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顺利 《百科知识》2012,(22):42-44
正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繁殖器官,种子植物是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等繁殖器官所组成。世界上的种子植物可分为两种,一是裸子植物,二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由于其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而得名,被子植物由于种子有果皮包被而命名。种子结的果主要为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为可信的、地球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从而将被子植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最为多样化的类群。植物有着漫长的进化历史,但被子植物直到白垩纪(距今1.45亿~0.66亿年前)才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共列出攀枝花市有毒植物66科121属146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4科5属6种,被子植物57科111属134种,并列出这些有毒植物的名称、学名、科名、有毒部位及毒性。  相似文献   

4.
科达科Cordait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晚古生代的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目前包括3个自然属:Mesoxylon、Pennsylvanioxylon和Shanxioxylon。根据目前资料,欧美植物区只见有前两个属,而在华夏植物区这3个属则都有分布。本文详细讨论了这3个属的茎的初生构造、雄性球果穗及胚珠,认为在这3个属中Mesoxylon最原始,Pennsylvanioxylon较进化,Shanxioxylon的茎的初生构造虽具一定的原始性(如具中始式叶迹),但其生殖器官却相当进化。因此,本文提出Shanxioxylon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科达植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最终有可能演化为新的植物类群,如某种早期的松杉类;Pennsylvanioxylon则是一种较为特化的植物,其结局是走向绝灭。结合地层中科达科化石的分布情况,本文认为最早出现的科达植物应是Mesoxylon,它可能是由某种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再由其演化至Shanxioxylon和Pennsylvanioxylon。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华夏植物区和欧美植物区的科达植物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进行演化。其中,欧美植物区科达科的演化路线可能为:某种前裸子植物→Mesoxylon的较原始类型(如M.multirame,Mitrospermum bulbosum)→Mesoxylon的较进化的类型(如M.thompsonii)→Pennsylvanioxylon的较原始类型(如P.iowense)→Pennsylvanioxylon的较进化类型(如P.nauertianum,P.birame)→绝灭。华夏植物区科达植物的可能的演化路线则为:某种前裸子植物→Mesoxylon→Shanxioxylon→Pennsylvanioxylon→绝灭,或某种前裸子植物→Mesoxylon→Shanxioxylon→绝灭或演化为某种新的植物,如某种早期的松杉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植物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对传统 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群的一级分类提出了挑战,怀疑这样的分类是否能反映被 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势。我们认为分类必须建立在谱系关系上,以表示其自然系统。在早白垩世 结束之前,其中有一次被子植物大辐射,有8条主传代线似已明显出现。根据林奈阶层系统,我们以 “纲”级来命名这些传代线以显示被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向,虽然某些“纲”是并系类群。我们不否 认,我们是进化系统学家,并系类群可以作为一个自然类群来命名而被接受。这8个纲列述如下:木兰 纲、樟纲、胡椒纲、石竹纲、百合纲、毛茛纲、金缕梅纲、蔷薇纲。在本文中,每个纲只举其所包含的主要的科,至于纲间的系统关系,以及纲内的分类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实地勘查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海林市城区的色叶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发现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科20属24种。其中,乔木有14种,灌木有14种。另对海林市城市色叶植物资源搭配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当前现状,丰富海林市城市绿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9年5月至10月,烟台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主要采用样方法,对烟台沿海防护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维管植物(包括栽培植物)进行了专项调查,记录维管植物(包括栽培植物)997种,隶属126科497属。其中被子植物108科465属946种,裸子植物4科13属24种,蕨类植物14科19属27种。植被类型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12个主要植物群系,植被主要特点是植物区系多样,植物群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生代后期,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逐渐发育,繁殖和营养器官也日益进化。形成了雄蕊、雌蕊、花萼、花瓣、花冠。这种植物的花粉粒在柱头顶部。心皮包围着子房。胚珠长在子房中,故称“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完备的花使繁殖力更强。它们的“儿子”也就是由胚乳受精后发育成熟的果实,种子藏在果皮内可以防潮、防干、防虫。表皮有长毛或翅膀,种子可以随风飘扬,就像蒲公英到各地去繁殖。  相似文献   

9.
农林科学     
<正>破译鹅掌楸基因组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团队与国内科学家合作,揭示了木兰类物种中国鹅掌楸的基因组组装,从全基因组水平解析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确定了以鹅掌楸为代表的木兰类植物在被子植物中的演化地位,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Plants。该研究基于全基因组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鹅掌楸为代表的木兰类植物形成于单、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为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关  相似文献   

10.
裸子植物是指那些种子裸露的、没有果实包被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由于多数种类的叶片呈针形、条形或鳞形,故又称针叶植物,它们基本上都是木本植物,而且多数是高大的乔木,主干粗壮挺拔,形态优美,枝叶苍翠,是许多优质的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另外,裸子植物还有其他用途,比如思茅松可以生产松香和松节油,银杏的种子可以入药等。裸子植物的特性和种类由于复杂和特殊的地形,我国成为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尤其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很多裸子植物具有“活化石”之称,著名的有银杏、水杉、水松、秃杉、银杉、红豆…  相似文献   

