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小学"减负"——我国素质教育面临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 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压力过重、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原因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可见,这种"超标"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各地教委多次下文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的负担.但"减负"的效果如何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河南一个乡镇中学的初中生所在中学规定的作息时间:  相似文献   

2.
"减负"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然而"减负"的成效到底如何?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那么沉重?为什么社会的呼吁还是那么强烈?时下教育行政部门又再次重申"减负"问题,并加大了对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通过学习省实施素质教育中强调"五严"的精神,深刻领会到就是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那么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呢?有人认为减负增效是一时矛盾,是一对平行线.认为"减负"就是"减效".  相似文献   

8.
青羊区教育局一至四号"减负令"切准教育时弊,果断出击,大快人心.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减负"之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一提到教育体制改革,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减负",学校减负,教师减负,学生减负.一路"减法"大游行."减负"固然必要,但是正确的"减负"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
马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20-121
随着教改向纵深方向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减负的使用频率越业越高,三者的关系复杂,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大旗,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高层次的教育,而减负是以上两大概念的延伸。只要我们的任课教师能够不无节制地扩展知识面,也不对学生进行施教不因材的教育,我们就可以远离减负为我们带来的苦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本文就以上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师容易产生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实行"施教不因材"的原则,没有起到减负的作用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减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精神、经济三种负担,而减轻与课程和教学密切相关的课业负担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必然引起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的加重.解决"减负"问题并非简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奏效的,它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升学制度等诸多问题,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问题.严格地讲,"减负"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素质教育取代功利教育,它需要一个漫长转变过程,但就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科目林立,应试学科繁多,学生负担沉重的现状,"减负"又刻不容缓.因此,本人认为实施综合课程开发是解决"减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减负增效"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却出现了"减负容易,增效难"的现象;甚至对于"减负增效"口号多于行动,这就背离了我们的教育方针。目前减负增效的顽疾,主要还纠结于过多的作业甚至重复的作业,使小学生只能为完成作业而不停地奋笔作战,最终使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只能纸上谈兵。因此思考如何优化数学作业,做到减负增效,具有现实的意义。一、合理优化数学作业,拒绝重复练习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少高校开设了属于文化素质教育范畴的"美学"课程.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包括"美学"课程在内的素质教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常常出现学分有人要、上课无人听的现象,学生学而无味,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美学课程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将其教学目标确定为:美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对美及美学的热爱",分层次目标为"感知美、理解美和向往美".并对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良好效果.以下简介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对于"减负"政策取得的效果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减负"政策呢?本文从"减负"政策的背景、效果、改进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开学伊始,必谈"减负",几成惯例.教育行政领导为此着实殚精竭虑,频频使招,试图"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完成"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神圣历史使命,乃至报载有"教师减负不力可能下岗"的耸人听闻的说法.可是,具有莫大讽刺意义的是,"减负"工作似乎总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社会"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学校"减负"之路"道阻且长",究竟缘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卷"20年     
高考指挥棒不变,学生负担就减不下来:高考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就无法真正实现:高考指挥棒不变,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就不会改观……这样的话在社会上流行着, 似乎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某些过程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根指挥棒惹的祸。真是这样吗?不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说: "这是社会对高考认识的误解"那么,理由呢? 当我们把自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上海高考改革20年的脉络完整梳理一下,就会找到充分的理由--"小步走不停步,先试点再推行"的改革原则早让"指挥棒"变了向, 让"独木桥"变得宽,上海高考就在悄无声息、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考是指挥棒,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尽管社会上对高考的认识仍存有误区,但上海高考改革20年让'指挥棒' 逐淅清晰地指向质教育,这确是不争的事实!"李瑞阳坦言。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当然需要不断改革,尤其使命题更科学。笔者认为学生过重  相似文献   

17.
反思"减负"     
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来分析,现实中的学生学业负担并非一个"重"字可以概括,而是畸重畸轻.减负绝不能一概而论.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负担应该是有减有加.减负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以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界提的频率最高、炒得最为火热的恐怕就是"素质教育"和"减负"这几个字.然而,就在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同时,应试教育也在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试问:学生真的"减负"了吗?教师真的"减压"了吗?不是学生不努力,不是教师不负责,是旧体制下的课程评价观在作怪.  相似文献   

19.
罗福忠 《成才之路》2022,(13):82-84
增效减负是当下基础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在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增效减负",坚持以生为本,合理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文章从注重情感教育、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立足学生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重视教学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特点、巧妙渗透德育内容,运用现代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  相似文献   

20.
"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是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针对教育时弊,切中肯綮。对于如何真正落实"减负"工作,我以为,必须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或许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方能真正奏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内在因素,两者既相互关联,又互为因果,要真正加以彻底解决,难度颇高。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科之多、难度之深而言,委实是到了非"减负"不可的时候了。在课程和学科的双重压力之下,我们的学生大多学得苦不堪言,视学习为畏途,几无学习兴趣可言,更不用说什么兴趣爱好或个性张扬云云了。因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减负"的首要工作,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准和兴趣爱好,在落实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