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平静峰 《阅读》2014,(8):4-6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先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凭借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学修养,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作为课堂对话"首席"的前提条件。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交流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管理。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适度的预设。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认真领会了新课程标准就会明白:在历史课改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关注的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使学生融入历史事件中,设身处地去观察思考,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判断、选择、评价,以得出最佳答案,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神"入历史,想象古人的想法,体会古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课堂提问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课堂提问在中小学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有的教师不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了能够深入地研究课堂提问的经验和规律,促进课堂提问质量的提升,我们邀请了部分基层骨干教  相似文献   

4.
教师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想法和意见的主要媒介,它能够帮助教师调节课堂氛围,调整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行为,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而随着批评性话语应用价值的提升,其在课堂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尝试基于语料库的教师批评性话语分析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功能,并对其基于语料库高职英语课堂话语批评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翻转课堂"已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一依托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教学模式自2007年初次应用以来,已经在国内外的中小学及高校课堂中被广泛实践,成功应用到数学、物理、生物、历史、英语等主要学科,而且课堂教学成果显著。那么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又到底翻转了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理解和诠释: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学就难有成效,班级也很难管理好。一个好的班主任要懂得用自己的情来感召班级,用自己的爱来温暖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7.
阅读、写作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也不是课堂教学能够独立完成的。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读写训练来弥补课堂读写时间短、涉及面窄、主动性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不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读写能力,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的所谓读写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读写训练呢?在这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中的一名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出现的流于表面形式、低效率和缺乏深入探究内涵的科学实验教学的弊端,提出科学实验课中的"放"、"组"和"启"教学策略——既在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启迪上"下功夫,又在"放手学生实验上"下大功夫,从而让小学科学实验课变成真实探究、充满活力和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蒋建春 《阅读》2013,(12):37-39
所谓"有效的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  相似文献   

10.
以"电磁感应"授课过程为例,阐述了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需求,着眼于有力的"生长点";课堂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注重高品质的酝酿。只有这样才能让有活动的课堂变成一节有活力的课堂,才能让教师智慧之花在学生的灵魂里绽放,教师个人的魅力在学生的生命里芬芳。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走进历史,把学生引入具体的历史场景,同时,又能够让学生走出历史,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总结,能够由历史走向现实,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专题+生成性"教学模式强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预设"和"生成"。"预设"主要针对每节课的专题,强调教师对每次课程基本概念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把控,聚焦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专题教学目标的完成;"生成"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围绕专题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演化出新的问题,师生共同面对解决。在此教学模式下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也较大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了课堂中学生在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和技能掌握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一、提高质量,在发展中“变革”在发展性教育中,要抓好小课堂,疏通主渠道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在教学指导思想与原则上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摆正师生关系,建立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意识。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导人“疑无路”的思维态势,又能给学生以恰当的认识条件,高屋建瓴不失时机地给予指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逼着他们唱  相似文献   

14.
许多教信息课的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同一班里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对书本上的知识早已掌握,可有的学生对电脑还不入门。这样的现状给老师的授课带来很大困扰。如何保证在课堂上既能使基础弱的学生有的吃又吃得饱,又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是许多教信息课的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一次课上的“意外”,使我发现在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施娟芬 《阅读》2013,(12):46-48
寓言故事一般包含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生活哲理,具有浓浓的"寓言味"。在教学寓言尤其是以对话为主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如果能够引领学生有方法、有层次、有艺术地读寓言,从而进入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三种境界",那么课堂便会充满浓浓的寓言味。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最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跟不上步伐,潜能得不到发挥而成为所谓的“后进生”。他们或者因为默默无闻而成为教师在课堂上“被遗忘的角落”,或者因为扰乱课堂而成为班主任的麻烦,因此他们是教师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群体。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许多时候,他们扮演的只是“陪读”的角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对于后进生我们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创新教育。让所谓…  相似文献   

17.
蔡素娟 《阅读》2013,(12):31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语文究竟姓什么,是近年来教师争论不休而又争执不下的问题。语文姓什么,似乎涉及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教些什么,怎样教等问题。以前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且重视中心思想的概括,那时学生只要习题完成得好,就说明语文学得不错。后来,阅读教学的地位不断攀升,朗读成了语文教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作为学生,如何才能在其求学的主要阶段,获得收益,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授课方法的影响。所以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所以能够非常灵活甚至是巧妙地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对于广大学生无疑是一项双赢的高招妙招,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掌控力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更有成就感。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促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已不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提问"是指: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有关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应答的活动[1]。而在《西方教育词典》中,对"提问"是这样解释的:提问,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作为了解学生学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的手段,又可作为教学技巧的一部分(如苏格拉底的对话法)[2]。有效提问重在能引导学生逐步做出教师预期的回答,或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顾新红 《阅读》2014,(36):47-48
<正>品德教学审美化研究非常有现实意义,审美化教学设计是教学审美化的基础。美的目标,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是审美化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一次课题研究活动中,有位教师执教了《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课堂上,教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美的教室,并展现美中不足之处,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去珍惜现有的美,从而把教室变得更美。这样的教学设计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所追求的审美课堂,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而留给学生的"美"也不应该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让"美"触及学生的心灵,让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形式、过程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学生的心灵美、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