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随着改革的推进,一类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开放性、实践性,其目标具有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重视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知识方面,注重经验性、综合性和方法性知识。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强调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设置这门课程,其主旨就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产生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追求课程综合化的现实需要,可谓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加强调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出数学要融入生活,认识到数学教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增强学生在校的生活体验,使教育成为学生精神提升的过程。我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通过挖掘校园资源、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追寻课程的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英 《云南教育》2004,(2):23-2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反映了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表现在:凸现语文综合素质,着眼于开放、创新,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它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教学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已被确定为初中阶段(7-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正处于探索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当"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赞科夫语),课堂便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学生参与热烈而充满睿智,课上起来显得格外轻松,课堂气氛暖融融.反之,则不是这样的.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需要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把生活世界引进课堂,是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课程论,是一门国家综合性课程,它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又不同于结构化、知识化的综合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超越文本,超越课堂,强调手脑并用的实践,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立体式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多维地发展能力。它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当“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赞科夫语),课堂便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学生参与热烈而充满睿智,课上起来显得格外轻松,课堂气氛暖融融.反之,则不是这样的.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需要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把生活世界引进课堂,是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前所未有,这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学习和培训,我们从理论上基本认识了“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从实践上开展了积极探索的实际行动。近年来,学校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工作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校本课程的兴起与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对学生而言,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以校为本的课程,其价值是统整国家和地方的共性课程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当前的中小学课程,其困境和误区就在于把学生定格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学生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冷静反思传统观念及当下流行的教学观念和现象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学生的自由与自主是教学及其改革的根本前提而非目的性追求。转识成智,导引知识走向智慧,提高人的生存智慧是教学及其改革的关键。教学在关照现实生活世界的同时,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更是教学及其改革的主旨。学生的自由与自主是生活实践中的自由与自主,建构与提升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  相似文献   

15.
品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的课程。一、走进大自然,培养学习兴趣品德课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课堂固然重要,是我们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但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追求富有意义、充满灵性和综合性的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课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信息与教科书上知识的联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课程理念的落实与教师行为的转变密不可分。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师应做到: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积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在本节课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此,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课程目标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应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综合性学习,体现大美术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在本节课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