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名作家刘白羽8月24日走完了他89载的人生之路。1916年出生于北京通县的刘白羽,20岁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并走上创作之路。1938年他奔赴陕北,加入延安艺工作团,受到毛泽东亲切会见,并参加了延安艺座谈会。作为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名小说家和中国最富激情的散家之一,刘白羽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50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学奖”,长篇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首届中国优秀传记学作品奖,《芳草集》获全国优秀散奖,散名篇《长江三日》《日出》被编入中学语教科书。  相似文献   

2.
在经受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之后,老作家孙犁迎来了他文学创作上的又一个高峰期。不同于四、五十年代他那些以《荷花淀》、《风云知记》为代表的清新俊逸的小说佳作,新时期孙犁奉献给读者的大多是深沉厚重的散文精品。散文是老年人的文体,一位间尽风云变幻、胸汇世间万象的可敬老者,只要平实地叙说自身的遭际与人生体悟,使自有一种真切动人的魅力,使我们的内心世界不能不涌起情感的波澜。孙犁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得益于他那饱尝忧患、久经磨炼的漫长曲折的人生历程。有人说,孙犁新时期的散文流露出较为浓重的老年心态,此话言之有理。但这并非指他的散文作品使我们产生夕阳残景、意气消沉的感觉,尽管孙犁新时期创作的许多散文篇章也的确隐含着八届晚年的人生唱叹与难以名状的惆怅思绪,甚至连他的一些散文集的标场也往往给人以苍逃荒者的印象,如他的《晚华集》、《澹定集》、《老荒集》、《远道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似乎无不昭示着它们的作者是一位饱经世事沧桑、对人生已无所追求系念的寂寞老人。但如果这样看孙犁,那起码是眼光短浅所造成的错觉。其实,对于现实人生、大千世界,孙犁一直是十分执著地挚爱着、关心着,这种执著精神,并没有随年老而有丝毫衰退  相似文献   

3.
<正>孙犁新时期以来一直勤于笔耕,1979年以后,共计出版了《尺泽集》,《远道集》,《陋巷集》,《晚华集》,《芸斋小说》等不下十本创作集,这些创作集呈现出与其前期作品不同的风貌,显示了孙犁创作的新阶段.本文试从深层思想及情感内蕴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何其芳(1912-1977),名作家、评论家。 何其芳早期散侧重以诗的语句抒发内心的感受,有意识地追求形式的适当和意象的美妙。他的第一本散集《画梦录》就以浓郁的诗情、精美的笔获得1936年度《大公报》散艺奖。  相似文献   

5.
温柔婉约清新刚健──孙犁《白洋淀纪事》论稿张莹《白洋淀纪事》是1958年编选成集的,它包括了孙犁在解放前和建国初所创作的几十篇小说和散文,几乎是孙犁这段时间的全部作品。孙犁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的。战斗和笔耕,一身而二任,使作家在冀中家乡那块土...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的现行初中《语》第6册第2课《有的人》、七年级下册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都是臧克家(1905.10.8--2004.2.5)。对臧克家,上述课本中前介绍说是“诗人”,后未作介绍,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介绍说是“诗人”。这一介绍虽然不错,但并不全面。在写作上,臧克家除了写诗,还写散、小说以及艺评论等,他在这些方面的贡献也不可小视。他发表的处女作.既不是诗歌,也不是诗论.而是散。193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散集《乱莠集》。此后,臧克家一手写诗,一手为,他的散与诗歌创作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碧野,现代名作家,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县人。早年曾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学创作。1948年春,他投身革命洪流,来到解放区,继续从事学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散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肥沃的土地》、《阳光灿烂照天山》、《丹凤朝阳》等:短篇小说集《流落》、《山野的故事》等;中篇小说《奴隶的花果》、《乌兰不浪夜祭》等:小说、散集《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8.
孙犁是集作家、编辑于一身的人,他的作品和编辑工作都是颇为出色、影响深远的。他被推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尽管孙犁并不赞成荷花淀派的提法,也从未戴过创始人之冠,但是在孙犁小说、散文的独特魅力熏陶下以及孙犁园丁般辛勤扶植下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9.
孙犁是集作家、编辑于一身的人,他的作品和编辑工作都是颇为出色、影响深远的。他被推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尽管孙犁并不赞成"荷花淀派"的提法,也从未戴过"创始人"之冠,但是在孙犁小说、散文的独特魅力熏陶下以及孙犁园丁般辛勤扶植下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作家,  相似文献   