11.
植物多倍体基因组的形成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也是促进植物发生进化改变的重要力量。在被子植物中,约 70%的种类在进化史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的过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绝大多数多倍体是通过未减数配子的融合而形成的,并且很多多倍体种是通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过程而重复发生的。由多倍化所导致的重复基因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即:保持原有的功能、基因沉默或分化并执行新的功能。多倍化以后,重复基因组的进化动态则主要表现在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二倍化”、不同基因组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核-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裸子植物的幼苗可分为3个类型、8个亚型。即:1.苏铁型,包括苏铁亚型、银杏亚型、南洋杉亚型;2.松型,包括杉亚型,松亚型,麻黄亚型;3.买麻膝型,包括买麻滕亚型,百岁兰亚型。类型和亚型都有特征描述,并有一个检索表。文中首先讨论了种子的起源是多元的,因而裸子植物的起源也应是多元的,是前裸子植物不同类型平行进化的结果。 又根据裸子植物幼苗类型的形态特征,提出裸子植物有4条进化路线,即:苏铁路线,银杏路线,松柏路线和买麻滕路线。还讨论幼苗类型之间的进化关系,认为除买麻滕型幼苗因其形态特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线外,总的趋势是由留土萌发向出土萌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02,(4):9
原始被子植物的胚乳为二倍体 开花植物或被子植物的种子含有一个高度分化的组织,即胚乳,该组织为胚胎的早期生长提供营养.胚乳是在受精后形成的,通常含有来自母方的两套基因组和来自父方的一套基因组.但对原始被子植物黄睡莲(Nuphar polysepalum)所做的新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祖先形态不是这种三倍体的双亲胚乳,而是一种二倍体形式.  相似文献   

14.
辽西凌源~三十家子中生代火山盆地义县组靠上部的一个沉积夹层中,含有鸟、龙及植物等古生物化石计19类。发现了以娇小辽西鸟和凌源潜龙为代表的动物化石群,植物化石发现了买麻藤类和被子植物,代表着植物界的一个主要进化过程。根据对含鸟化石群的埋藏特点及对古生物生存环境、生物群落、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河北大学药用植物的调查,了解校园内药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对学校植物配置和管理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标本采集整理及鉴定等方法。对河北大学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及其药用价值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河北大学校园内药用植物共计56科116属149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9属14种,被子植物51科107属135种,还对校园药用植物的生态类型、药用部位、药用功效、有效成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校园植物的配置、管理和利用提出了建议。结论:河北大学校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而且几乎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种类科属组成较为合理,在美化环境及日常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幼苗形态特征,把双子叶植物幼苗划分为18个类型9个亚型,用图解释了幼苗类型之间的进化关系。双子叶植物幼苗类型进化的主线是:暗罗型(子叶具吸收功能,留土)→紫玉盘型(子叶具吸收功能,留于种壳中,下胚轴伸长)→木兰型(子叶具吸收兼光合功能)→蜡梅型(子叶具光合功能)→樱型(子叶具光合兼贮藏功能)→樟型(子叶具贮藏功能),其他类型或亚型则为进化的旁支或盲支。根据幼苗类型来判断,现存被子植物最古老的科应为番荔枝科。  相似文献   

17.
2亿多年前,在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二叠纪,地球生物圈发生了重大变革和更替;高大的蕨类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地球气候的变化已趋衰退,古生代植物开始了向中生代植物的过渡。到了中生代,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新一代的统治者,苏铁应势而出,开始在地球上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8.
现代被子植物的花粉类型绝大部分可以归入两大形态系列——连续式系列和短轴式系列。这两 个系列从原始到进化的诸多花粉类型不仅存在于现代植物中,而且地层中的化石花粉也揭示出类似的演化趋向。  本文着重讨论了与这些形态系列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些植物类群,以及它们在系统发育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依兰煤矿早第三系始新统达连河组的上、下两个层位所产的植物化石的区系组成及植物群特征:一个系产于煤层下部的砂页岩中的植物群A,另一个是产于煤层上部油页岩中的植物群B。植物组合共计35科49属52种,其中有蕨类植物2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40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对其进行区系成分和叶相分析表明,A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生林;B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通过与邻近地区的国内外相应植物群比较及植物群的属种地史分布分析,确定A段植物群的时代为早始新世,B段植物群的时代很可能为晚始新世。两个层位间植物群区系成分的变化,表明始新世我国东北地区发生了较明显的气温下降过程,即古气候发生了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三纪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及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子植物的发展(或称辐射)是与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变化相互影响及制 约,形成植物发展的阶段性。这种阶段变革及划分与传统的地质时代划分——断带,不尽一致,因而讨论 植物地理分区问题应以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致使分区更为合理。     在晚白垩纪中晚期,被子植物已成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成分,从它出现以来的发展演化大致可划分 为四个阶段:(1)初始期  被子植物初次出现,具有叶形小、叶边全缘、叶脉缺乏规律性、脉级分化程度低 等原始性特点,同时在区系中的种数及个体数量均为极少数,此时大约在早白垩纪的中晚期;(2)极盛时 期被子植物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至占绝对优势,此时叶形增大,叶脉有了规律性,脉级分化逐渐完善,在 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达40%一60%,以致占绝对优势,主要科属出现了,时间在晚白垩至老第三纪;(3) 草本植物繁盛阶段  由于在新第三纪时气候逐渐转凉,早期的一些木本植物消灭了,以草本植物渐增多 至大量扩散为特点,时间约在中新世至上新世;(4)第四纪阶段  此时我国由于山岳冰川随全球性气候 冷暖变化而进退,影响植物的分布及发展,植物区系的总面貌与现代接近或略有差别。   本文亦重点讨论了植物发展的第二、第三阶段的植物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