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闯少林寺     
"叮",火花四溅,右手一麻,我心中不禁惊叹,十八铜人果然厉害!独闯少林寺,还是太勉强了?望着眼前十八个完好无损的铜人,我心中打起了退堂鼓。但又想到了老妈的那张怒脸,我只好叹了一口气,缓缓举起英雄剑,眼中放出一波杀气。十八铜人心中略吃一惊,这个人的状态完全变了,不再像刚才那  相似文献   

2.
<正>朋友问我:"在看什么书?"我说:"《青铜葵花》。"他说:"这是一个忧郁的故事,苦难的故事。"我一时语塞。我不觉得这本书是关于苦难的,它读来多么地优美,多么地富有诗意,多么地温馨啊。然而,细一品味,每一个片段都关乎苦难,每一个片段都让人含着泪微笑。当青铜为了让葵花读书,设下小小的骗局,毅然放弃自己对书本的渴望时;当青铜为了满足葵花拍一张照片的愿望,卖掉了穿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光着脚丫在雪地上飞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两个星期前,我借(jie)给同学一本书,一再交代他"上课时不准看"。可是,上英语课时他看了那本书,结果书被老师没(mo)收了!我伤(shang)心极了。下课铃一响,我迫(po)不及待(dai)地去找英语老师,告诉他:"张老师,您没收的那本书是我的,能还给我吗?"张老师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矿冶遗产无论是青铜矿冶遗址还是铸铜作坊遗址都有着十分丰富的遗存。夏、商、周时期,青铜冶铸的专业化生产对于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古代城市遗址中发现的各类铸铜作坊遗址,无不验证了中国青铜遗产与古代城市文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作为兵器、礼器的各类青铜器,在早期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政治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更是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汉代以后,青铜器具依然独领风骚,带动了一拨又一拨的文化浪潮,华夏文明也正是在这些文化浪潮的推动下得以连绵不断,发展至今。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日历     
《教学随笔》2008,(12):42-43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题记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丁零零",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  相似文献   

7.
陈瑞清 《新教师》2019,(11):37-38
我们赞美某个人满腹经纶不是光光看他的文凭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他的"特质"。这种特质很大意义上说是文化艺术审美素质。一个人的艺术素质,并非通过一张试卷分数就可以说明的。那么,到底有没有衡量艺术素质的标准呢?这标准要怎么定才科学合理?艺术素质测评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初夏,不哭     
张震 《中国德育》2014,(5):80-80
正六月,初夏。我喜欢在这种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看书,坐在梧桐树下,静静地看上一天。记得当年,有两个女孩坐在梧桐树下,傻乎乎地用手捕捉那轻飘的"音符",等把"音符"捉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打开手掌看时,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起风了。风很柔,像一只素手,"哗哗"地翻动着我手中的书页。几片糖纸从书中飞出,准备借着风的翅膀溜走,我慌忙伸手,想将它们一张张捉住,可我的反应还是慢了,有两张糖纸被风吹上了房顶。我站在原地,有点悲哀又有点无奈,看着房顶上那两张糖纸,像抱着一截从中间断开的  相似文献   

9.
乐在陶泥中     
小说《俗世奇人》里有一个泥人张,捏泥人相当厉害。今天,我也荣幸地当了一回"泥人徐",体会到了捏泥人的乐趣。一进青少年宫的大门,我就看到远处有一片五彩的"海洋"。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件件精妙绝伦的陶瓷作品陈列在架子上。它们的颜色均匀亮丽,摸起来光滑圆润。"真漂亮!"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赞叹。到了教室,只见课桌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工具,有刀片,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你们喜欢照片吗?我的影集里就夹着一张美丽的照片,那是我们班八名女同学同台演出的"剧照"。我想,如果你们看了,一定会羡慕地说:"哇,好漂亮啊!"你们想知道有关这张照片的故事吗?那就让我慢慢讲给你们听吧。  相似文献   