10.
孙犁的作品素以清新脱俗、自然醇厚而著称,他的晚年之作更是冲淡从容、洗尽铅华、《民工》就是这样一篇纯净隽永的美文。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孙犁的《荷花淀》已经取得了文学经典的地位。这部作品在这半个多世纪里的传播与流传的事实早已证明了这点,不过,孙犁以及他的《荷花淀》就真的被读者所理解了吗?恐怕未必尽然。贾平凹写道:“孙犁是最易让模仿者上当的作家,孙犁也是最易被社会误解的作家。”原因就在  相似文献   

12.
作家孙犁先生逝世9周年之际,三联书店推出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回忆文章结集《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并在北京举行孙犁逝世9周年纪念会暨《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将自己称为得到过孙犁先生恩泽的文学后辈,来追忆孙犁先生,感慨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自寻寂寞,孤傲与谦逊并存,如同他的文章清新秀丽与冷峻睿智并存,她认为孙晓玲的这本回忆集让人们在小处看到了一位文学大家既隐忍又热烈,既清高独立又对家人朋友、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孙犁,人们立刻就会想到那篇脍炙人口的小说《荷花淀》。在人们的记忆中,孙犁的名字代表了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尽管他的很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俗,但他深邃的思想、创新的文体、炉火纯青的艺术风格却影响了几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刘斌 《现代语文》2013,(3):34-35
作为孙犁多篇怀人之作中唯一写给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创作风格:言淡情深,传神写照。笔者认为,细细品读这篇作品,对读者管窥并认识孙犁的散文艺术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言淡情深的叙事艺术众所周知,孙犁从妻子身上所获得的创作灵感,是其创作的"第二源泉"。作家早就把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品性气质写进早期的小说里了,他也因此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写妇女形象的大家。妻子的形象及素材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孙犁,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焕发热情,重新执笔耕耘,短短几年间,创作了大量的杂感、小品、回忆、短评、序跋等散文品类,先后结集成《晚华集》、《秀露集》、《耕堂杂录》、《澹定集》等。这些散文新作与作者早期的作品相比,风格变化很大,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深刻的哲理性。下面试就《晚华集》作些分析,以看孙犁散文的哲理特色。  相似文献   

16.
前言孙犁创作20年的空白中,前10年是病,后10年是“文革”。他本人也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病因是政治上的。笼统地说是空白,但从1962年极左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被纠正后,实事求是的政策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在文化方面也被采用了,这从孙犁在恢复健康的同时写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上可以看出来。20年的空白之后,孙犁以《芸斋小说》为主,相继创作了散文、评论、回忆录以及各种关于古典作品的读书笔记,其数量之多甚至与病前的所有作品的数量相当,这是十分令人吃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使孙犁不得已留下空白,又是什么使他再…  相似文献   

17.
一老作家孙犁在他的文学道路上辛勤跋涉了四十余个春秋之后,郑重向世人宣示:“现在证明,不管经过多少风雨,多少关山,这些作品,以原有的姿容,以完整的队列,顺利通过了几十年历史的严峻检阅。”(《孙犁文集·自序》)孙犁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他写于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那些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一种新鲜独特的风格范  相似文献   

18.
史铁生,当代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治疗,1981年病情加重,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手术后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病后致力于学创作,1979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病隙碎笔》等。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中散《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影响最大。近期,他又推出力作《我的丁一之旅》。《我与地坛》入选中学语教材。  相似文献   

19.
本是刘熙载(1813—1881)为自己的诗杂集《昨非集》写的序言。该集共四卷,收在《古桐书屋六种》中。刘氏是重要的艺理论家,他的名《艺概》,也在这《古桐书屋六种》之中。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和他的小说   贾平凹 (1953~ ),陕西丹凤县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出版社与杂志社任编辑。 1984年成为专业作家。 1992年任新创办的《美文》杂志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妊娠》《废都》《高老庄》《怀念狼》;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天狗》;散文集《心迹》《抱散集》《静虚村散叶》等。 许多人不知道贾平凹的“凹”到底该读 wā还是ā o。其实,他自己说得非常明白:“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又言“苦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