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留意汉语语法学发展史的人们一定知道,1938年,陈望道在上海发起了一场关于汉语文法问题的讨论,史称“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参与者主要有陈望道、方光焘、傅东华、张世禄、金兆梓等,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辑为《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七十年代,吕叔湘在概述前80年的中国语法学时说道:“这八十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四十年。前四十年是各家著书立说,基本上没有提出问题来讨论。1938年在上海,有几位语法学者发起了一场‘文法革新’的讨论,持续了两三年。这以后,虽然专门著作还是有人在写,问题的讨论却间断了几年,在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修辞格 我国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格是“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这个定义主要是从形式上讲的,一般说来,虽然大部分修辞格确确实实具有超乎寻常的文字、文法和逻辑的新形式,但在陈望道先生本人所列的三十八个修辞格中,像“错综、示现、警策、婉转”等也很难说出有什么特别的形式。所以,仅仅只从形式方面着眼显然是不够的。吴士文同志在他的专论《修辞格的定义及其他》中指出:“修辞格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特定模式。”这个定义也未指出修辞格的本质特征。那么,怎样才  相似文献   

3.
温科学来电说他的书稿《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即将出版,嘱为之序,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写序自然是义不容辞的事。先师陈望道先生于1961年10月24日在南京大学所作的学术报告《我对研究文法、修辞的意见》中说:“我们研究语文,应该屁股坐在中国的今天,伸出一只手向古代要东西,伸出一只手向外国要东西,这也就是说立场要站稳,方法上要能网罗古今中外。”———这即是望道先生提出的著名的学术研究“古今中外法”。这段话说的是,20世纪的文法修辞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既要学习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又要重视向外国学习先进的学术理论,但“…  相似文献   

4.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巨大杠杆。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民族建国”、“民主建国”的现代国家政治学说,阐释了“直接民权”、“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的民主政体。这是他集中外政治理论之精华创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法自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汉语语法研究大致经历了由模仿西洋语法,到挖掘汉语语法特点、探索汉语语法规律、缔造汉语语法体系的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先生的《中国语法学的发展》,徐通锵、叶蜚声的《“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都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目前,语法学家们仍在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但在研究中,大家普遍感到难以深入下去。这里我想按照陈望道先生在《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中的精辟见解就语法研究的新途径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五·四”前后,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苦苦追求,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起到了先锋、桥梁作用。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传入中国的各种学说及改造中国的各种社会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终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知识分子在我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试论孟子的心性说任建东儒家的全部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之上的。性善论的创立源于孟子,研究孟子的心性说对我们正确理解和评价孟子思想是一把钥匙。孟子的心性说继承了孔子之衣钵,是在与告子的争论中不断完成的,它成为儒家学说立论的基础,这是中国哲学对“人”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法只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律,至于怎样才能把文句写得更具内涵和美感,它是不管的。不过根据陈望道先生在《文法简论》中提出的“以词为材料的基本单位,以句为陈述的基本单位”的思想,我们研究句子,也须以词为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学说。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特殊国情下,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概括、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陈望道“功能”思想探源王秋祥“功能”一词在英文中是“function”,自然科学中有运用,社会科学中也有使用。关于这一点,以及各家对“功能”一词吸收和改造情况,方光焘《语法论稿》中有详细探讨,并作了具体比较。"function”最早运用在生物学和数学...  相似文献   

11.
陈望道的离合研究,是与其析字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析字体现了他重视汉字修辞的理论主张。以析字命名来源于顾炎武,把析字分为三大类来源于王观国。在此基础上,他广集例证后归纳了九个小类,离合则成为其中的一类。陈望道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离合与析字的关系,而且他所列例证及其分析体现了离合中“作者离,读者合”的结构形式,同时也指出了离合的替代功能。但是,陈望道关于离合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把离合看做析字的一个小类,把《郡姓名字诗》这首综合运用离合与减笔的诗作为离合的典型例证,没有体现离合的另一种形式“作者合,读者离”。  相似文献   

12.
陈望道修辞理论超越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陈望道始终以美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去观察和认识修辞现象,第一个将美学与修辞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其研究达到时人及许多后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文章还特别指出“反复与对称”、“多样的统一”是陈望道修辞理论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八九八年《马氏文通》开始提出复句的概念,认为它是句与句“自相联属”。其后,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1929年)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0年)相继对复句的定义及其分类作过认真的探讨。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以后,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详细地描述了汉语复句的种种关系。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提出了“意合法”的论说,而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讨论了复杂句、包孕句、复合句三者的界限。这三位学者都不采用黎氏的“包孕句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建设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化中的精华,并加以改造创新:吸收知行观创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吸收民本思想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吸收尚贤观念创立了党的干部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化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5.
张先华 《教书育人》2001,(16):47-47
怀疑、思想、批判,是许多有建树的学者的基本品格。亚里斯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在严肃的科学研究上,对老师的学说怀疑、思想、批判,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爱因斯坦对牛顿的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怀疑、思想、批判,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歌白尼对托勒密的天动学说怀疑、思想、批判,创立了地动学说,写出了《天体运行》一书。没有怀疑、思想、批判,就没有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天文学家歌白尼。怀疑、思想、批判,也是大学精神。大学反对盲从。社会上的许多现象、结论都可能被大学的学者们作为研究对象,怀疑、思想、批…  相似文献   

16.
一 陈望道和适应题旨情境论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主张:“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1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 这个“适应题旨情境”的原则,的确是很重要的。这一段话是中国修辞学者所经常引用的,被认为是陈望道的一大贡献。这个原则好象是人所皆知的,不用再多说什么。但是我以为,其中还有许多我们还没有弄明白的地方,是值得认真思索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7.
<正>让·皮亚杰(Jean Piagef)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博学多才,在生物、心理、数学、逻辑、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新颖的宏大体系。尤其是作为这一理论体系核心部分的“图式”学说,更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令世人侧目。本文不准备全面涉及他的发生认识论,只就其中的“图式”学说做一点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哲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组于1月17日召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功能、特点和内容及内在逻辑结构”等问题讨论会。现把讨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介绍于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有以下几种不同理解:(1)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体系;(2)是指成体系的学说,其中包括人和人类的解放,或者更具体地说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3)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正>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翻译了一本书。这本书,影响了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一群人。这个人,便是陈望道,这本书,叫《共产党宣言》。如今,在陈望道的故乡浙江义乌,有一所学校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望道小学。这所学校秉承着“望道尚美”的美好愿景,引领着祖国的新一代,沿着追求真理的大道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研究,是自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我国语法学家着力探求的一个带根本性的课题。汉语语法学史每一个阶段出现的新的理论方法、总的趋势动向,无一不牵涉研究对象的特点问题。同样,其中的是非曲直、得失功过,也都与人们对汉语特点把握得正确与否直接相关。时值如今,正如陈望道先生指出的那样:“汉语有汉语自己的文法特点,我们在这些特点方面工作做得尚不能令人满意。”(《文法简论》13页)因此,总结回顾有关这项研究的特征风貌,整理各家林林总总的诸多观点看法,思辨评析其成就经验,无疑有着实际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