11.
辅助线     
当我悄悄地向她投去一瞥时,发现她又在盯着我看,我赶忙低下了头。桌上,歪曲地躺着一张折皱的白纸,猛然间,我好像第一次发现那纸上画着几根线。于是我立即提醒了一下自己——我可是一名诚实的中学生,不能看那纸条,不能毁我"半世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建设日益被被重视的今天,以铜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应积极挖掘青铜文化美学内涵,发展青铜文化产业,实现青铜文化美学价值的当代转换,推动城市生态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具体途径有:借鉴青铜纹饰造型,凸显艺术产品中的"中国印";铸造青铜雕塑,打造城市景观;发掘青铜文化内涵,培育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3.
康熙字典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是热闹的。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少年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少年早上没吃饭就出了家门,走了二十几里才来到镇上。每逢集市有私家小面包车往返于村镇之间,搭车却须花钱,两元。他是绝对舍不得就那么花掉两元钱的。"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少年当时正在铺子里吃馄饨,他锲而不舍地请求。老板娘不为所动,一边忙一边说:"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简析泥人张(张明山)是天津传统手工艺界的著名人物,本文叙述了他捏泥人戏弄取笑海张五的故事。文章故事语言朴素,情节环环相扣,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故事揭示了泥人张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客观事实,表现了泥人张技艺高超、洁身自好和不畏权势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5.
"那是什么?"男孩指着一张照片上的建筑物问。"比金字塔更古老,据说完全是实体的。"父亲告诉他。男孩凑近照片看:"瞧,一个男人站在那里,这建筑物大概有30英尺高吧!爸爸,告诉我一些有关它的事吧!"  相似文献   

16.
欢乐屋?在很多人的心里,所谓的"欢乐屋"可能是游乐场、肯德基、公园,等等。我则不然,如果你问我的"欢乐屋"是什么,"书",就是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最近,我在自己的"欢乐屋"里读曹文轩先生写的《青铜葵花》,书中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很值得大家去看。这本书的书名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两位主人公的名字,一位叫青铜,另一位叫葵花;第二层含义是女主人公葵花的爸爸是一  相似文献   

17.
两张照片     
星期天,我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书. "啪!"好像有什么东西掉到了地上,低头一看,原来是两张照片.我俯身捡起来,立刻被照片吸引住了. 其中一张彩照我很熟悉,那是我10岁生日时,爸爸用家中的数码相机拍的.照片上的我胖乎乎的,穿着漂亮的红色羽绒服,手里捧着一盘奶油蛋糕,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别提有多开心了.我的身后是一幢漂亮的二层小洋楼,那就是我的家.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是我们的天然的名片。比如有的人拥有自信这张名片,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的人拥有坚韧这张名片,遇到困难会"咬定青山不放松";而我的名片却是最为独特的,那就是:马虎。这张名片让我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同学们见到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说:"看,小马虎来了。"就是  相似文献   

19.
大音希声     
<正>村口有家加工玻璃画的铺子,门前蓝底红字的招牌经历了多年风雨,已经呈现出几分破败的灰白色,店名也模糊不清了,只有那"玻璃画"三个字,仍鲜明而铿锵地坚守在黯淡的背景上,告诉人们小店的身份。老板是个朴素而寡言的女人,骨子里却透着潇洒与倔强。幼时的我,时常挤进狭小的铺子里玩耍,总是听见当时还是大姑娘的老板被她的母  相似文献   

20.
我爱我爸     
王雨薇 《小火炬》2008,(6):37-37
我的家里有一根顶天大柱子,那可是我们家的主心骨,这根柱子就是我的爸爸。我爸爸是莆田仙游人,这一点谁都能看出来。因为,我老爸有副具有浓郁"莆香莆色"的五官,他有一双眯眯眼,一个本来挺高却被眼镜压弯的鼻梁,还有一张不大的"快嘴",唯一遗憾的是他那一口可爱的"兔牙",这也就是能看出他是地道的莆田仙游人的关键所在。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反倒认为这是"特色"呢!我爸他酷爱运动,如果一周不锻炼个两三回,在他看来就是懒惰!他跑得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