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2  
创造性人才=创造怀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教育是在创造型的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育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倡导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创造性学习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创造性学习。本文主要阐明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论述了开展创造性学习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到创造性学习的转变,反映了当代学习方式发展的总趋势。当代学习方式时传统学习方式的超越表现在:创造性不是少数学生具有的学习能力,而是所有学生都具有的一种学习潜能;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种理性认知过程,而且是促进学生的生命自由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种继承性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性,并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策略性指导。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创造性学习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本文注重联系中学语文教学的典型事例,从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等重要的思维品质特征入手谈语文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学习是一个被我国教育界在实践中长期忽视的重要要领。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教育密切相关,影响创造性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学会创造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关注非智力因素更是提高外语教学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了创造性学习的意义、特点、形式等,以促使人们转变学习方式,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重要的学习活动,中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革命,是一场学与教的革命。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的生长点,也是教师施教的创新点。因此,教师应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努力成为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专家。  相似文献   

8.
早在1999年,英国国家创造性文化咨询委员会(NAC-CCE)就在一篇报道里明确提出了创造性教学和教学创造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国内,“创造性”一词这些年来也普遍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创造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富于想象力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学习的效果更好;而教学创造性的目的则是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欣 《江苏高教》1996,(2):31-32
创造性学习中的系统观华中师范大学刘欣创造性学习是指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事知识的吸收、积累、贯联、调节、整合和运用的学习活动。创造性学习首先是个系统,构成此系统的有学习主体、知识、思维活动等诸要素,而知识又自成系统,同时与学习活动互成系统。创造性学习中的...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首先阐述了实现创造性学习的特殊性、必要性、可能性,然后指出教师应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激发、引导和欣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力在成才中的作用表现为:创造力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创造力决定人才的质量。创造力人皆有之,培养人才创造力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创造力的普遍性与层次性;培养过程注重人才素质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激发创造热情,完善创造性人格;不断付诸行动,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高校学生是国家与民族兴旺发达的骨干人才,他们的创造性素质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历史使命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从创新人格是创造性思维之本,高校教学过程的演变及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创新人格的培养与创造性教学过程的三方面探讨高校培养创造性素质的这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areer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trajectories of creative work. As part of the Creative Trident approach to creative workforce measurements, the embedded mode draws attention to creative work as it is undertaken outside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article further considers and conceptualises the complex careers pathways of creative workers. Firstly, creative workers in non-creative occupations in other industries are discussed to highlight the challenges and barriers to securing creative employment and the balance creative workers establish with other forms of employment. Secondly, students from creative courses going into non-creative occupations in other industries is discussed to highlight challenges students face in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er education to creative employment in terms of workforce expectations and the competition amongst graduates.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evaluates assumptions about transitions from education into creative work employment and associated career trajectori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与研究“创新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人格,使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当前实践,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出适应改革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While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scholarship o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on the career trajectories of graduates from creative industries programmes, there has to date only been a limited amount of research that examines in detail, the careers of fine arts graduates. Fine art is arguably the least ‘vocational’ of creative disciplines, in that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employers that seek to employ fine artists as fine artists. If fine arts graduates are not employed in their chosen field – that is, in the ‘Creative Trident’ terminology, in a core creative occupation – how do their careers parallel or differ from those of other creative graduates? Do they find employment as ‘embedded creatives’, using or applying their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in sectors beyond the core creative industries, or as ‘support workers’, enabling and facilitating the creative work of others? Do they experience portfolio careers? And how do their artistic training and attitudes to creativity affect their working relationships and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draws on rich qualitative data about the experiences of a small group of graduates (including the author) who all graduated from the same course at the same institution in the UK in 1994, to provide some insights into the career paths and trajectories of a sample of fine arts graduates.  相似文献   

16.
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被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通过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创意阶层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期望为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研究添砖加瓦,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师创新心理素质的约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传统教育向创新素质教育目标的转移,对教师创新心理素质的重新约定势在必行。教师的创新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创新意识-动力系统、教师的知识结构-能源系统、教师的创新能力-操作系统、教育的创新人格-保障系统、教师的创新行为-实施系统等五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创新人格是创造活动核心和动力的观点,探讨了影响创造力的六种人格特征坚毅的精神、富有幽默感、高敢为性、高成就动机、独立性强、低焦虑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人格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即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营造民主气氛,实现个体"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尊重孩子的个性、避免不良人格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9.
从创新教育的概念论述入手 ,拟对实施创新教育这一系统工程进行系列探讨 .现就创新教育中有关学习层次问题进行探究 ,并提出将学习分为机械性学习、理解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等 3类的观点 .结合长期数学教学及研究的实践 ,以例证方式论述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以期为数学教学把学生对学习的追求引导到创新性学习层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得以开发.通过生物学科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与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三合一"的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