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籍整理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对古籍进行整理,一方面有助于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古籍的保护,也有助于为学习、研究古籍提供帮助,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奠定基础。古籍整理数字化是古籍整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在阐述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古籍整理工作数字化的优势特点,探讨了发展古籍整理工作数字化的策略,以期为古籍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彝文古籍索引是专指以彝文古籍为检索范围的索引,是一种查检彝学图书资料的学术工具。编制彝文古籍索引是彝文古籍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彝文古籍整理的薄弱环节。目前,彝文古籍索引编制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学科理论知识及方法论准备不足、检索手段落后、检索效率低等问题。彝文古籍索引编制,要充分结合彝文古籍特点,借鉴古今国内外索引编制的先进经验,不断累积学科理论知识,强化方法论研究,培养索引编制人才队伍、开发专业“彝文古籍索引编制系统”等,丰富彝文古籍整理内容,提高彝文古籍整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古籍整理计算机化和古籍保存数字化两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古籍整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古籍整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标点符号标注、语法错误勘误、笺注批注添加等过程以及古籍数字资料库建设,对数字革命下古籍整理保护的思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马兰 《华章》2011,(10)
古籍注释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赖以传承的主要方式,前人在古籍注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古籍注释依然是古籍整理与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古籍保护与利用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古籍普查登记、古籍保护与修复、古籍整理出版与研究利用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力争建立《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和中国古籍数据资源库,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科学、规范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古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代曾经到达的智慧高度,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挖掘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必要途径。古籍整理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训诂学就是一门贯穿古籍整理工作始终的必备学科。训诂学的原理、方法在古籍整理中广泛运用,为古籍整理提供了更为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古籍整理过程中体现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古籍研究与整理的角度对伏俊琏先生的《人物志译注》做了初步的学习与研究,从校勘、注释、今译三个方面论述了这部古籍整理著作的特色与所取得的成就,伏先生的这部著作为我们从事古籍整理工作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整理古籍的方式与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5月7日,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与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国家“十一五”重点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羌族释比经典》两部书隆重出版问世,并举行首发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领导有: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张东升,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委会主任李冬生、副主任李晓东。  相似文献   

9.
彝文古籍整理是指对中国古代彝文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便于现代人阅读。当前,彝文古籍整理面临着辨伪、校勘、版本鉴定困难,整理手段落后,内容整理和创发性整理薄弱,彝文古书诊释量大,彝文古籍修复人才奇缺等诸多困难。彝文古籍的特点,决定了其整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序与汉文古籍整理不尽相同,如标注国际音标、翻译等方法是汉文古籍整理所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10.
省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等单位主办的,由省古籍整理编审委员会主任、省教育学院教授吴孟复主编的《古籍研究》季刊,从去年秋季创刊以来,至今已出版了五期,第六期亦已  相似文献   

11.
彝文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翻译、研究的未来方向,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向古籍整理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它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正面临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跨入信息时代的伟大历史变革,如何顺应这一变革,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加强彝文古籍整理、研究、保存等一系列相关工作,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对古籍整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整理,内容极为丰富,涵盖面极为广泛,涉及到的问题亦极为复杂。本文在此简要谈了有关古籍整理的的意义,即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古籍整理方法与方式;三,古籍的保护与修裱技术和古籍整理工作的现代化、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5月7日,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与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国家“十一五”重点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羌族释比经典》两部书隆重出版问世,并举行首发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领导有: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张东升,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委会主任李冬生、副主任李晓东。  相似文献   

14.
由李国祥教授主编的《古籍整理研究(八种)》问世了,这是一部令学林增色、后学受惠的文献学新著。李先生经常言及:在整理古代文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古籍整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总结,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需要给有志于弘扬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青年提供指导,才能使古文献整理研究事业不致中断。本书“前言”重申了这些观点:“一是要继承和发扬认真整理古籍文献的好传统,把古今学者积累的古籍整理理论加以梳理、总结和推拓,并应用于古籍文献整理实践中,把  相似文献   

15.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载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通过古籍整理与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梳理“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发文类型、作者机构和研究主题,以期总结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古籍保护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笔者古籍整理工作经验,分析了目前县级基层馆古籍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关古籍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籍研究》自1986年创刊以来,受到国内外同仁的大力支持,成为古籍研究领域颇受欢迎的学术阵地,它刊登了大量的高品质的学术论文.然而在1988年因故停刊,根据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需要,应学术界同行之要求,经兄弟单位共同努力,在1994年决定《古籍研究》正式复刊.复刊后程千帆先生担任《古籍研究》的顾问,在任职期间,先生积极努力的工作,为《古籍研究》积极投稿,为《古籍研究》的长久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元济是现代出版业之父。本文试以搜访和求购丰赡的善本书资源、精校精勘的为人作嫁襟怀、坚实的出版步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以张元济对古籍的整理为视角,探讨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出版产业化的今天,研究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委托我院举办的第一期古籍整理研究讲习班,已于今年十月十四日在我院正式开班讲课。这个讲习班的宗旨,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通过讲授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有关专业知识,为我省培养一批具有整理研究文史古籍综合技能的专门人才,从而推动我省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开展。讲习班的学习期限为一年,开设“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中  相似文献   

20.
古籍电子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籍电子化是古籍整理的新方式,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着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现有的电子化古籍没能充分体现其优势.要改变这种现状,须努力使电子化古籍在形式上不缺字、不错字、图文对照,功能上能达到通用性好、检索方便、输出灵活、传输通畅、辅助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