和项目介绍并提供易行的生物学教育。其中,为训练中学生物学教师的生物学教育项目具有特殊意义。生物学教师教育项目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二是训练大学和学院的学生们将来能从事初中和高中的生物学教学。教学技能的职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且还应有熟练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为生命提供营养和能量,理解自然循环对于全面理解生物世界的机制是很重要的。在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有关物质循环的内容多涉及碳循环、氮循环,而对硫循环的叙述非常简要。硫是构成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和辅酶的基本成分,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生命至关重要,在地球上也是广泛分布,储量丰富,所以了解硫循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生态柱”课外实验,能让学生了解硫循环的途径和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同时能把生物多样性、化学、进化、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主题的概念融会贯通,为学生学习这些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外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15.
董晶 《生物学教学》2005,30(6):78-79
目前中学生物学实验以定性实验居多,适当量化中学生物学定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对中学生物学定性实验做适当的量化作了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的第四部分第四章讲述的是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性知识,本章内容的知识容量比较大,教学难度也比较大,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节从对大多数动物和植物以至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性生殖方式——细胞的减数分裂人手,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17.
1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材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生物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上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落实到教学中则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这个教育理念构建的生物学“菜单式”实验教学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或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菜单”基础上选做、设计实验 ,大胆构思 ,通过实验研究和验证 ,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二《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光合作用”中的一个学生实验 ,本节课中探索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为教…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点、网”式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采用“点、网”式整体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中学生物学的各个知识点,并把各个知识点与整个生物界联系起来,建立起整体知识网,促使学生应用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生物界奥秘,这样既能让学生活学活用,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认为,这正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校园网的建设 ,网络技术已逐步普及。利用网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已屡见不鲜 ,然而如何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使之更好地支持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我校“生物学教育网站”的构建及对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支持效果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1 “校园生物学教育网站”的内容1.1 生物学教学部分 教学资料 :用于开展教学的生物学资料 ,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学资料等 ;教学课件 :生物学教学用的各种课件 ,并按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学、高中生物学的各章节进行分类 ;教学参考教案 :校、区级公…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鹤武 《科学教育》2004,10(6):11-12
中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学教学不但讲述生物学知识,还涉及到思想教育,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因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讲述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其他知识的渗透,通过渗透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教学是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