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朴英花  王永丽 《情报科学》2007,25(3):360-363
网络知识产权问题纠纷分为四类:侵犯网页著作权的纠纷,网站链接权的纠纷,域名注册权的纠纷,侵犯内容著作权的纠纷。本文对这四类问题加以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纠纷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知识产权诉讼案件。通常认为,确认不侵权纠纷是指利益受到特定知识产权影响的行为人,以该知识产权权利人为被告提起的,请求确认其有关行为不侵犯该知识产权的诉讼。从司法实践中看,此类纠纷主要涉及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确认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3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也明确将“确认不侵权纠纷”作为案由,并列举上述3类具体的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纠纷案由。  相似文献   

3.
刘伟 《科教文汇》2007,(8X):121-121,123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等知识产权纠纷,逐步成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纠纷之新问题。准确理解这些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并科学界分此类纠纷的管辖问题,是减少和解决纠纷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等知识产权纠纷,逐步成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纠纷之新问题.准确理解这些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并科学界分此类纠纷的管辖问题,是减少和解决纠纷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遏制侵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行为,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科技创新,营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环境,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这次专项行动以保护商标权、著作  相似文献   

6.
网络和WTO的TRIPS协议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伴随着世界贸易由传统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世界贸易组织签署了知识产权协议(TRIPS)。由于世界经济的差异,著作权问题成为了整个知识产权体系中争议最多的问题,著作权表现形式也由传统型转换成为多媒体和数据库等高科技型。尤其是在网络条件下,解决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必须扩展著作权复制权的内涵和权设网络传输权,在侵权责任构成上。合理分担责任主体间的法律责任,明确侵权例外和免除条件,根据无过错原则,合理确定网络侵权的赔偿数额,保证著作权的合理利用和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樊丽娜 《现代情报》2008,28(1):209-211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不例外.网络中请求保护的客体呈多样化,著作权上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与网络链接有关的著作权纠纷逐年增多.针对这些纠纷,许多国家和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国际组织纷纷推出应对措施,以促使著作权在网络链接过程中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本文以国际一些组织和国内外部分国家著作权法为主要参考资料,对网络链接过程中涉及的复制权的界定,作品标题的保护,作品的固定,发行权的定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霄 《科研管理》1998,19(5):1-10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和刑事惩罚有了比较科学和完整的规定,从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文中进而将刑法的有关规定和具体的知识产权制度结合在一起,论述了侵犯商标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侵犯专利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行为及惩罚体系。结论是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关于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云计算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与此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虚拟复制行为涉嫌侵犯著作权、虚拟实施行为可能侵犯专利权、图形界面商标权保护力度不够,特别是数据迁移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困难等知识产权风险。为此,有必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引导自律自治和加强监督监管等措施保障相关各方合法利益,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产权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侵犯案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加强网络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建立一套完整实用的法律法规体系,重点拓宽我国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厦、推广和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有助于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中的痛点问题,促进内容产业进一步发展.选择以太坊作为区块链底层架构,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创新性的引入"双通证"体系,提出一种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该模式解决现有方案的痛点问题,有更好的适用性,能够灵活的服务于各种类型的版权确权及用权过程.  相似文献   

12.
U.S. advocacy for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a free and open Internet has been criticized as being inconsistent at best and hypocritical at worst. Placing U.S. copyright and Internet policy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and using Susan Strange's concepts of structural power and knowledge structures, we argue that copyright and Internet policies cannot be analyzed in isolation, but are intimately and inextricably linked forms of knowledge regulation. All knowledge regulation policies involve balancing access and restriction.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U.S. policy of Internet freedom and strong copyright protection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historically situated strategy designed to exert structural power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economy: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creates markets by exposure to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while copyright secures economic benefit to copyright holders from the flow. We argue that a full and honest debate over issues of information access requires acknowledgment of contemporary and conflicting values, with the realization that different societies and interests will weigh access and dissemination differently. Recognizing as legitimate and incorporating thes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to the global governance structures of the Internet comprise the key challenge facing those who favor truly democratic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3.
电脑信息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特网构建起的电脑信息空间,对传统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此,本探讨了三种集中表现,新型信息作品对“内容,形式”二元论版权保护准则的冲击;法律保护在智力成果创作人利益与人力物力投入投资或竞争利益之间如何平衡;网络域名管理规则如何解决种种纠纷。最后,本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应采取“渐进”,而非“革命”的措施,来作为制度创新回应技术革命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互联网上不断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网络知识产权应运而生。网络知识产权除了与传统知识产权在客体范围和客体特征上存在区别外,二者在内涵上具有同一性。然而,赋予权利人以网络知识产权这一专有权的正当性问题值得思考。以激励论和利益平衡论为视角,通过对相关理论的阐述和借鉴,试图论证网络知识产权的正当性,进而推动网络知识产权本质认识的深化。
Abstract:
Internet intellectual property emerges a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arise frequently on the Internet.Interne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ve the same connotations except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cope and feature of the object.However,the justness of endowing the obligee with a special right,that is,Internet intellectual property,is worth think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entive theory and benefit balancing theory,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theories,and tries to prove the justness of Internet intellectual property 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Internet intellectual property.  相似文献   

15.
鲍甬婵  高峰 《现代情报》2016,36(3):97-100
试用数据库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保护模式包括版权法保护、合同法保护以及技术措施保护等。当前对试用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图书馆要采取适当的保护策略, 如发布版权公告、做好技术保护、监控并处理违规行为、加强版权教育培训以及到期及时清理等, 切实做好试用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朱维乔 《情报探索》2014,(3):121-123
论述了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类型,应用SWOT分析法对知识产权风险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风险控制策略,即图书馆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公有信息与深入挖掘开放存取资源、增值加工馆藏文献、充分保障技术措施、关注版权法立法动向、加强版权说明以及教育用户遵守版权法等途径,控制知识产权风险,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7.
郭辉  胡明波 《现代情报》2010,30(12):29-3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重要性,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日益显著。新时期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制度保障经济发展、知识产权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科技经济发展、知识产权文化有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才能全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珊 《科教文汇》2011,(25):196-197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的著作权就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多重著作权这一部分的作用也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学界对多重著作权还没有系统和概括的研究。本文拟对这一问题尤其是多重著作权的产生和行使规则进行一番论述。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字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works has brought new problems to the ex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As the traditional copyright law system lags behi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conomy,the copyright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 are being improved,so are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pact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igitalization right of traditional works,the copyright and copyright ownership of digital works,the copyright process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work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