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培养新型地学人才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本科生观察及分析地质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质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地质现象,能够加深对地质现象与地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以周口店实践教学为例,从定量描述地质现象、定量刻画地质规律以及地质工作方法的定量化数字填图等方面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对定量地学思维的初步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学认识实习是地学类院校培养地学类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在野外更好地认识种地质现象,掌握基本的野外地质技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多年京西地学认识实习的教学工作和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指导工作,提出地学认识实习的几点改革和创新的思路。第一,地学认识实习指导书应关注野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第二,在野外教学过程,无论是三大件的使用还是素描图、剖面图的绘制,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第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主导的教学思路,积极鼓励学生自发探索。  相似文献   

3.
野外地质教学是提升学生地质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地学情感和兴趣的重要途径,是地学创新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尝试在《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地质知识,用将来在野外地质实习中能够亲眼见到的地质现象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地质思维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容易理解和记忆,使之对地质学科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巩固地学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地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国矿业大学利用杭州市区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专业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矿床统计预测"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历史较长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交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地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并培养数学地质专业青年人才。通过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及对学生的调查中,笔者认为加强本课程教学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结合地学大数据为背景,完善授课内容设置,提高授课针对性,培养应用型人才;(2)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定量地学思维与系统思维;(3)通过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学野外实习涉及范围小,内容孤立、分散,学生从中仅能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不能很快地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实习过程创新和实习内容创新,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认识互相联系的地理现象入手,辨识互相联系的地理现象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生上的因果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推理和判断,扩展认知范围,从而快速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作为地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培养地学思维和锻炼实践技能的必由途径。随着新技术对传统地学专业的改造和"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地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侧重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对这一转变中逐渐突显不足。本文针对秭归野外地质实习中教师学科背景有差异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分析探讨MOOC资源的引入如何在提升秭归地质教学质量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工程地质教学内容,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国海洋大学利用崂山校区及周边丰富的自然地质资源,以培养非地学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建立标准地质现象观察点和地质思维拓展点为目标,构建了“工程地质”课间实践实习平台.新构建的“工程地质”课间实习平台内容包括四大模块,各模块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确定.多年实践证明,课间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能让学生不断强化工程地质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9.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学相关专业学习地质知识和掌握野外地质实践技能的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本文在对体验式地质教学虚拟平台建设研究的基础上,从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采用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Virtools的虚拟地学认识实习系统,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更直观了解和掌握地质知识。  相似文献   

10.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类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和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野外实践教学方法现状一般而言,地质类野外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初步掌握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初步培养野外  相似文献   

11.
谭俊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55-157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提高本科生观察、描述、分析地质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探索地质奥秘,更是增强学生认知程度和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周口店实习基地的典型地质现象为例,详细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地质时空演化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收益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何葵 《教书育人》2002,(10):12-13
地学思维是人类思维方式在地学认识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是地学认识与地学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地学思维在其发展中以其特有方式进一步反映了地学主体与地学客体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品质和体系。《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初学者一开始都像是迈进一个崭新、朦胧而陌生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很少,还不能运用地质理论解释某些地质问题。因此,在讲授地质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了解地质科学发展历史的概貌,科学技术的时代背景,以及地学思维的特点和地学思维形式,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缩短认…  相似文献   

13.
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课是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效途径。在野外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提升专业自信、增强学习热情、激发爱国情操、培养责任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教育为主线,在地质实践过程中,有机提取哲学思维、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爱国主义四个方面思政育人元素。通过案例式、研讨式、情景式、分组式等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野外地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专业兴趣,培养道德品质,激发爱国热情,达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认识实习是学生首次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地质科学的启蒙实习。通过实习,应使学生开阔眼界,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对地质工作的事业心,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其效果的好坏,甚至可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在各院校的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若单从业务的角度考虑,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形象地理解地质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即现实主义原理,树立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初步建立地质思维的思维方式,为后继课程的学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色,实践教学是地质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地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太原理工大学交城水峪贯地学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区域特色,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是培养学生认识、描述地质现象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地质类专业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芒特艾萨地区开展的联合地质填图实习,从野外实习资料准备、渐进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填图方法、团队合作与独立填图相结合、全方位考核与反馈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实习内容,总结了实习特点和经验。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类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拓展实习路线和填图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机制,推进地质实习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文的认识对我国高校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效果和探索国际化地质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次野外实践教学,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文章从快乐教育和快乐教学重要性出发,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戴河教学团队一贯坚持的"快乐地质"理念及实施举措,同时结合自己的野外实践教学经历,对实践"快乐地质"的"快乐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野外实习是地学类专业的特色,也是培养合格石油、地矿行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厚植地质兴趣、锻炼优良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倒逼野外地质实习实现云端化、数字化、虚拟仿真化,以期达到实习互动性强、资源保存永久、网络共享便捷的效果。以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野外地质露头为基础,构建以西南地区广泛出露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为主要内容的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通过典型剖面出露地层的野外产状、岩性及成分特点、古生物种类、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等重点内容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远古地质作用现象认识不清、难以根据各种构造关系厘定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等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地质思维能力。该平台的建立不仅能丰富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能为石油、地矿行业的继续教育提供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巩固地学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地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国地质大学利用周口店实习基地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教学资源,强化有工程特色的教学内容,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体会,提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工程地质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填图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等地质类专业最重要的野外实践教学,其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教师为中心",难以适应当前的地学高等教育。只有深化教育改革,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书,让学生成为实习的主导者并平等参与野外科学问题讨论,充分信任学生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入PDCA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逐步提高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地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