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单杠向后大回环连接的下法采用了“盖浪”与“鞭打振浪”相结合的技术(下称“盖浪鞭打”技术),然而同样连接的脱手再握动作在结构和技术上与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进一步发展脱手再握动作,不妨对二者进行简略分析。一、二者发展之相互关系在采用向后大回环的技术与动作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都经过了前三十多年的演变。下法采用的向后大回环技术经过挺腹式——鞭打振浪式——盖浪鞭打式的发展过程。其动作则从简单空翻下——复杂空翻下——高难空翻下。脱手再握动作在前  相似文献   

2.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的力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动作的基础,本文将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按接做不同动作的需要,分成大回环型、下法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4种。对各种振浪动作、人体受力情况、能量贮备与转换、振浪速度、用力方向、脱手时间部位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人体力学模型的单杠大摆动振浪动作的计算机模拟对比,指出当前很多运动员采用的大屈体振浪动作与直体大摆振浪动作相比较,能量浪费多,动作不流畅,还易造成运动员肩、腰部损伤,振浪的效果几乎相同。建议在做下法时以不采用大屈体振浪动作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进行了运动学研究,重点揭示了该动作的下摆振浪的技术特征,为提高该动作质量和动作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技巧男子单跳世界冠军获得者冯涛、胡星刚完成后手翻转体180°接屈体前空翻两周动作的技术,秦培勇完成后手翻转体180°接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完成该动作的先进技术,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进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04-307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度下法型、大回环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的基础.文章对4种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出现的9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通过参考文献,经验的传授,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不同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的各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重点部位找出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高低杠的特点和动作分类: 一套高低杠动作,当前几乎全运用动力性动作组成。组织编排要求新颖、独特。近年来运用大摆技术练习崩杠、(弓旦)杠,发展了不少高难的空翻、转体和脱手再握的越动作,动作之间换握、连接紧凑多变,有百花争艳之势,再加上燕子旋飞似的惊险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相似文献   

7.
采用影片解析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单杠“屈体前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振浪、撒手腾起、空中翻转及再握四个技术环节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前手翻团身转体180°接后空翻,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180°或360°,前手翻屈直体转体180°接直体后空翻,是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近年来在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度跳马动作。采用前手翻来加难第二腾空的动作,有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眭禄和张业琳子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相关运动学数据。以研究平衡木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为平衡木运动员练习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动作提供技术参考。结果显示:在腾空阶段,眭禄的转体速度稍慢;眭禄落木缓冲技术更好,但稳定性需进一步提高。结论:在腾空阶段,眭禄应加快转体速度;在落木阶段,眭禄应提高落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蹲跳式后空翻,即技巧中的快速低空翻上高低杠,除靠部分小翻技术之外,还靠蹬(跳)杠的反作用力来完成动作,空翻动作较高。小翻式后空翻和蹲跳式后空翻,两个动作的类型基本相同,但由于高低程度不同,结束姿势不同(小翻式后空翻展髋,蹲跳式后空翻屈髋),所以两种空翻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小翻式后空翻在高低杠上空翻低、握杠快(翻到3/4就握杠), 接大摆动作为好。蹲跳式后空翻在高低杠上空翻高、握杠迟(一周完了握杠,不握杠也可以接动作),接摆振转体、腾身回环、弧形转体、蹲低杠等动作为好。并且可在空翻完了之后握杠之前,加转体180°、360°、540°等,因此蹲跳式后空翻在高低杠上可出现许多精彩巧妙的连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录像观察法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揭示罗马尼亚优秀运动员德拉古勒斯库完成的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2 周转体180°”动 作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该类型动作和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德拉古勒斯库完成的跳 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2 周转体180°”技术动作稳定,质量较高,技术成熟,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能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是我国运动员创新动作,它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向空翻、转体、腾越三结合更高的水平发展,是当今世界较难的动作之一。我们通过对王崇升成功与失败动作的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完成阶段的研究,总结归纳出该动作的技术特征,并揭示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促进该动作的普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单杠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体操技术水平飞快发展,单杠项目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惊险的难新动作。特别是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和越杠再握动作越来越复杂、惊险,使单杠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后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作为这类动作技术的基础的振浪技术也随之发展和变化。这反过来又推动了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所以,总结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研究其合理的技术要领,对进一步提高这类动作技术质量和创造更多的新动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高低杠一直是我国女队擅长项目,郭可愚、丁小平都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特别是我国优秀运动员马艳红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23届奥运会上以高质量的“腾身回环转体360°成倒立”和独一无二的“高杠腹回环低杠团身前空翻转体180°下”,两次为祖国夺得金牌。近年来由于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辛勤努力,在高低杠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规格上都有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年轻选手,带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高难创新动作,樊迪在第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她独创的“反握大回环成倒立”接高出杠面一米的“前空翻握杠”,获得了第6名。这些不仅显示了  相似文献   

15.
吊环因受器械特点的限制,它整套动作中间没有脱手再握的腾越动作和转体动作(目前这类动作正处于设想阶段)。这使吊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几年来,吊环旋空翻下和直臂窄握大回环动作的出现,使吊环的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而当前下法技术发展较快,环上技术发展却显得缓慢。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8届世锦赛及之前的三届世界大赛的研究分析,当代女子自由体操的发展特点是:整套动作D组以上技巧串数量逐渐增加,单个动作数量依次递减,难度变化不大;后空翻动作类型占总数的九成以上,前空翻二周迅速增加;直体后空翻转体900°的串联动作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团身前空翻二周技巧串也明显增多。我国自由体操选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完成动作的能力和质量上。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在12公尺占方的地毯上出现的横轴空翻两周再加纵轴转体360°——“旋”空翻难新动作。我从生理形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教练实践,体会到:要使该动作成功,运动员在为腾空高度所需的起跳技术及空翻所需的翻转技术的基础上,须掌握确准转体最有效契机,处理好纵轴转体技术。“旋”空翻,在目前的技术概念上有“前旋”与“后旋”之分。“前旋”,指小翻起跳带臂转体180°接前空翻,当第一周前空翻过1/2周左右时发力完成后180°纵轴转体,然后接第二周团身后空翻。“后旋”即在小翻起跳后在第一周后空翻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单杠高难飞行动作——直体“京格尔”空翻转体540°成悬垂技术,从盖浪、前摆振浪、撒手、空中翻转、再握等五个环节,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的范围(一) 振浪种类和适应性;(二) 振浪的基本技术规律。二、研究的意义单杠振浪技术是单杠项目向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它便于高质量完成动作,利于机变创新,能为高难下法、腾越、空翻再握类动作开辟领域。三、研究方法1.共分析电影技术图片(动作)81个(主要是79、80年两届全国体操比赛优秀振浪运动员的技术片)。2.观察统计79、81年两届全国体操赛全部运动员(包括国际邀请赛某些运动员)振浪完成高难动作的某些有关问题。3.访问各省市、国家集训队,体育学院部份教练员,优秀运动员,科研人员共  相似文献   

20.
梁琼高低杠反吊屈体分腿前空翻450°越杠再握动作是我国首创"莫氏空翻"之后的又一 次重要的创新。研究中,较完整地提供了该动作各技术阶段的运动学参数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示,该项技术具有"晚顶伸"、"晚鞭打"、"早撒手"等特点。同时指出,跟肩速度不快,导致再握杠 时肩角、髋角过小,身体重心离杠轴太近,是影响该动作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